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酒文化 (转帖连载2)孔子论酒

 笑熬浆糊糊 2013-08-06

 

《论语为政》篇有孔子“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一句,《论语·子罕》篇有孔子“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的话,在《论语·乡党》篇中则有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还有“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的描述,想到这些是因为几日前,下班的时候在校门口遇到早年关系很不错的两位“哥们”,他们是为了赶赴一个约会,正好我驾车送他们。上了车,我才知道,这二位哥们刚刚喝过小酒,自然会散发酒气。 不成想二位又去赴酒宴,原想把他们送到地点,我就回家。怎奈都是一帮小兄弟,盛情相邀,难以拒绝。也便与他们一起共进了这次晚餐。一位年龄刚过而立之年的小老弟吃酒之前,从包里拿出了注射器,朝着自己的肚腹就是一针,似乎带着一股豪气和慷慨。其实,这位兄弟早已患上了糖尿病,他酒前打的一针就是注射胰岛素。席间,我却总是感到不自在,实在是再难以找到更多的话题,便自行告辞。于是想到了,孔子的不为酒困一语。重温孔子的这些话语,内心有着别样的情感蔓延。中国的酒文化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中国是一个重情的国度,而诗与酒便成了表达的媒介,于是构成了诗酒的文化。酒入诗中,也变成了古代诗人诗歌的一大特色。且看王维的《渭城曲》,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便道出了友人之间分别之际的那种难分难舍之情,似乎多饮一杯酒就可以带走这份深情;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更是道出了守卫边防的将士的那份豪迈与寂寞;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对人生理想的追问,也是对短暂人生的无奈;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有“明月几时后,把酒问青天”的高歌,借酒问青天,不但是对亲友的思念,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他的另一首词《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则是表达了老来的豪迈和持节云中的高远志向;杜甫的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直接以酒肉形象化了社会的现实,“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们看到了,年老体迈的杜甫几乎是一辈子的压抑顷刻间得到释放的那份喜悦;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更是以“诗仙”、“酒仙”的称号遗名后世,在他的诗文中随处可见酒的意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借着酒性,接着酒这样的媒介,把自己内心的万般情感倾泻了出来,成为了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是酒孕育了诗还是诗成就了酒,我们已经无法分得出了。

 历史上刺秦的力士荆轲,萧萧易水边有美酒壮胆,一去不返。古代将士出征,以酒壮行,以酒壮胆,展示誓死不归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平时期,酒成了公关的武器,许多的合作因为酒便迅速达成;亲友送别,以酒诉说离情;好友相聚以酒表达相聚和重逢的快乐。酒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酒以社交,酒以忘忧,酒可助兴,可排遣孤独,可麻醉自己,喜怒哀乐都在酒中,酒似乎无所不能。人们看到这些,便借着酒这个东西尽情的宣泄心中的那份情感,把酒的作用无限地放大,以至于今天有许多的段子流传,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分明是强奸被劝酒的人的意愿,“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又成了嗜酒者的很好托词,“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不能要;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得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又成了酒桌上考核干部的调侃,调侃之外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啊。种种酒文化背后,却忘记了酒的根本在表达礼,因酒而失礼就得不偿失了。

 看孔子在《论语》中对酒的看法就会知道,酒与礼与孝与祭祀密切相关,有酒肉要请老人先吃,这是孝的基础。在外工作,回家友爱亲人,祭祀礼仪,不为酒困,实际上孔子告诉我们不要失去自己,不要因为饮酒过度而口不择言、行为无度,这不仅是美,也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为酒所困,也就丧失了礼的价值。喝酒的时候,不要以量来规定,而要把握不要迷失自己,人事不醒,这是重要的原则。喝过酒后,得意忘形,惹是生非就已经是及乱了。有的时候,身边的大学生聚餐,酒喝至兴致,无法把握自己,也不考虑集体的要求和规定,结果酿成祸乱和麻烦的也时有发生。更有些驾车者醉驾造成的悲剧。孔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不像今天的人喝完酒还要“砸地摊”、“吃烤串”,不到一醉不休。酒桌之上,孔子要等到老人下桌之后才离开,这是规矩,也是对先辈的尊重,我们今天却是酒至酣处无大小。但不论怎么说,从自己的生命处出发,酒不可过,过则伤人伤己;从与人打交道而言,更不可过,过则失礼,礼失则情谊无。

 生活中,一辈子恐难离开酒,但孔子的“不为酒困”,却值得我们谨记。与人生而言,“不为酒困”不单是原则,也是修养,更是境界!酒可以使情事变得更美好,也可以使事情变得更糟糕,美与丑,好与坏,全在于吃酒者的自我把握,在于能否做到“不为酒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