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诺登又曝猛料 揭露美69年登月幕后惊天秘密(图)

 九仙神狐 2013-08-06

斯诺登又曝猛料 揭露美69年登月幕后惊天秘密(图)

www.sinonet.org 2013-08-05  参考消息 


  昨天,斯诺登在俄罗斯获得避难“自由”后第一时间通过推特发布信息:“我相信是俄罗斯首先探索的月球”。

  此前有英国媒体透露,斯诺登手中掌握有揭露美国1969年的登月是造假的机密文件。这条推特恭维了俄罗斯,献了一份大礼,又貌似仍然遵守了普京关于斯诺登不得直接损害美国重大利益才允许避难的要求。

  8月1日,为美国“棱镜”项目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提供法律援助的俄罗斯律师库切列纳表示,斯诺登已获得俄罗斯联邦移民局提供的为期1年的临时避难证件,目前他已离开机场前往安全的地方。

  8月1日,库切列纳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对媒体说:“我送斯诺登上了一辆普通的出租车,他已经独自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库切列纳还向媒体展示了斯诺登避难证件的复印件,上面标注着有效期至2014年7月31日。

  他同时表示,现在全球媒体没有一家不想知道斯诺登身在何处,但出于对其安全的考虑,任何相关信息都无法透露,“因为我们知道他的人身安全明显受到了威胁”。根据俄罗斯的法律,斯诺登获得难民身份后,可以在俄罗斯境内自行选择居住地。

  俄罗斯国家电视1台在7月12日播放的斯诺登会谈现场截图画面。

  美国人真的登上过月球吗?

  阴谋论者说:美国阿波罗登月是伪造的,人类根本没有去过月球!他们拿出了很多证据,这些证据真的站得住脚吗?同时,有没有一目了然的证据能够证明人类去过月球呢?来看这篇文章列举的事实吧。

  文/广林星云

  阴谋论者说:美国阿波罗登月是伪造的,人类根本没有去过月球!他们拿出了很多证据,这些证据真的站得住脚吗?同时,有没有一目了然的证据能够证明人类去过月球呢?来看这篇文章列举的事实吧。

  流言: 美国阿波罗登月是伪造的,包括1969-1972年间的六次登月都是假的。人类并没有到达月球,相关视频是用电影特技在地球上拍摄的,照片也是假的。

  真相: 这个谣言可谓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这么多年来,阴谋论者不断“挖掘”、翻新各种材料,扩充着谣言的内容,把这个问题发展成了旷日持久、牵连广泛、内涵庞大的大争论。

  登月到底有没有发生,应该用证据来说话。有的人说“登月骗局”是美国为赢得太空竞赛一手策划的;有人说美国在1969年的科技无法实现登月。类似这样的言论都是一厢情愿地发表某种“观点”,而不是提出“证据”。作为证据,是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客观事实。还别说,阴谋论者也确实提出了很多所谓的“证据”,然而这些“证据”中的每一条都已经被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所粉碎。

  常见的“登月骗局”证据集合和驳斥

  在维基百科“登月阴谋论”(Moon landing conspiracy theories)词条下,汇总了近40年来的争论中,阴谋论者们提出的常见“证据”[1]。例如:

  1,阴谋论者:飘动的美国国旗说明有微风吹过,但是月球上没有空气,不可能有风。

  反驳: 首先,这些旗帜采用了“Γ”形的支架,因此总是处于展开状态。而旗帜表面的起伏并非被风吹动,而是旗帜被移动时的惯性所致。由于月球上缺少空气阻力,惯性产生的起伏运动会持续很久,产生“风吹飘动”的错觉[2]。美国科普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在其“登月疑云”一集中,将一面旗帜放入真空环境下,发现其也会产生这种类似“风吹”的起伏运动[3]。
此外,当旗帜停止“飘动”时,它们的形状会定格在“飘动”时的状态。因此一些照片中看到的“飘动的旗帜”其实是已经静止的。例如下面动图中展示的两张间隔几秒钟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在宇航员运动时,旗帜是一动不动的。

  同一位置相隔数秒拍摄的两张照片,可看到宇航员有动作,但旗帜静止。

  2,阴谋论者:登月照片的背景中看不到星星。

  反驳: 登月过程中的主要活动都是在月球的“白天”进行的。由于日照和反光强烈,在照清楚相片主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同时照到星星的,因为星星的光线太弱了[4]。在太空中要拍摄星星,需要避开强光,以及延长曝光时间(如下图)。

  国际空间站上长时间曝光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照亮地球的是月光。在图中划出轨迹的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中国的几次神舟飞船任务也为我们带回了太空中真实的场景[5],从这些视频和照片中可以看出,在正常拍摄被阳光照亮的物体时,不可能拍摄到星星。

  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宇航员出舱活动。
 3,阴谋论者:登月舱降落时吹走了附近的尘土,因此宇航员不可能在登月舱附近踩出脚印。

  反驳: “尘土被吹走”的说法并不正确。登月舱降落时确实会激起大量尘土,但与地球上的情况不同: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形成气流,因此只有登月舱正下方的尘土会被激起,登月舱周围的尘土则不会被扰动,因此踩出脚印毫无压力[6]。

  4,阴谋论者:月球上的尘土中不含水分,无法踩出如此清晰的脚印。

  反驳: 我们知道,在干燥的沙子上踩出的脚印很模糊,只有在海边潮湿的沙地上才有可能踩出上面那种线条分明的脚印,但这只是地球上的情况。月球上的沙粒不像地球沙粒那样经过风化磨损,而是保留有棱角分明的形状。这样的沙粒很容易踩出清晰的脚印,就像滑石粉或者湿的沙子一样。

  上面提到的那一集《流言终结者》也验证了这一点。节目找来了与月球表面沙粒相似的模拟材料,在真空环境下用一只鞋去踩压,果然踩出了清晰的鞋印[3]。

  5,阴谋论者:一些照片里的影子方向不平行,证明有多个光源。

  反驳: 这个观点甚至不需要放到月球上去驳斥。远处单一光源的情况下,只有地面足够平坦时影子才会平行。如果地面具有丘陵和低谷,起伏不定,当然有可能出现影子方向不一样的情况[3]。此外,如果真有多个光源,为什么照片中每个物体只有一个影子呢?

  在维基百科 “登月计划阴谋论”词条 下,列举了更全面的质疑观点和相应的反驳。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上也曾发文 ,对登月计划中著名的8张照片进行了解读,解释如何看出它们拍摄自月球。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些所谓“证据”大多来自人们对月球真空、低重力的环境缺少直观体验,照搬地球上的情况而产生的误解。当然,这些反驳并不能说服那些“坚定”的阴谋论者,他们会说,科学家正是研究了真空和低重力下的特征,才如此这般布置这些场景。

  正面证明阿波罗登月的证据

  那么,有没有独立的第三方证据,或客观存在的“物证”,能证实阿波罗登月确实发生过呢?当然是有的。

  证据一:苏联无人取样器与阿波罗11号的太空赛跑。

  苏联对探月的构想始于1951年,后来在无人探月领域接连取得数次“历史第一”,然而载人登月计划却进展缓慢,随着N1登月火箭接连发射失败,苏联登月之梦化为泡影。尽管如此,在阿波罗11号飞船即将启程之时,苏联依然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将一枚无人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器“月球15号”送上月球,试图抢在美国阿波罗飞船之前取回月球土壤样本。

  1969年7月13日,月球15号赶在阿波罗11号三天前发射。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而在17日,月球15号已经进入了绕月轨道。但之后,苏联探测器就被美国阿波罗11号反超。月球15号在轨道上停留了三天,期间,阿波罗11号于7月20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更为不幸的是,7月21日,月球15号在着陆时坠毁,没能实现预期目标,此时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再过两个小时就要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

  这场角逐被西方航天史学界看作是冷战期间美苏“太空竞赛”的最高潮。2009年7月3日,英国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首次公开了对月球15号的跟踪记录[7],其中可以分辨出阿波罗11号宇航员与地面的通话。此外,为了避免两个月球飞行器发生相撞,苏联应美国的要求透露了月球15号的轨道参数[8]。这些都证明四十多年前那场太空中的赛跑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证据二:来自月球的岩石样本。

  阿波罗计划带回了382千克月岩和土壤。其中有少量作为礼物赠送给其它国家,包括中国。这些岩石样本自然也是分析美国登月真伪的绝好材料。

  尽管苏联的月球15号取样器失败了,但后续的月球16号、20号和24号取得了成功,三台取样器共取回了326克月壤和岩芯样本。1970年,苏联用月球16号取回的3克样品与阿波罗11号、12号带回的各3克样品进行了交换[9]。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最古老的月岩形成于45亿年以前,比最古老的地球岩石还要早2亿年[10],并且成分与苏联探测器带回的样品非常接近[11]。 显然,在冷战时期,最希望抓到“登月骗局”证据,让美国人丢脸的正是苏联。然而,苏联的表现却是加紧登月步伐、分享轨道参数、交换岩石样本,并且样本的分析结果也说明其来自月球,这一切都表明苏联并不认为美国登月是一场骗局。

  证据三:月球表面放置的反光镜。

  如果以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还有阿波罗11号、14号和15号在月面上安放的三台激光反射镜。世界各地的天文台都一直使用这些反射镜测量地月距离,精确度达到厘米级别。阿帕奇点天文台激光测距仪(APOLLO)对月面反射镜进行了多次实验,当激光对准反射镜所在位置发射时,有相当一部分光子会集中在同一瞬间返回,而对月面其它位置发射激光则不会有这样的现象。这表明,在月面上述位置确实存在着人造的反射镜面[12]。

  阿波罗11号在月面安放的反射镜。

  阿波罗14号在月面安放的反射镜。

  阿波罗15号在月面安放的反射镜,是前两块的三倍大。
 

  APOLLO正在对月面反射镜进行激光测距实验。

  证据四:来自多个国家探测器的照片。

  近年来,随着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月球探测器升空,又有相当多的新证据被发现。最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美国“月球侦察轨道器”(LRO)拍下的照片。该探测器由NASA发射升空,但照相机的设计以及照片的拍摄和判读工作一直是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团队独立进行。迄今为止LRO已经数次拍摄了阿波罗各个登月点附近的照片,上面能清晰地看到登月舱下降级,放置在月面的仪器以及宇航员和月球车留下的印迹等等。除了阿波罗11号,各个登月舱附近都能看到国旗投下的影子,这也与事实相符,因为阿波罗11号的任务录像显示,国旗在登月舱上升级起飞时被吹倒了。作为对照,LRO也拍下了苏联多个取样器的下降级,并找到了失踪已久的苏联自动月球车“月行者1号”和倾倒在月面上的“月球23号”取样器,解开了尘封多年的历史谜团。

  阿波罗11号着陆点近照。

  阿波罗12号着陆点近照,可见国旗阴影。右下角是无人探测器“勘测者3号”。

  阿波罗14号着陆点近照。

  阿波罗15号着陆点近照。右侧可见月球车。
 

  阿波罗16号着陆点近照,可见国旗阴影。右侧可见月球车。

  阿波罗17号着陆点近照,可见国旗阴影。右侧可见月球车。

  月行者1号的最后位置。月行者1号同样携带有激光反射镜,科学家通过向照片所示地点发射激光束证实了这个发现[13]。

  倾倒在月面的月球23号取样器,能清晰区分下降级和上升级。

  除此之外,中国的“嫦娥二号”也拍摄到了阿波罗17号着陆点的痕迹。尽管照片分辨率不及LRO,但依然可以分辨出3个像素大小的登月舱下降级,以及着陆点附近的众多地貌特征[14]。日本通过处理“辉夜姬”探测器的照片得到了阿波罗15号着陆点附近的地形分布,这与阿波罗15号实拍照片基本一致。另外,印度的“月船1号” 也拍下了阿波罗15号着陆点附近被月球车搅动过的土壤印迹[15]。
 

  “嫦娥二号”拍摄的阿波罗17号着陆区。

  “辉夜姬”合成地形与阿波罗15号地面实拍照片对比。

  虽然我们罗列了这么多事实、证据,但我们并不认为,阿波罗登月这一事实需要像考古学一样用证据才能证明其存在。这一事实就发生在40多年前,世界各个国家、无数人员参与到相关项目中来,见证了人类这一伟大成就。全盘否定这一事实的存在才是荒谬的。但是,针对一些包含科学上的误解和错误的观点,还是值得解释和纠正一下,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登月和宇航方面的知识与细节。

  结论: “阿波罗登月从未发生过”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阴谋论。它所提出的证据并不能经过科学检验;相反,大量事实都与阿波罗登月时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怀疑登月的真实性既没有理由,也没有依据。

  参考资料:

  [1] http://en./wiki/Moon_landing_conspiracy_theories

  [2] http://www./envflutter.html

  [3] http://video.sina.com.cn/v/b/46667484-1604089797.html

  [4] http://earthobservatory./blogs/earthmatters/2011/09/28/where-are-the-stars/?src=twitter-em

  [5]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9/27/content_10121961.htm

  [6] http://www./bad/tv/foxapollo.html#dust

  [7] http://www.jb./news/2009/luna15-apollo11/

  [8] http://www./news/science/recording-tracks-russias-moon-gatecrash-attempt-1730851.html

  [9] http://adsabs./full/1971Metic...6..181W

  [10] James Papike, Grahm Ryder, and Charles Shearer (1998). "Lunar Samples".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36: 5.1–5.234.

  [11] http://syrte./journees2005/s1_20_Bouquillon.pdf

  [12] http://physics./~tmurphy/apollo/highlights.html

  [13] http://ucsdnews./newsrel/science/04-26SovietReflector.asp

  [14] http://www./n1081/n7529/n308608/432939.html

  [15] http:///apollo-15-confirmed-times-thre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