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口区少数民族

 民族地志 2013-08-06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口区共有16个民族。主要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此外,还有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壮族、侗族、白族、黎族、高山族、锡伯族。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也有。其中,汉族259891人,占人口总数的96.99%;回族6919人,占人口总数的2.58%;蒙古族967人,占人口总数的0.36%;满族123人,占人口总数的0.046%,其他少数民族人数所占比例更小。

 

    【回族】

 

    回族,是京口区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

 

    回民善于经商,特别是从事铜锡五金业声誉卓著,其次是从事糕点、茶坊、餐馆、炒货等行业,也有做珠宝商的。一些人物还从事新闻、教育、出版、发行等文化工作。

 

    回民居住相对集中,本区清真寺街、杨家门、爸爸巷、山巷、大巷、牌湾、牛皮坡,城里为新河街、得胜街、清真寺巷、剪子巷、大爸爸巷、小爸爸巷、千秋桥街、马家巷、中街、南门大街及南门外大街苗家巷一带为回族聚居地带。回族中,以童、谈、杨、金、哈、马、沙、达、花、完、米、常等姓为多。

 

    【蒙古族】

 

    本区蒙古族人数,在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回族。元代,即有蒙古族迁来京口。《至顺镇江志》载京口录事司(相当于今京口区运河以东部分)民族构成情况如下,汉人3671户,9407人,回族59户,374人,蒙古族29户,163人。近代移居京口的蒙古族人,则是随清代兵制设置与调拨来的。乾隆二十八年(1763),清廷调拨驻防江宁的蒙古八旗兵六、七两甲全部人马并携带眷属子女移防京口,其中:官兵1692人,另有眷属900余人。所以,京口旗人基本上都是蒙古族人。成吉思汗后裔文珠保—支,亦随军携正黄旗家族移防京口,后定居于白莲巷,文珠宝被称为“迁润之祖”。这—支蒙古族人后来多改姓为敖、巴、白、李等姓。当年比较集中地居住在现在的中山东路、市政路、斜桥街一带。现在蒙古族人也主要分布在健康路、大市口等街道。

 

    【满族】

 

     居住于京口区的满族,是清初驻防镇江的八旗官兵后裔。清初,清兵将镇江城内高桥及斜桥以南,大市口以西的居民驱逐出去,强圈为旗营,驻扎旗兵,称为“京口驻防”。至今山门口街、斜桥街与中山东路交叉处一带,仍泛称红旗口,该地即为清代红旗兵的营地所在。后京口驻防改为蒙古八旗,兵力加强,驻镇旗兵多为蒙古旗,满旗不多,故今日京口区少数民族中满族人远较蒙古族人为少。

 

    满人的姓氏原用满语。辛亥革命后,大部分满人把原姓用音译成汉字作姓,以赵、那、胡姓为多。

 

    京口区的满族人,居住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大市口、健康路等街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