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湖时代

 苏迷 2013-08-06
太湖时代
  前些天在家,忽然收到作家叶弥发来的一个短信:“一果,最近可好?”收到她的短信真有点感慨,我知道其实她是惦记我有没有写点新东西。以前,她一直鼓励我在散文和随笔上多下点功夫。可我一直忙碌于各种琐事,写作渐渐荒疏,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我回了短信给她:“谢谢叶老师关心,一切都挺好,就是每天瞎忙,东西也不大写了。您现在还好吧?”“还好,一直住在乡下。”两个人短信聊了一会儿。末了,她邀请我有空到其位于太湖边的家中做客。
  我早听朋友说她从城里搬到了东山乡下居住,每隔一段时间才到城里来一趟,买些必备的家用品,其余时间就种种菜、养养花、写写小说。虽然现在人们见面互相打趣,说住在乡间的都是有钱人,叶弥应该是属于那种不差钱的。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忙碌的时代里,真的能够远离尘嚣,安安静静地守在乡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叶弥这样已颇有名声的作家而言。我一直很敬重叶弥,这倒不是因为在我年轻时,她在写作上对我颇多指点,更是因为在内心里欣赏她为人简单质朴,说话直来直去,不喜阿谀奉承之事。所以,确实也很想找个时间,到其乡间寓所去拜访一下她,顺便跟她讨几个新鲜的蔬菜瓜果返城。
  其实,平常去太湖边转的时间倒也蛮多。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因为和一家太湖边的单位有合作,经常要和一两个同事开车去太湖,可每次都是急急忙忙,上午或中午冲过去,下午又匆匆赶回来。合作的事情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半年。第一次去那家单位时,天气还很冷,太湖看上去也是苍茫遥远,白浪滔天。可时光如梭,再去时太湖大道两岸已经是柳色青青,景色怡人。
  年初的一段时间,市区雾霾多,学校课程多,任务繁重,每天都忙得疲惫不堪,心情十分烦躁,偶尔驱车到太湖,简直是放松,倒也令人心情愉快。而车子越接近太湖,感觉就越好。过年之后,春天接着就来了,太湖边的春色似乎来得更早。经常是天空淡蓝,清澈得不露痕迹,偶尔有大片的云在天空散步,洁白如棉花;湖上碧波荡漾,帆船也多起来了,有时还可以看到水鸟自半空舒翼凝爪,径直滑翔下来,斜划过水面,惹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远处吴山点点青,仿佛并不十分遥远;太湖大道两边的柳树也让人喜欢,泛着新绿,像被雨水刚刚冲刷过,沿着公路一直延伸下去。景致虽然很美,但是从市区开到那家单位近一个小时,每次去都很匆忙,并没有多少闲情欣赏风景。对方留吃饭我们也都婉言谢绝,确实每个人都忙。
  虽然住在苏州,去太湖次数也不算少,但似乎好好游玩一下太湖的机会并不多。前不久,终于逮着一个机会,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的潘忠党老师应邀到苏大凤凰传媒学院做为期一周的工作坊,学习之余,找了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几位同事打算一起陪潘老师畅游太湖。那日天气也颇“给力”,大家都很兴奋,几辆车直奔太湖而去。但到了太湖边却有点失落,湖边人山人海,到处是人和车,太湖大桥那一段堵得车子开不动,同事打趣说:“现在太湖比观前街堵。”见到这个情景,我们几个人匆匆在湖边一个茶馆坐了会儿,便早早往回撤。沿着太湖大道,不少新开发的楼房正拔地而起。
  那天的遭遇,不禁让我想起媒体和一些房产广告正兴高采烈地宣布,未来很快要步入太湖时代,太湖将变成苏州的“维多利亚港湾”。一想到这,我有点担忧。甚至想赶紧找个时间,趁着叶弥住的地方现在还算安静,约两个朋友早点去拜访她。不知她家那里还能安静多久?

  □曾一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