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

 文苑折枝 2013-08-07
    绿只要有一丝绿意,就能时时激励我,令我时时不忘生活的希望,以及梦想等等。
  在我的书橱的上方,自上而下蜿蜒着垂下来一弯常春藤,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增添了一丝绿意。但可惜的是,这饱含绿意的常春藤是假的,这只不过是我从市场上花几块钱买来的假花而已。在这片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里,已经看不到真正的绿了。从唯一的窗口望出去,远处是林立的高楼,黑压压的一片,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英文翻译为:Verdantarethestonestepsovergrownwithmoss,andgreenseemsthescreenasthegrassseenthroughit.)。这虽然是作者“陋室”的一种写照,但也是大多数读书人的一种梦想吧?所以,对于书房里的这一点点的“假绿”,我也是倍加珍惜。真的绿意固然是好的,可是在求“真绿”不可得的情况下,放一点假“绿”在眼前又何妨。对我而言,真绿假绿又有什么区别?只要有一丝绿意,就能时时激励我,令我时时不忘生活的希望,以及梦想等等。
  对于古人读书的境界,现代人恐怕再也难以企及。一把摇椅,一杯清茶,一藤春绿相伴读书的意境大概永远不会再有。许多人的书房,大而宽敞,内容和封面一样粗劣的各种“快餐”书充斥着书架,但满目的只有淡淡的灰尘,相伴的也是灰色的心情,令人感到无法承受的烦躁和不安。
  是的,现代人的心中很难再保持那一片宁静。深藏我们心中的那一丝绿意早已随着浮躁的生活,浮躁的读书,浮躁的写作而随“大江东去”了。我们内心的那一份绿大半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色彩:灰、白、黑……甚至是各种颜色的混合体,说不清是哪种色彩。心已经不在这里了,早已随着那名利的风筝飞往半空,若不是还有那一点点良知的束缚,恐怕早已经“无心”了吧。
  很怀念多年以前在老家的生活,夜深人静的时候,窗外或寂无人声,或小雨沙沙,放一杯清茶于床头,捧一本书,或坐或卧或侧,信手翻来,每读到高兴时酣然而笑,读到悲伤处默然而思。深更半夜捧读古文版的《聊斋》,读的艰涩,却被书中狐妖鬼怪吸引,忐忑地望望屋角,真怕什么时候也钻出一个妖怪来。清晨,满院子里的绿意在虫吟鸟鸣声中扑面而来,捧一本梁实秋的散文集,采一片生机盎然的绿叶,夹入书中,权作书签,一边享受文字的优美,一边享受空气的清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偶尔有灵感涌来,则思如泉涌,转身进屋拿出纸笔,奋笔疾书,一篇小小的散文一蹴而就……从院子的一角望着远处的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整个的身体仿佛浸满了绿意,这是一种真正的绿意啊,沁人心脾的绿意。当这种绿意袭来的时候,还有什么烦恼能够留在心里呢?
  然而这种惬意的读书生活,美妙的境界早已远去,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再来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书房的一角,“造”出一片绿来,权当一种假意的慰籍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