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大材小用”应成严肃议题 [提要] 一项最新全球民意调查显示,84%受访的中国人表示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在看到八成人自感大材小用时,一方面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个人自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社会开放性和待遇均等化不够造成的。 一项最新全球民意调查显示,84%受访的中国人表示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土耳其以及希腊,分别有78%和69%;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的比例比较小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卢森堡23%、丹麦25%和比利时28%。(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都可能感觉到大材小用。所以,得出一个八成的数据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从个人的角度,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解读:做人不该太好高骛远,而应该脚踏实地。如果,一个人总是没有正确的定位,总是觉得怀才不遇,则不仅不能获得成功,反而可能因为位置感的缺失而怨气十足。一个总拿理想当饭吃的人,要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要么是一个回避现实的藏头缩尾的空想者。 具体到八成人自认为大材小用上也是如此。为何有这么多人有这种感觉?这与社会格局与体制给人的错位感有关――个人并没有被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并没有被给予准确的评价。因此,人们感到错位,感到大材小用。其实,所谓的大材小用就是一种人与位置的错位。 为何会产生这种人与位置的错位?一个原因是,社会的开放性可能还不够。人总会有目标,目标无法实现也难免会感到失落。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这个实现的过程是公平的,机会是存在的,人们就会在感慨之后继续前行,而不会持续产生自怨自艾的感觉。因为,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公平的,如果一个人真的有理想、有抱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实现目标和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个人的上升与蜕变。这个过程可能是崎岖的,可能是没有结果的,但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希望。所以,即使他们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他们也不会产生大材小用的感觉,而只是会更理性地认清自己――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此外,待遇的均等化可能还不够。之所以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一些部门出现开放性不够的情形,原因正在于这些地方的待遇与一般的地方是不同的。在这些地方,待遇通常是由身份决定的,无论个人的能力怎样,无论最终的成绩怎样,个人的收入和福利情况基本都等同。这种待遇的不均等导致了人们的失落感更重。此时,要他们怎么平复心情,怎么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们只能感叹: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如果是个人好高骛远造成的失落,我们可以说这是小事情,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只要调整好自己的目标,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就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而如果是社会错位造成的失落感,则个人怎么调节心理都没有用,因为现实就在那里,错位就在那里,如果一味地调节心理,就成为了一种自欺欺人。 因此,在看到八成人自感大材小用时,一方面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个人自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社会开放性和待遇均等化不够造成的。如果没有后一重思考,就不会把自认大材小用当成是严肃的议题,就不会看清问题的本质。甚至,最后得出一个中国人不务实的荒谬结论。 (乾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