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求证法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治学极为严谨, 他读书不肯放过一个疑点, 非得要多方考证, 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 来证明钱先生这种实事求是的读书精神.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批评毛奇龄错评了苏轼的诗句.苏轼诗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 毛奇龄评道: `定该鸭先知, 难道鹅不知道吗? '袁枚很生气, 认为照毛奇龄的看法, 那《诗经》里的`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也是错误的, 难道只有睢鸠, 没有斑鸠吗? 袁枚和毛奇龄的这一场笔墨官司, 谁是谁非, 一般人看看也就过去了, 但钱先生不然. 他去找出《西河诗话》卷五本来, 要看看毛奇龄原话到底是怎么说的.毛奇龄的原意是: 苏轼诗是摹仿唐诗`花间觅路鸟先知'句, 但摹仿得拙劣.人在寻路, 鸟熟悉花间的路, 所以鸟比人先知.而水中的动物都能感觉出冷暖, 苏诗说只有鸭先知, 就不对了. 那么苏轼的诗句的确是错了吗? 钱先生并不罢休.他又找来苏轼的原诗《题惠崇春江晚景图》: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原来苏轼是题一幅画, 画面上有竹子、桃花又有春江, 江里还有鸭子, 所以写`鸭先知'.看来苏轼并没有错, 还是毛奇龄错了. 为了进一步将问题搞清楚, 钱先生又查出了唐人张渭的原作《春园家宴》: `竹里行厨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人在花园里寻路, 不如鸟对路那么熟悉, 这是写实.而苏诗说鸭先知水暖, 是写意, 意在赞美春光, 这是对画面意境的升华, 是诗人诗心的独特感受, 应该说, 苏诗`鸭先知'比张诗`鸟先知'更高明. 最后, 钱先生又引用了王蹠运《湘绮楼日记》 (卷二六) 中称赞苏诗是`上上绝句'的话, 作为佐证, 才下结论, 认为毛奇龄是错误的: `会讲理学的, 讲诗往往别具心肠, 卑鄙可笑, 不懂得东坡苦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