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少数民族概况

 民族地志 2013-08-06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5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超过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

在洛阳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位居第一,满族、蒙古族人口分别次之。其他还有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42个少数民族。除回族与洛阳有着较早的渊源、满族和清王朝的入关统治有关、蒙古族为避世乱而隐姓洛阳之外,其他兄弟民族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洛阳的经济建设调动而来的。

 

在洛阳,除汉族世居并遍及全市之外,各少数民族,尤其是以回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多是以“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与汉族杂居,因而民族特性较为鲜明。

 

新中国成立之前,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市区、郊区和附近属县,居住城镇者自成街道,居住农村者自成村落,如洛阳市东关、北窑、马坡、塔湾,宜阳县韩城乡西关,偃师北窑、缑氏,洛宁县王范镇,嵩县德亭乡南坡,新安县五头乡、铁门镇等。满族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栾川县、嵩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栾川、汝阳、孟津等县。其他少数民族在洛阳及所属9县(市)分布虽广,但数量较少。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新兴重工业基地的形成,职工工作调动、军官转业安排、大学生毕业分配、婚姻关系等因素的加入,人口迁徙和流动更为频繁。使洛阳少数民族的分布面积逐渐扩大,人口也有较大增长。2007年末洛阳市总人口650.45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1000 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回族喜爱清洁,比较团结,精明能干,有经商传统。据载,该民族是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影响。从回族的出现与成长来看,它既信奉伊斯兰教,又不断与汉族融合,属于缘起于我国的原生民族,其个案性较强。

 

隋唐时期,阿拉伯及波斯(今伊朗)人来到洛阳经商或从事宗教活动,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定居者通过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洛阳回族的先民,成为洛阳回族的族源。其后,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回纥兵部分卜居洛阳,这些人也成为洛阳回族的一个来源。元代,成吉思汗挥铁骑西征至今伊朗、伊拉克一带,回师之时共掳回10万工匠。这些人在中原与汉族通婚,形成了我国回族的主体,并进一步充实了洛阳回族的成分。至忽必烈时期,这些来自两河流域、较显深目隆鼻的客籍人又成为忽必烈的帐下勇士——“探马赤军”。这些回回军士的一部分人后在洛阳屯田,成为洛阳回族的又一来源。另外,回族在长期形成的过程中,还常有其他民族成分加入而成为回族成员。洛阳回族群众经商意识较强,在餐饮业、制革业等方面占有相对优势。因盗墓而发明的“洛阳铲”即由回民杨林所首创,由于其独特的勘探功能,在考古及建筑业广为使用,并被推广到全国,又传至前苏联、东欧、亚非各国。回族传统武术“圣行心意六合拳”,深受回族群众的喜爱,在洛阳回族群众中广为流传。

 

洛阳的满族与回族在语言、文字上,都通用汉语、汉字。满汉通婚无禁忌,生活风俗与汉族大同小异。洛阳全市皆有满族分布,市区满族多为建国后为支援洛阳工业建设,由全国各地来到洛阳定居的。市区蒙古族大多是建国后迁来的,而孟津县蒙古族的来源,据蒙古族作家李凖对《李氏家谱》考证,该县马屯乡一带的李姓为蒙古族后裔,他们原为元朝亡国遗民,因备受歧视,恐招横祸,遂改为李姓。但居住在洛阳的蒙古族,由于长期不知自己为蒙古族,因而在生活习俗上已与汉族几无差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