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v攝像與視頻處理教程

 独在天涯 2013-08-05

1 DV摄像机术语问答

1.1 什么是DV?

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JVC(胜利)、夏普(SHARP)、东芝(TOSHIBA)和佳能(CANON)等多家著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在绝大多数场合DV则是代表数码摄像机。

1.2 常用DV有几种不同的格式?

家用DV主要是MINI DV,这是品牌和型号最多的DV机型,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家用数码摄像机均是MINI DV格式,存储介质采用MiniDV磁带,在模拟磁带上记录未经任何修改和压缩的数字视频。

近几年,还出现了大量的以闪存、DVD光盘、1.8英寸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DV摄像机,这几种格式的DV机在存储视频时,对文件进行各种格式(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格式标准)的压缩,画质有所折扣,且不利于后期编辑,注定只能在以家庭娱乐为主的用户群中有所作为。

在专业领域,有SONY的DVCAM格式和Panasonic的DVCPRO格式,这两种格式的摄像机可以使用专门的DVCAM和DVCPRO磁带,同时兼容MiniDV磁带,是目前一般电视台使用的较多的机型。

最近两年,随着大尺寸的支持高清标准的平板电视机的推出,大量的高清摄像机涌入市场,这类摄像机的最大优势是,分辨率较MiniDV机器的720×576(PAL制式)或720×480(NTSC制式)有很大提升。通常高清摄像机有两种分辨率:1080i(1440×1080)和1080P(1920×1080)。存储介质方面,家用机型一般采用硬盘存储,准专业以上机型通常采用HDV格式的高清磁带,同时也兼容MiniDV磁带,以记录普通的DV格式。

1.3 什么是DV摄像机的SP和LP模式?

摄像机通常有两种模式:SP和LP。SP(standard play)是指标准播放,LP(long play)是指长时间播放。在LP模式下,可延长拍摄时间、播放时间、电池寿命等等。使用LP模式可在60分钟的磁带上记录90分钟的影像。

LP模式上述优点是以降低影像质量为代价的,特别是当你使用旧磁带时,在LP模式下噪声会明显增大。而且,采用LP格式记录的磁带,在别的机器上播放时,通常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若无特殊用途,我们通常采用SP格式。

1.4 什么是CCD(CMOS)?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也称为影像感应器。CCD在DV中是作为成像器件的,相当于胶卷照相机中的胶卷。因而,CCD决定了所拍摄影像的质量。

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被拍摄物体的光线就会透过摄像机的镜头感应在CCD上。

CCD的构造就像苍蝇的复眼,上面排列了几十万,甚至于几百万个像素点,像素数越高,表示构成画面的像素点就越小,画面就更清晰。

尽管该像素点是越多越好,但是实际上30万像素的CCD就可以获得水平清晰度为250线的影像,40万可得400线的影像,50万像素就可以达到以500线(DV格式也就只有500-540线),更大像素的CCD可以明显地提高静止照片的清晰度。

通常家用DV中的CCD大小为1/4英寸(约6毫米)左右,如主要用于运动影像的摄制,其有效像素值为80万就足够了,拍摄出的运动影像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欣赏需求。

近两年,以SONY为主的厂商开发了以CMOS为成像器件的中高端摄像机,大有赶超CCD机型的态势,而在此前,CMOS一直只是用于电脑和手机摄像头,是低端的代名词。但在目前,CCD仍是主流。

1.5 什么是CCD(CMOS)的尺寸?

CCD作为摄像机中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原件,比起CCD像素,CCD尺寸对画面质量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尺寸CCD能够感应到更多的对象反射的光线,在低照度环境下,产生的噪声更少。低端摄像机通常采用1/6英寸或1/4英寸,高端的机型采用通常1/3英寸以及更高端的1/2英寸和3/4英寸。

如果你在选购摄像机,面对各种参数而犹豫不定时,选择尺寸更大的CCD机型总是不会错的。

1.6 家用DV通常采用了几片CCD?

绝大多数家用DV都只采用一片CCD,也就是单CCD机型。而高档DV则采用3片CCD。

3CCD的摄像机内设有三棱镜,此三棱镜把光源分为三原色光(红色,绿色与蓝色),三原色光分别经过三块独立CCD影像感应器处理,颜色的准确程度及影像质量比使用一块CCD影像感应器大为改善。使CCD影像感应器的每一个都有一个很大的光线采集区域,因此使摄像机具有很高的信噪比,极好的敏感度以及很宽的动态范围。此外,3CCD机器还可以获得极为锐利的图像和非常逼真的色彩。

3片CCD与单片CCD的图像色彩有区别,3CCD拍摄的影像层次感好,立体感强,但清晰度与采用同样大小的单CCD片机器是一样的。

1.7 什么是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

DV的镜头是由一组透镜所组成的,该镜头的焦距是可以改变的,光学变焦是依靠DV或DC(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结构的改变来实现变焦的,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镜头的焦距。

镜头的最大焦距除以最小焦距就是光学变焦率或者变焦比,但通常只简称为光学变焦。

DV的光学变焦通常为10倍,最大可以达到22倍,或者更大些。

选购DV时应尽量选购光学变焦大的机型,这样不仅能够使远近不同距离的景物都能够获得清晰的影像,而且还能够把更远处的影物拉近,进而拍摄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而是一种画面放大,即把原来CCD上的一部分影像放大到几十甚至于几百倍而成为一整幅画面,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远处景物被拉近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错觉),此时的影像就变得模糊而不够清晰。

因而,利用数码变焦功能拍摄的画面粗糙,影像模糊,并无多少实际使用价值,客观地说数码变焦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1.8 什么是DV的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功能?

我们拍摄影像时,持机的手臂常常不可避免地发生抖动,使拍摄出来的影像画面模糊不清,从而直接影响了拍摄效果。

因此,使DV具有防抖功能是必须的。DV的防抖功能通常有两种,其一是光学防抖,其二是电子防抖。

光学防抖是机械式的防抖,它是在镜头随手臂一起抖动时,自动调节镜头中的镜片位置来消除抖动的影响,使得拍摄的画面清晰稳定。各种品牌的DV差不多都具有光学防抖功能。

电子防抖是采用总像素更大的CCD来扩大成像面积,从而抵消因手抖所引起的损失。DV基本上也都具有电子防抖动功能。

光学防抖效果要明显好于电子防抖。当然,尽管有了防抖功能,但并不意味着拍摄时DV就不怕晃动了。

1.9 DV和DC能互相取代吗?

前面已经提到采用高达几百万象素CCD成像的数码摄像机能够拍摄不俗的静态图片,但其画质却无法同目前市面上普通的300万象素数码相机相媲美。某些用户确实希望DV能带有很好的静态拍摄能力,这样外出或旅游时就可以两者兼顾而不必带上两部机器。

反之目前许多DC都带有短片拍摄功能,但其拍摄质量在DV面前立刻相形见绌。DV和DC由于不同的拍摄侧重点,虽然都采用了相同元件,拍摄机理也类似,但以目前技术上的限制要互相取代是不可能的。

2 DV拍摄技巧

2.1 DV摄像基本功

虽然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对于广大DV爱好者来说,有了一台好的摄像机与拍摄出令人心旷神怡的作品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摄像技巧无疑是这段路的起点,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摄像技巧,才能为做出好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 摄像一定要稳

稳,是摄像爱好者要牢记的第一要素。稳定的画面给人一种安全、真实、美好的享受,让人看了感觉非常的舒服;如果画面不稳定,那么整个画面就会抖来抖去,让人看不清楚主体,很难理解你的拍摄意图。而且画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造成心理上的影响,让人感觉心烦意乱、十分的焦躁。大家简单想一想,一个物体在你眼前跳来跳去,你想看清楚它又看不清,你的心情会好么?所以保持画面的一贯稳定性是摄像的第一前提,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这样才能拍摄出好的素材。总结起来,保持画面的稳定从三个方面可以很好的解决:

2.1.1.1 条件允许的时候坚决使用三角架

使用三角架是保持画面稳定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其实电视台无论拍摄电视剧还是拍摄晚会都会使用三角架,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画面稳定。有的人会说,电视台在拍摄新闻的时候不使用三角架也非常稳,但是那是由于电视台的摄像师是专业人员,有很强的基本功,而且新闻拍摄的时效性很强,等你把笨重的三角架扛来,可能新闻早就跑了。我们普通的摄像爱好者使用的是小机器,本来稳定性就不行,而且基本功和他们是天壤之别,所以,要保持画面的高度稳定,使用三角架是最为稳妥的方式。这里我建议购买那些稍重一点的三角架,这类三角架在大变焦的情况下稳定性很好,如市场常见的伟峰牌,型号以6字打头的三角架产品。

2.1.1.2 保持正确的拍摄姿势

正确拍摄姿势包括正确的持机姿势和正确的拍摄姿势,持机姿势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摄像机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在开取景器的时候一定要用左手托住取景器,否则极易造成摄像机的晃动。

拍摄姿势主要有站立拍摄和跪姿拍摄: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在摇时应将起幅放在身体不舒服位置,将落幅放在身体舒服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两脚不动。

6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托住摄录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石头、栏杆、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如果又摇的镜头时也要从不舒服位置向舒服位置摇。还有要注意的是不要玩潇洒,避免一手拿着机器拍来拍去或是边走边拍。 

2.1.1.3 练好拍摄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会为你的拍摄效果提供更好的保障,不仅可以提高你的拍摄稳定性,也可以提高各方面质量,你将会为你的基本功的提高受益无穷。基本功的练习一是要多拍,二是要多看,看看别人或是电视中的画面是怎样,多多学习。总之,基本功的练习时不要求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多多注意积累就可以了。

2.1.2 学会构图是摄像水平提高的关键

同绘画和摄影一样,摄像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失败的构图则会让人觉得你拍摄的素材杂乱无章。所以,摄像水平提高,必须从构好图这个环节入手。摄像构图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2.1.2.1 合理利用远、全、中、近、特

摄像的取景分为这几种,画面的视角由最大变到最小。

远景一般就是将摄像的镜头拉到最大附近,你的摄像取景达到摄像机所能取得的最大范围,一般在表现宏大场面时候使用,主要是为了让人气势磅礴、规模巨大的时候使用。

全景一般指将一个事物的全貌展现给大家,例如拍摄人的全景,是将人从头到脚全部收到镜头里面,让人了解事物的全貌。

中景是指取事物的一部分,但是是能够突入主体而且基本上可以表现全部的部分,比如说人物构图,一般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半身照,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拍摄人的中景时切忌在人的关节比如膝盖、腰部截图。

近景一般是着力刻画细节的时候是使用的表现手法,比如专拍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写就是进一步的刻画,这个在拍摄小动物时候用的比较多,比如拍摄花瓣上的蜜蜂就必须用特写的手法来拍摄。

景别的取舍主要要根据拍摄所要表达的主题来选择,我们不是为了构图而构图,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在心。

2.1.2.2 学会黄金分割点构图和三分之一构图

数学我们学过,0.618是黄金分割点,我们一个画面一般是将水平方向分割成0.618和0.382。

一个画面当中在黄金分割点的事物是最能引起视觉注意的坐标,而不是大家浅显感觉的中点,所以我们在构图时候,尽量避免将主体放在中心的做法,当然不是绝对,如果有了陪体,比如说很多人在一排,那么我一定要将重要人物排在中心的呦。当然,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点是两点,而不是单指左面或者右面的0.618。

还有一种比较粗糙的方法,就是将一个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为九个部分,那么四条线的四个交点基本上就是人的视觉中心,将主体放在交点上可以引起人的视觉注意的。

2.1.2.3 利用色彩和静动相衬构图

红花总要绿叶来衬托,我们将构图也是这样,如果整个画面都是绿的,只有一点红,那么无论这点红在哪个位置,总能引起人的视觉注意,所以利用好色彩构图往往能够产生你意想不到效果。

还有就是静动对比构图,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车辆来来往往,人潮涌来涌去,只有主角在街上慢慢行走,那么我们自然就注意他而忽略了其它的背景。同理,所有的都是静止的,一个物体在动,我们也会自然的注意它。我们要合理运用静动相衬,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2.1.3 合理利用光线是所拍摄画面能够良好还原的必要因素。

简单的介绍一下光线:顺光,就是在拍摄时候机位与光源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同。逆光:在拍摄时候机位与光源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反。侧顺光:拍摄时机位与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同在主体一侧。侧逆光:拍摄时机位与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分布在主体的两侧。

顺光拍摄出来的画面显得特别平滑,但是会缺乏层次感,会产生平面的效果。逆光不建议大家运用,除非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或是在向表现特殊效果的时候。因为逆光在使用时如果采用平均曝光或是自动曝光,主题会黑黑的,如果采用加大光圈,那么会造成整个背景的曝光过量,显得特别的刺眼。测光在表现主体的层次感方面要强于顺光,拍摄出的画面有立体感。当然,我们采用光线时要根据具体的主题和光线来随机使用,没有绝对。不过我们一般不要使用顶光(就是光源在主体的顶部)和脚光(光源在主体的正下方)。因为这样会将人拍的特别邪恶,电影里在拍摄反面角色经常用到的。

2.1.4 掌握节奏能够给人和谐的感觉

节奏问题就比较难掌握了,这个要根据具体想表现的主题来采用不同的节奏,而且要在经常拍摄,经常锻炼中逐渐的总结和摸索。这里拿舞台摄像举例,在比较舒缓的歌曲或是比较柔情的舞姿时,你一定要采用慢节奏;在比较火爆的歌曲或是劲舞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快的节奏,也就是说,摄像的节奏要与主体节奏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主题。

摄像机的节奏快满主要有几个方面来表现:推拉镜头速度、摇移镜头速度、主体变换速度、还有就是甩镜头的速度。

2.1.5 合理利用手动会提高你的拍摄水平。

我是不推崇任何时候摄像都用自动的,虽然现在摄像机的自动功能十分的完善,但是广大DV爱好者要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摄像水平,采用手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采用手动模式可以避免很多的自动缺点,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逆光拍摄时,摄像机平均曝光,主体肯定曝光不足,这时我们就可以手动调整光圈来增大光圈,是主体正确还原;在舞台摄像时光线忽明忽暗,而且亮点四处的移动,因为我们的摄像机一般是对着亮点聚焦,那么我们就肯定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对着我们想要拍摄的物体对焦,而且焦点会跳来跳去,这个时候我们采用手动对焦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得拍摄效果;在拍摄时,尤其是在大的旅游景点,我们很难保证我们的拍摄过程中没有人在我们所要拍摄的人物或是景点之间走动,那么我们的摄像机便会跳焦,我们采用手动对焦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等等,适当的运用手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摄像素材更加有质量,也会提高我们摄像水平

2.2 DV拍摄顺口溜

购买DV钱不少,若要拍摄请细瞧。广角开拍大场面,长焦特写别动摇。

通常,我们在开始拍摄时,一般先用DV镜头广角端记录下事情或人物活动的大场面,交代事情发生背景。当我们在DV变焦拉近拍摄对象时,一定要持稳摄像机。因为在长焦拍摄时,易造成拍摄不稳,所以建议长焦拍摄尽可能少用,或者在长焦拍摄时使用三脚架。尤其是使用10倍以上光学变焦DV的朋友更要注意。

固定镜头多运用,太长太短都不要。变焦前后三五秒,“活塞”推拉最糟糕。

2 在拍摄时,尽可能多使用固定镜头,即站好固定位置,用DV对准目标,取景拍摄,以保证画面的稳定。但是固定镜头不要拍得过长和太短,长则无“生气”,短则“零散细碎”。很多初学者特别喜欢用变焦,其实变焦不宜频繁使用,应只为突出自己的表现对象而变焦,否则容易造成画面不稳定,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此外,变焦要稳,应先定点开始拍摄,使用固定镜头拍摄3~5秒后,再稳定地逐渐推拉镜头变焦,然后再将镜头固定一会儿。这样变焦比较自然、合理。切忌将镜头来来回回地推拉多次变焦,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让人头晕目眩。

移动拍摄尽量少,镜头跳动不敢瞧。九十度角上身转,两脚不动镜头摇。

大家在拍摄时,尽可能避免走动拍摄。手持DV一边走一边拍摄,其作品必定是影像上下跳动,看得观众“眼珠子上下乱蹦”。这一节后两句提到了摇镜头(常见的水平摇镜头),其实摇镜头和变焦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应该避免来来回回摇动镜头。在摇镜头前后也应固定几秒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作品看起来比较稳定、自然。在这里还教大家摇镜头的方法:两腿与肩同宽,叉开站好,利用腰部摇动90度左右,并且要做到速度均匀、平稳,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画面流畅。

顺光拍摄好影像,逆光补偿效果好。 白色平衡手动调,光圈调焦出特效。

日常拍摄的时候,尽可能采用顺光拍摄,也就是拍摄者和摄像机要背对光源。顺光的时候,被拍摄者一般受光均匀,拍摄效果较好。如果是位置和其它原因所限,必须采用逆光拍摄,那么千万别忘了把摄像机上的逆光补偿键按下,这样被拍摄者就不容易出现“黑脸”。这里不得不提到“白平衡”功能。现在的数码摄像机采用自动白平衡,一般的情况下都能应付自如。但在某种特殊的光线条件下,自动白平衡效果不理想或者要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就需要我们手动设置白平衡了。此外,现在的数码摄像机一般还有光圈、手动调焦、调快门速度等一系列手动功能,这几项如果细细调节的话,可以拍出特殊的效果。

黄金分割摄主体,背景不要乱糟糟。其实平稳最重要,简单纪实又可靠。

日常拍摄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要把被摄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尤其是被摄对象侧对镜头时。一般来说,和摄影构图相似,我们只要把被摄者放在画面的1/3或2/3处即可接近画面最完美的黄金分割点。此外为了突出主体,拍摄的时候,被摄者的背景最好和被摄主体的色彩差距大一些,而且背景要“干净”一些,这样才会让画面的焦点集中到被摄对象身上。要拍摄好的作品,“平”和“稳”二字最重要。只要你持稳摄像机去拍摄,力求画面水平、稳定,一般来说拍摄出的纪实画面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平稳,再多的特效、技法都徒劳!

闲来无事多拍摄,熟能生巧技术高。回味人生无限好,手握DV乐陶陶。

9 买了DV就是为了用好DV,用DV去记录我们美好的人生。DV玩久了,自然就体会到拍摄的乐趣。

操作:用DV记录美丽的校园环境。要求:为后期制作3分钟左右的成品作准备,素材的总长度为10分钟左右。

3 视频编辑的硬件要求

3.1 视频编辑对计算机的要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的来说,视频编辑对于计算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也不能盲目投资,需根据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CPU:双核是首选,四核或n核更好;频率越高越好,推荐2GHz以上;前端总线1000MHz以上,二级缓存2M以上,越高越好;品牌首先INTEL,INTEL的CPU相对于同级别的AMD,在视频压缩上一直都有优势。

内存:越大越好,推荐至少1G,2G比较理想,只是因为主板和32位XP系统的限制,建议不要超过4G;频率自然也是越高越好,现在主流的仍然是DDRII 800MHz,若主板支持,建议采用两根同等规格的内存条组成双通道。

硬盘:越大越好,越快越好。DV视频采集对硬盘的容量要求较高,通常1小时的DV视频采集成DV-AVI格式,大约需要13G的硬盘空间,而且在编辑的时候,还要产生N个G的临时文件,采用大容量硬盘也利于收藏大量的视频素材;在视频压缩时,硬盘的读写速度直接影响压缩的速度。就目前来说建议采用单碟容量250G以上,支持SATA2标准,至少采用16M缓存的大容量硬盘,品牌建议选择希捷的7200.11系列和西部数据的AAKS单碟容量为320G的产品,其他品牌一律不作考虑。

显卡:视频编辑相对于3D制作来说,对显卡要求并不是很高,普通几百元的入门级产品便能满足要求,但显存建议在256M以上。

显示器:大尺寸的LCD显示器是首选。如今的LCD显示器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了,如果对显示器的色彩还原、对比度和亮度没有太苛刻的要求,选择一款大尺寸、入门级的22寸LCD是首选。

其他配件依个人喜好配置即可。

3.2 视频卡

3.2.1 IEEE1394卡

有很多人将IEEE1394卡错误的说成视频采集卡。严格的说,IEEE1394(也称为火线接口(firewire)卡是一种传输界面卡,和USB接口本质是一样的串行数字接口而已,只是负责将数据从摄像机输送到计算机,不对数据施加影响,后期的制作主要依赖计算机主机,这种卡也可以统称为通道卡。因此随便买哪块1394卡,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采集的视频质量都是一样的。只是需要略微挑剔一下1394卡的芯片,最好买TI(德州仪器)芯片,双芯片更好,用过NEC芯片的也不错,而采用VIA(威胜)芯片的价格比较低廉,但是兼容性略差。

现在几乎所有的DV摄像机都提供了IEEE1394接口,部分机型同时还集成了USB2.0接口,我们能不能用USB2.0接口进行视频采集呢?虽然从速度参数上来说,IEEE1394接口速度为400Mbps,而USB2.0接口的速度却能达到480Mbps,但是,USB2.0接口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信号衰减的很厉害,远远达不到理论的速度值。所以就目前来说,DV视频采集仍然只能用IEEE1394接口,USB接口仅仅限于图片的传输。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IEEE1394卡的价格通常在100元左右,部分厂家的高端主板还集成了1394芯片,配备了1394接口,无疑为用户省却了一部分成本。

3.2.2 专业非线性编辑卡

也简称为非编卡。与普通1394卡相比,非编卡上有专门的编解码芯片,这块芯片也就相当于CPU,但是性能比CPU要快很多,制作时由硬件进行编解码。各非编厂商的编解码技术一般都是自己的专利技术,在使用相同接口传输时,编解码技术对画面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还有就是编辑的实时性,所谓实时,也就是在编辑视频的时候,能否直接通过视音频输出接口在监视器上进行预监,因为软件预览窗口中的画面,无论多么清晰,都在亮度、色彩等方面与实际出片的画面有很明显区别的,所以影视制作一般都需要外接一个专业监视器或者是电视来进行预监,这种能力就靠非编卡来提供了。

非编卡从级别分为广播级非编卡、专业级非编卡、家用级非编卡3类。而在市场是,主要由Pinnacle(品尼高)、Canopus(康能普视)和Matrox(迈创)三家公司的产品统治。

广播级非编卡一般使用的客户群是电视台、广告公司、电影公司、专业视频制作公司等,广播级的卡有个特点是带有分量接口,实时性很强,视频质量很高,这类非编卡通常都价格不菲,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都有,远不是普通用户能够承受的。

专业级非编卡使用的客户群是小型电视台,中小型广告公司,婚纱影楼,视频工作室等等,覆盖面很广,专业非编卡特点是有DV口和AV口(不带分量口),编辑基本都是实时的,要求的电脑配置也没有广播级非编卡那么高!这类产品很丰富,也是各厂商争相争夺的主要市场,价格通常从8、9千元到1、2万元不等。

家庭级非编卡的客户群都集中到家庭客户,家庭级非编卡的特点是有部分要上自带的家庭编辑软件而不能上专业的编辑软件,即使可以也不能实时编辑,做出来的效果只适合家庭方面的要求。这类产品的定位比较尴尬,高不成低不就,这里不推荐选用。

3.2.3 视频采集卡

视频采集卡已经属于过气的产品了,早在VCD格式刚推出来的时候比较盛行。这类板卡价格不菲,通常在几千到几万元之间。视频采集卡通常只具备模拟的音视频接口,如VIDEO IN,AUDIO IN,S端子等,一般只能适时采集成VCD格式的视频,少量后期产品还提供了DVD的适时压缩功能。因采集卡不能提供IEEE1394数字接口,且采集的VCD和DVD视频格式不利于后期编辑,故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

动手操作:安装1394卡。

4 Premiere Pro 2.0基础入门

4.1 Premiere Pro 2.0的运行环境

Premiere Pro 2.0对系统要求比较高,下面是Windows平台下的要求:

DV 编辑需要 Intel Pentium4 1.4GHz 处理器

HDV 编辑需要支持超线程技术的 Pentium 4 3GHz 处理器;

HD 编辑需要双 Intel Xeon 2.8GHz 处理器)

Microsoft Windows XP(带 Service Pack 2)

DV 编辑需 512MB 内存;HDV 和 HD 编辑需 2GB 内存

安装需要 800MB 可用硬盘空间

对于内容,需要 6GB 可用硬盘空间

DV 和 HDV 编辑需要专用 7200RPM 硬盘驱动器;

HD 编辑需要条带式磁盘阵列存储设备 (RAID 0)

Microsoft DirectX 兼容声卡(环绕声支持需要 ASIO 兼容多轨声卡)

DVD-ROM 驱动器

1,280x1,024 32 位彩色视频显示适配器

DV 和 HDV 编辑需要 OHCI 兼容 IEEE 1394 视频接口

HD 编辑需要 AJA Xena HS

需要 Internet 或电话连接以进行产品激活

4.2 安装Premiere Pro 2.0以及辅助程序

4.2.1 Premiere Pro 2.0的安装

4.2.2 辅助程序的安装

一般情况下,Pr2.0插件的默认安装路径为:“X:\Program Files\Adobe\Adobe Premiere Pro 2.0\Plug-ins\en_US”。

Photoshop CS3

ProCoder_3.05.06

Hollywood FX PRO5.1好莱坞转场插件

视频格式编码和播放软件:终极解码、QuickTime

选择安装其他小插件:小灰熊卡拉OK字幕、显示时间码、扫光等插件。

4.3 启动Premiere Pro 2.0

打开项目

新建项目:一般选择“DV-PAL,标准48KHz”。

Pr的工作界面:常规(默认)、特效、音频、色调四种不同的操作界面。在不同的界面会出现相应不同的窗口组合,主要有:节目库窗口、监视器窗口、信息窗口、时间线窗口、工具条、特效面板、混音器、参考面板等。

安装pr及常用插件。

4.4 Premiere Pro 2.0的操作界面

4.4.1 菜单栏

文件菜单、编辑菜单、项目菜单、素材菜单、时间线菜单、标记菜单、字幕菜单、窗口菜单、帮助菜单。很多菜单的功能都能在相应的窗口找到。

4.4.2 节目库

节目库用于引入原始素材,可以对原始素材的片段进行组织、管理,并且可以用多种显示方式显示每个片段,包括缩略图、名称、注释说明和标签等属性。节目库由上半部分的预览区和下半部分的素材列表框组成。

4.4.3 监视器窗口

监视器主要分为来源监视器和节目监视器。来源监视器主要针对素材,节目监视器主要是针对工作区。

4.4.4 时间线窗口

视频编辑工作的大部分操作都是在时间线窗口上进行的,该窗口用于组合节目库中的各种片段,是按时间排列片段、制作影视节目的编辑窗口。它包括了影视节目的工作区、视频轨道、音频轨道和各种工具等组成部分。

4.4.4.1 视频/音频轨道

4.4.4.2 时间标尺

4.4.5 字幕设计窗口

4.4.6 工具窗口

常用的工具有:选择工具、轨道选择工具、剃刀工具、

4.4.7 常用功能面板

4.4.7.1 特效面板

集合了音频特效、音频切换、视频特效和视频切换功能。

4.4.7.2 特效控制台面板

用于添加到素材中的特效,包括运动、透明、转场特效、视频/音频特效。

4.4.7.3 混音器面板主要对音频文件进行各种处理,实现混合多个音频、调整增益、摇摆等多种针对音频的编辑制作。

4.4.7.4 其他功能面板

主要有:历史记录、信息、工具、调音台、监视器、项目、时间线等,部分功能已经在前面做了一点介绍。

做第三章的上机训练。

4.5 视频素材的采集

4.5.1 视频采集前的准备

视频采集对计算机来说是一项相当耗费资源的工作,要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计算机的效能,需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对现有的系统资源进行释放

关闭所有常驻内存中的应用程序,最好在开始采集前重启系统。

对计算机的磁盘空间进行释放

系统分区和素材存放分区都采用NTFS格式。

例如,convert E:/fs:ntfs 会将驱动器 E 转换为 NTFS 格式。

对系统进行优化

如:磁盘碎片整理

关闭屏幕保护程序

4.5.2 视频采集的设置

4.5.3 批量采集

4.5.4 采集DV视频

上机训练:采集视频

4.6 素材的编辑

4.6.1 导入素材

4.6.2 管理素材

4.6.2.1 查看素材

4.6.2.2 为素材分类

4.6.3 编辑素材

4.6.3.1 在监视器中进行编辑

1. 将片段加入到监视器窗口

双击节目库窗口中的素材,将源素材加入到监视器窗口中。

直接拖放素材加入到窗口中。

2. 查看片段的某一帧

直接输入需要跳转的时间码数值。格式为:时:分:秒:帧

单击“逐帧前进“按钮,可以向前移动一帧。按住shift键同时单击该按钮,可以向前移动5帧。

直接拖动穿梭条到要查看的位置。

推动搜索盘查找位置。

3. 在监视器窗口中设置入点和出点

4.6.3.2 在时间线窗口中进行编辑

1. 将片段加入到时间线窗口

2. 移动时间线

直接拖动时间线的指针。

在监视器窗口进行调整。

在时间线窗口中输入时间码的数值。

3. 插入素材

在编辑素材过程中,如果需要临时在时间线窗口的某段位置加入一些素材,可以在素材来源窗口“插入”或“覆盖”到时间线轨道。

4. 轨道的锁定与解锁

5. 设置入点与出点

6. 编辑标记

设置标记

在素材来源窗口、监视器窗口或时间线轨道上,将时间线移到需要的位置,执行“标记-设置时间线标记-其他编号设置”命令。(只能输入数字)

移动时间线到标记位置

“标记-跳转时间线标记-编号标记”

删除标记

“标记-清楚时间线标记-编号标记”

7. 编辑相邻素材

滚动编辑工具

左右拖动,能改变相邻素材的长度,但是整个时间线轨道的素材总长度不变。

涟漪编辑工具

只能改变选定素材的长度,相邻素材的时间长度不会变化。

滑动工具

素材的入点/出点会同时沿相同方向同时移动,且素材的长度保持不变。

推移工具

可以调节与目标素材相邻的左右两个素材的时间长度,同时保持目前素材的时间长度不发生变化,相邻素材同时将被裁剪。

钢笔工具

用来设置素材的关键帧。用CTRL组合可是添加关键帧。

标尺伸缩工具

可以对素材进行相应的速度调整,以改变素材长度。

手形工具

用于改变时间线窗口的可视区域。

缩放工具

用来调整时间轴窗口显示的单位比例。与“Alt”键组合可以在放大和缩小模式间进行切换。

4.6.3.3 编辑原始素材

上机练习:编辑、调整自己采集的视频

4.7 场景转换的应用

4.7.1 运用场景转换

4.7.1.1 认识影片的转场

镜头与镜头之间组接时的显示变化就称为切换或转场。

硬切:没有任何特效。

软切:素材之间加入了各种转场效果。

要适度把握对场景转换效果的应用,不可无谓地滥用场景转换,造成适得其反、冲淡主题的后果。

4.7.1.2 如何运用影片的转场效果

4.7.2 自带转换效果的分类

上机训练:尝试各种转场特技的实际效果,为自己的作品添加合适的转场特技。

4.8 视频特效的应用

4.8.1 视频特效的功能与设置

4.8.1.1 视频特效滤镜概述

通过各种视频特效,可以创作出适合影片主题的视觉效果,从而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

4.8.1.2 应用滤镜效果

直接将所需的特效拖动到制定的素材上即可。

可以对同一素材应用多个视频特效。

大部分视频特效都可以在时间线上进行关键帧的设置。

4.8.2 滤镜类别

上机训练:尝试使用各种视频特效,了解其实际效果。

4.9 运动效果的应用

4.9.1 使用运动效果

在premiere中,可以通过在“特效控制台”面板中的“运动”选项中添加关键帧,并在各帧中设置不同的参数,使静态的素材称为动态,产生的效果更加丰富。

4.9.1.1 运动效果的设置界面

位置:是素材相对于整个屏幕所在的坐标。

比例:素材的尺寸百分比。

旋转:使素材按其中心转动任意角度。

固定点:素材中心点所在的坐标。

除了在“特效控制台”面板中对对象进行位置、比例、旋转等参数设置外,还可以在监视器窗口直接调整对象。

4.9.1.2 设置运动的状态

要使素材能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产生连续变化的效果,需要用到每个选项前的“增/删关键帧”按钮。

4.9.2 控制运动效果

4.9.2.1 画面缩放的控制

4.9.2.2 运动路径的控制

4.9.2.3 画面旋转的控制

4.9.3 设置其他属性

设置素材的透明度。

上机训练:为自己的作品添加运动效果和透明度。

4.10 字幕的制作

4.10.1 启动字幕窗口

4.10.1.1 创建字幕

4.10.1.2 认识字幕设计窗口

1. 工具栏

选择工具

一般用来选定字幕窗口中的文字或图像。结合shift键,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对象,文本被选中后,将会在该文本周围出现角点。

旋转工具

水平文字工具

垂直文字工具

水平排版工具

可以在字幕窗口中输入水平方向的多行文本。选择该工具后,将鼠标移动到字幕窗口的安全区内,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在出现的矩形框内即可输入文字。

垂直排版工具

平行路径工具

可以在字幕窗口中输入沿路径弯曲且平行于路径的文本。

垂直路径工具

钢笔工具

用于调节使用平行(或垂直)路径工具所输入的文本的路径。

添加锚点工具

使用该工具,可以增加在文本路径上的节点,常与钢笔工具结合使用。

转换锚点工具

使用该工具,可以调整文本路径的平滑度。

矩形工具

切角矩形工具

圆角矩形工具

圆矩形工具

三角工具

扇形工具

椭圆工具

直线工具

2. 字幕预演窗口

3. 字幕属性面板

4. 样式栏

5. 字幕控制区2 滚动按钮:有三种字幕类型,包括静态字幕、垂直滚动和水平滚动。

浏览按钮:单击该按钮将打开“字体浏览器”对话框。文字对齐

视频选线:“显示视频”复选框。

4.10.2 添加字幕

4.10.2.1 保存和打开字幕素材

4.10.2.2 在时间线窗口中添加字幕

上机训练:为自己的作品添加字幕。

4.11 音频的制作

4.11.1 音频编辑基础

4.11.1.1 Premiere对音效的处理方式

在Premiere Pro 2.0中对音频进行处理有3种方式:

在时间线窗口的音频轨道上通过修改关键帧的方式对音频素材进行操作。

使用菜单中相应的命令来编辑所选择的音频素材。

在特效面板中为音频素材添加音频特效来改变音频素材的效果。

4.11.1.2 调整音频的持续时间和速度

4.11.1.3 调节音频增益

4.11.1.4 调节音量的淡入淡出

4.11.2 混音器面板的使用

音轨号:对应着时间线窗口中的各个音频轨道。

左右声道平衡

音量控制

静音、独奏、启用轨道记录

播放控制按钮。

4.11.3 音频特效

4.11.4 音频素材的录制

建议使用功能更加强大、更加专业的cooledit软件。

上机训练:为自己的作品添加配乐及配音。

4.12 影片的输出

4.12.1 输出的文件格式

在Premiere Pro 2.0中,可以输出以下几种文件类型:

1. 影片

2. 图片

3. 音频

4. 字幕

5. 输出到磁带

6. 输出到DVD

7. Adobe Media Encoder(Adobe 媒体编码器)

4.12.2 输出图片文件

有四种格式:BMP、GIF、TGA、TIF。

4.12.3 影片的输出设置.

4.12.4 音频文件的输出

4.12.5 输出Adobe媒体编码器

在Premiere Pro 2.0中,Adobe媒体编码器是主要的编码输出设置。通过它可以输出VCD、DVD以及QuickTime、Real Media、Windows Media、FLV等影片。

4.12.6 用ProCoder 3.05.06输出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