“禁泳令”刚出长春南湖又有人溺水所幸抢救及时,溺水男子目前并无大碍。他们为何破禁游南湖? | |
| |
昨日13时许,长春南湖公园湖面上一位红衣男子正劝说一名野浴者尽快离开水面。野浴者表示并不知道相关规定。近日南湖公园浴场恢复了禁泳的规定,为了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很多管理人员和救助员在湖面上巡视。但野浴者众多,禁泳难度很大。 本报记者 白石 摄 南湖成酷夏人气聚集之地,很多人在沙滩浴场戏水,也有人远游深水区 本报记者 白石 摄 A02版
新闻回放:2012年夏天,长春市南湖公园对沙滩浴场游泳区进行试运行,圈定了允许游泳的区域。但运行后发现,根据现有条件,还没有达到可以游泳的标准,会发生危险。从今年起,南湖沙滩浴场恢复不允许游泳的规定。 本报讯(记者 艾灵 实习生 李奇睿 孙小童) 昨天,长春依然很热。记者再去南湖公园,发现沙滩浴场快被戏水的游人占满了,更有市民不顾规定到深水区游泳,有一人溺水,幸好被其他三名游泳的市民救起。 为什么去南湖游泳,是因为游泳馆不足吗?因危险而禁,那么禁止能否彻底避免危险? 为什么去南湖游泳?
不是因为游泳馆少
这些市民为什么去南湖游泳,为什么不去游泳馆,是因为游泳馆不足吗? 记者昨天进行走访,发现并非如此。 在解放大路中学游泳馆,没有排队现象。“还好,人不算太多。”一位女顾客说。而据工作人员介绍,平时日接待量约300~400人次,节假日或暑期约为600人次,仍小于游泳馆的接待能力,“大多数时候,储物箱只被利用一半。” 在新龙洋海水游泳俱乐部,游泳区池内有30人左右,不拥挤,池边坐着休息的也有30人左右。据游泳馆负责人杨女士介绍,平时日接待量有800多人次,高峰时会达到1000人次,“即使是高峰期,储物箱也还有剩余。” 亚泰大街与体北路交会处一家游泳馆人多一些,有人排队。进入馆内,浅水区如同浴池一般,人头密密麻麻。深水区相对人少一些。 记者根据走访情况进行了梳理,目前,长春可供成人和孩子游泳的大小游泳馆(包括不对外开放游泳馆)约四十余家,其中具一定规模的有十余家,即使是接待最高峰,这些游泳馆也只是极偶尔会出现饱和,大多时候都能满足市民需求。
是因为南湖的优势
游泳馆能满足需求,为何还有很多人选择去南湖或净月潭游泳呢? 南湖游泳区忠实“粉丝”、65岁的刘大爷说:“蓝天之下,在大自然的沙滩浴场里畅游的感觉,是室内游泳馆根本就比不了的。”所以,即使再忙,他也会抽时间到这里游两圈,“大家一起游泳、野餐,可以促进感情。可以说,这是在拥抱大自然。”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钱,刘大爷说,室内游泳馆许多东西又不能带进去,要在里面待一天,吃喝都要花不少钱,“对于生活条件一般的普通百姓,不可能经常消费得起。” 再有一个,那就是地缘优势。“我在净月潭周边住了20多年,湖边就像我家一样亲切。又近,水质又好,想游多长时间就游多长时间,又不用花钱。你说我能不去吗?”市民王先生说。 禁止能否避免危险?
一男子溺水 幸被救起
游泳者也许能找出好几个去南湖、净月潭游泳的理由,但禁止只需要一个理由:安全。 昨天15时40分,一名34岁男子在南湖游泳时溺水,所幸第一时间被其他三名正在游泳的市民发现并救起。 事件经过大致如下:该男子与家人原本是在划船,一时兴起想到水中游泳。由于长时间没有游过,下水后便感觉不适,出现昏迷现象。发现情况不对,男子的家人在船上大声呼救,引来同在湖中游泳的刘亮、顾文浩、王箭三人的注意,他们合力将男子救上岸。正巧,哈尔滨一家医院的儿科护士赵女士正在游园,她发现该男子出现脉弱、呼吸困难症状,便马上对其进行心脏按压。不一会儿,男子恢复意识,被120送往吉林省人民医院。记者截稿时,溺水男子已入院检查,目前并无大碍。
游泳教练:不能靠“堵”
有人溺水,似乎在说明禁止的必要。但另一面则是,禁而不止。 “溺水那个人怎么样了?”这是70岁的刘泽生见到记者后问的第一句话。刘泽生,算得上是长春游泳界资深人士。1964年,20岁出头,就被长春市体育局(原长春市体委)派到南湖游泳场(当时为航海俱乐部)工作,先后承担救援、航海教学等多项工作,现在桃李满天下,“49年,教过的学员有上万人了。”2010年,长春市体育局表彰48名优秀教练员,刘泽生就在其中。 对于市民到南湖、净月潭游泳,他认为宜“疏”不宜“堵”,因为肯定是“禁”不了的。他认为,南湖和净月潭完全可以划出浅水区域,做好安全措施方面的建设,然后向市民开放。而这项工作应该由政府出面,专门进行规划。 刘泽生说,南湖游泳区作为长春市民一个游泳的去处由来已久。1965年,修了“干”字桥,并对湖底进行清淤,垫了不少沙子,游泳场就已初具规模。到1972年左右,这里就划定了专门可供游泳的区域,在水面上拉了水线,设了浮标,建了瞭望台,并且专门设救援人员和急救船只。他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建设得比当年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