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之堂八周年庆(上)

 清茶清清 2013-08-07

缘起

7月28日,去年的今天,众学生共聚任之堂,同喜任之堂七周年庆,而今晚却是任之堂八周年庆。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年之间,看似漫长,回想起来,恍如昨日。

老师开讲说,今天晚上,是咱们药房开业八周年的日子,非常高兴,一路从中医走过来,已有八周年了。经过一年药房也变化不少,今年做了些装修,学生们帮了不少忙,我在这里特表感谢。药房装修只是个短期的小变化,任之堂和你们的发展,是将来长久的大变化。

这个大变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大家都像是春日里的禾苗一样,每天都在汲取中医传统文化的养分,潜滋暗长,等你们将来回忆时,便会知道现在虽然每天不见其增,却日有所长。坚持下去,前途必将蔚为壮观。

在这八周年庆上,大家只是聚会,却没有聚餐,为何呢?

老师说,学术当盛宴,吃饭喝酒,怎么弄不重要,大家能聚在一起谈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更重要。今晚主题还是谈如何学好中医吧。

大家因为中医的缘分在一起,还是谈医的东西,相互交流更有收获,不然的话,一顿饭,一瓶酒,一吃一喝,最后屎尿出来,就什么意思都没有了。

老师向来都是这样重实质而不重形式的人,今年暑假,光学生就有二三十人,比去年更壮大了。

老师面对更多的学生说,你们在这里我压力大,你们学到东西我才放心。你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就直接说出来,大家都可以相互帮忙。这样吧,我们这次聚会,就边聚边聊天吧。

这时整个任之堂都坐满了学生,大家先拍了整体照。

 

《道德经》讲和 

这时学生彭问,我学医八年,研究生出来,自己都没有真正独立临床过,二十八脉一摸全糊涂了,脏腑气血阴阳不知怎么分,主症也抓不准,总觉得找不到最核心的东西。

老师说,这个感觉我想大家都经历过,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情况,《道德经》有句话,叫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万物也把人包括进去了。学术思想有各家各派,你不管是滋阴派还是扶阳派,还是泻火派,他们都没有出这个道的范畴。你不管是调脾调肾调心,还是调人的气,这阳一块,阴一块,中间如果没有”冲气之和”就不行。

经常临床上我们看到上热下寒的病人,舌尖红,胃以下却冰凉,这就是一个冲气失和的过程。所以为何这样的病人我们常用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这还是一个调和的思路,万物以和为贵,人就要处在这种调和的状态。你们回去可以看一下《百年虚云》这张碟,修行人的心跟众生的心在一块时,就是大和,大和就是无病,以不病就可以治百病。所以佛家修行有六和敬,不单是修行人,连一个家庭,一个人身体出了问题,都是在这个和字上。所以古人俗话常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心平气和,中正平和。

 

愚人储奶说分享

 刚才我看到你们大家都各围成一圈在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悟,我看这种形式就很好,有些人有领悟不与人分享,这医学的发展就谈不上,这中医你需要学会把自己所悟与众人分享,这样相互碰撞后,就会共同提高,思路才会源源不断地理顺。

《百喻经》上有个愚人储牛奶的故事。

这愚人一个月后要请客,他就想我是先把牛奶挤出来,需要很大的木桶,而且牛奶放久了还会变酸变坏,还不如把牛奶留在牛肚子里,到请客那天,我再取出来用,这样既省事,又能喝到新鲜的牛奶不是很好吗?

这愚人正得意自己的想法,便将母牛跟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既不让小牛吃奶,自己也不去挤奶。结果请客那天,愚人正准备挤奶,可怎么用力,一滴奶也挤不出,那些客人们都纷纷笑这愚人,将母牛跟小牛分开,却不知道你不去挤奶,它的乳囊很快就会收缩,最后点滴牛奶全无。

佛门讲究法乳常流,我们医门也讲究医术薪火永传。所以都很讲究分享付出。老师不单这样说更是这样做,他经常晚上有一个感悟,第二天必然就在临证中说出来。有一说一,都不留底。

这智慧学问就像牛奶灯火一样,越传越多,越挤越有。

老师说,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却有两个思想,而中医这种悟性的思维,若相互传播后,却有无穷无尽的感悟与领悟。如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样。所以学医要走和谐大道,走这相互分享的大道。这人生病了就缺乏这股和的状态,这人学医思路理不顺,也缺乏这股和的胸怀。所以你们以后不论做人还是治病,你多往和上面靠,这和就是王道。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都落实到一个和字上。

 

高血压与顺的道理 

学生彭过来任之堂也学了几个月,她最大感触是老师用调和之法治好她老爸的高血压。

她说,我爸高血压一年多了,刚开始吃西药,吃了半年,想到西药的副作用,我便开始给他用中药调,我爸脉弦硬,如果长期弦硬的话,就怕中风,我给他用镇肝息风汤。坚持服用,脉势变缓软了,但半年以来,血压一直都将不下来,维持在一百五跟一百六。

后来我问老师,老师说,不能只用压制的方法,你长期镇压它,脉都让你镇压郁滞住了。换个思路吧,用些调和舒解之药。

于是老师便开:玄参、牡蛎、泽泻、柴胡、黄芪、葛根、丹参、合欢皮、夜交藤等这些顺其性养其真的药,没有去降他压,反而去舒发升达流通气机,我爸吃完五剂药后,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整个肩背部原本都硬梆梆的,一下子舒缓了。吃到第八付药时,血压居然降下来了,十付药一吃完,血压就正常了。到现在都维持得好好的。后来我想了很久,想到经典上说,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治病不要打压它,要顺它就是这个道理了。

老师笑笑说,养生治病离不开一个顺字,摸狗要顺着狗毛摸,开车要顺着道路走。顺应自然,升降收藏,病就好治了。如同我家里的小孩子三个多月,她哭了,你再怎么跟她说理,她还是哭。你顺着去哄她,该吃奶了,就给她吃奶,该睡觉了,就哄她睡觉,她就不哭了。中医治病说神奇也神奇,说平常也平常,就看你有没有理解到。理解到了,一通百通就都好了。一个理悟透了,无数个理可以兼容。一口井打出水来后,全村人都可以喝到水。你们学医就要像学禅宗一样,多参话头,参这一个顺字,你们都可以学到很多。

 

画脉卦

 学生周问,画脉卦是老师的一种发明,帮学生快速步入脉法之门,如果临床上碰到尺长加寸越这种情况,该如何去记录画好脉卦?

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个叫火性炎上,湿性趋下,上越者火也,下陷者,湿也。湿不会主动往上奔跑,上面是风火所致。如果号脉下陷的话,说明下焦湿重,湿邪会阻滞气机,导致阳气当升不得升,这时就头晕、腰酸、疲倦、沉重。而火往上越时,如同热气球一样,使劲地往上调,好像要冲出去一样,这样上越的脉象就偏弦细一些。治湿还是治火,你得分轻重缓急先后,它们在不同阶段都要得到治疗。

像睡不着失眠时,这时以调神为第一,先要让患者平静下来,把脉势往下降才好。伴随脚沉湿重,这时你就加些除湿的药相互兼顾。

还有一种,即便是上越鱼际脉,它也属于左寸不足,因为它越上去是偏细的,还是一个下陷脉,还要尺以下作为参考,你这时把湿气一除,脉一松开,阳气立马就上去。

 

阳化气与阴成形——把脉传心诀

 问,号脉一上手老觉得糊涂,这该怎么办?

答,你们可以先去看我们那个号脉的视频,看后要把握阴阳一个大原则。脉法不能搞得太复杂,复杂了可操作性不强。你把脉法分得过细,这样号脉就已经进到细枝末节里去了。所以我不主张学生一上手就用濒湖脉学。你首先要明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你号脉要知道号的是什么东西,不是痰不是包块不是肿瘤,而是病人身体的那股气,传统脉法最强调的就是这股“冲气”,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故脉法以调气为第一。

在这基础上一气分阴阳,你们要知道何为阴何为阳?脉的粗细有形的是阴,脉越粗,说明有形的物质越多,这是阴成形的结果。脉偏细一点,阴性物质就偏少一些。所以粗浊的脉象,要以顺其性降其浊为主,而偏细的脉象便要偏重于养其真。

那怎么来看这阳呢?阳是主动的,有力无力就是阳的表现,这个都知道吧。如果摸到没有劲,脉迟缓,这就明显是阳不足。阳不足者,推动力就差,所以我们就要直接调它的阳气。这种脉象的病人神不够,神也是养性的,凭这脉象,你大的阴阳就分开来了。你就看病人脉管的推动力量跟它里面沉积的有形物质,然后再结合脉势上下这个大思路不变,大方向就不会错。

这宏观的大方向你把握好后,就像看山在山外看,整个山势一目了然,治起病来也就胸有成竹。

大的方向,脉粗细,有力无力,搞清楚。什么叫做无神脉,不就是阳主动的功能不够吗?这病人没劲,背凉腰冷,一把阳气扶起来,它不就不怕凉了吗?什么叫做郁脉,郁脉乃粗意,有形的邪气在里面有郁滞,就像交通有堵塞一样,你把它疏通开,它气不就顺了吗?这就是要把有形的阴成形之物化掉。

所以并不是一个病人上来,你就把二十八脉全背上拿去套,这样临床起来,你的知识就全模糊了,好像身在庐山中,怎么也不知道真面目一样。

 

脉卦好坏

    问,有病人寸关尺,浮中沉三部都属于阳爻,实脉,这不是要画成乾卦吗,乾卦是好的卦象啊,该怎么办呢?

老师说,上次一个中风老人,它右手就是三个阳爻,我们用卦象画脉,是取其象,调的还是一个阴阳,没所谓好坏。八八六十四卦,你说哪个是最好的?即便是乾卦也会生病,人生就是一个无常的过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调的无非就是阳与阴,有力无力是阳气,粗大细小是阴性物质,所以阴阳爻,就是在不同脉位点上分阴阳,从中你就可以知道哪个地方有余不足,然后构成脉势。

所以凡卦都有变化的,都会生病的。就像每个人首先都面临一条最终都会死的道路。在生老病死当中,不管你怎么去调去选择,最终都会走向这条路,只是快慢而已。人因为禀赋后天习性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脉象脉卦。这里头不要有好坏之分,我们医生就是帮他们调和理顺而已。

 

脉势、脉性加脉郁点 

老师说,今天不是答疑解惑,是大家互动,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啊,我们为什么定脉势,定这个能量分布的同时,还要定脉性呢?定它郁在哪?

这就如同打枪,大方向把握好,加上细处的瞄准,便有利于中标。好比如你摸到同样中焦郁滞,脉粗大,但濡跟滑数就不同,濡是水湿重,还没有到滑的程度。滑已经是化热化痰了,是湿邪化痰的表现。所以这脉性,它可以定病邪的性质,涩的容易有瘀血,弦的数的容易气滞化火,濡的缓的容易停留湿邪,滑的容易化痰热,紧的容易有寒,这个脉性可以对脉卦做补充,它们结合起来就完整了。

所以在一些医案里头,写到脉细涩,这样不够精准,需要有几个互补,我们如果光凭脉势也不能看病,因为没有脉性,脉点。

好比如上越之势,我们是用枇杷叶、降香、丁香、沉香,还是竹茹,这都有降作用的药,究竟要用什么药,这就要结合脉点脉性相互参考。是肺火上亢,还是胆胃不降,是心经有热,还是肝气横逆。如果你不懂得大的脉势,你一出手就错了,如果你细处不懂,连焦都对不准也麻烦。

这个脉就是这样,越到细微之处,越不好把握。但你越想把它学好,就越需要沉下心性来把它体悟。

 

脉学误区 

你们学脉要走出几个误区,首先不是辨病,不能把中医把脉跟机器CT来PK,就好像看人一样,靠看整体,不能只看局部。你头发白鼻子大小,皮肤润燥,这每个人都有所不足,人无完人,关键是要看整体气血状态,你越看得细微,问题就越多,越看得局部目光就越短浅,好像你把显微镜,往脸上一找,下面都是凹凸不平,没有人在显微镜下有一张好脸。所以我们要看的不是局部是整体,这也是脉法发展上的障碍。很多病人他要考考医生,一伸出手,就闭口不言,这是一个误区,你们不能跟CT来PK,即使你们真的把出胃癌肾结石,最后要做手术还是要做CT。你不可能说我脉把到了,我就直接开到做手术,谁这样把,你敢给他开刀吗?

佛道弘法经常讲必须要弘正法,我们医道传承也需要走正道,走正道首先是路子方向要对,如果方向反了越努力离目的地就越远。中医的发展就是要走传统的正道,回归升降出入气机流通,而不是走西医辨病的路子。

你去邯郸学步,去附会西医,不仅丢失自己的东西,还会成为西医的笑柄。西医有成千上万种病,很多疾病西医它自己也定不了名。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即使你把所有的疾病名称都记在脑子里,临床还是不够用,还是不能走善道。所以为何我们要强调脉势脉性,脉位点呢?因为你这两手六部脉,按阴阳爻一分,不就八八六十四种变化,你不管什么疾病,也超出出这六十四种变化。这样学医就能学到执简驽繁的效果,这样培养医生,也可以培养出实实在在的临床能手。

 

中医五到 

中医就号脉吗?号脉只是一种手段,如口苦、反酸、呃逆,病人表现为右路脉上越,这时你单凭把脉或许还不够深刻,但一听病人主诉,跟这脉势一结合,再稍微问一下几个关键点,发现正如同自己所料,那么你再去用药就明了了。

所以以前我们讲五到,要看到,听到,摸到,问到,药到,这样就可以了。

中医的诊疗疾病是丰富多彩的,有人长于脉诊,有人长于问诊,有人多听闻病人诉苦,也能找出治病的切入点。这些诊断方式都不可偏废,只是你更擅长于修炼哪一方面而已。

比如一个哑巴过来,你问他他说不清楚,你就通过摸脉,可以定他的疾病性质。

又比如有病人手断了过来,没得你摸脉,当然你可以辅助摸他脚上脉,头上脉,这时关键还要看你望诊,你完全可以从望诊里头推出一些大概的脉势,然后再通过细问,把望诊跟问诊结合起来,一样可以把脉势画出来。这样反复从症状里头去推脉,让它们互参,相互对应,这样实战经验就来了。相互讲一讲,问一问,你心中就越来越有底了。好比太极推手,一来一去,彼此就熟悉了。到后来都可以闭目推手了,凭什么,凭感觉。医生到后面就会出现这医感。

 

火郁发之与亢者平之 

学生周又问,碰到火郁的病人,我们是用风药,还是把上亢的脉势降下来,用风药会不会把阳气带上去,造成风助火势呢?

老师说,这问题问得好,我用风药有些病人吃后,出出汗,火热透出去,顺其性反而好了,但有的时候,病人吃后脉却更亢,这火郁发之,跟提壶揭盖,有相似的意义。你往上往外一宣,它下面就降了。病人表闭住的时候,你把表一宣,把那肺之华盖一打开,稍稍一发,那浮脉反而潜下去舒服了。

如果病在中焦,我们就不再用风药发之了,通常是升降相随。像用升降散,双升双降之理。

问,为何谈风药又要谈到一些滋阴药,像九味羌活汤里,一派风药后面还有滋阴药生地?

老师说,风药,偏燥,偏于上走。高巅之上风药可到。风药一般偏于悍猛,用滋阴的药可以制一制,这滋阴药可以补风药之不足。所以任何方药体系它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板,我们要用它需要用其常制其短,像开车一样,踩油门很快速,但不能只有油门没有刹车。只有阴阳平衡配合,才会发挥最佳的效果。这也是和谐之道,中医和法。所以这些滋阴药不是可有可无,它可以弥补一下风药的一些不足。

像老年人的风秘常用消风顺气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川芎,配合桃仁、杏仁、火麻仁、当归,这些滋阴润燥的,这是升降肠痹的大法。老年人大便秘结,连屁都排不出,肠子又干燥,这时我们便是风药配合滋阴药,滋阴就是增液行舟,风药便是风助舟动,共同起到升降肠痹,转腹中大气的效果。病人服后能排屁能排便,头脑也清醒。这在古方通幽汤、济川煎、疏风散,治疗老年人大便秘结,属于肠腑气机郁滞,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效果都比较好。用这种风药升清,滋阴药润通,正是升降法来流通肠道气机,恢复它通降功能的。

学生又问,滋阴药会不会阻碍风药的发挥,会不会偏于滋腻呢?

老师说,那要看你怎么选了,熟地是偏腻一点,但制首乌它就不腻,所以滋阴药不等于滋腻药,它们里头也有程度之分。你们可以试试尝一下制首乌,它能填补肾精肝血,又不滋腻。它不像熟地那样粘牙齿。还有女贞子、旱莲草滋阴药也不滋腻。旱莲草比较轻飘。一点都不重滞。所以你们在选药时,这里头就有学问,哪些药既滋阴又不滋腻,适合现代人阴虚脾胃又容易郁滞的,选出这类药来就有时代意义,这就需要一些有道行的药。

    学生又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风药的意义是不是只在解表,给郁火邪气一个出路,把腠理门户打开。对于病邪较深的来说,是不是就要少用风药,病邪在深处就要用往下走的药?

老师说,你们可以去看看跟诊日记3,风药不仅对在表的邪气有疏散作用,它开腠理毛孔表邪外出,同时它还有升提的作用,对在里的邪气,它也可以提拔出来。像完带汤用风药,荆芥穗、柴胡,我们用来治带下异常,效果挺好。还有荆防败毒散,治拉肚子也是取它风药升提的作用。古人叫做“逆流挽舟”。

用得好一两味风药,效果就很厉害了,以前往上有个病人拉肚子,吃了很多药,都止不住,便向我求助,我说,也不能号脉,又是外地的,用药要安全有效。便叫他试试用5克独活。这病人吃一次就好了,大便立即成形了,肚子也不痛了。从这里我就体会到这风药止腹泻是起效非常快的。这也是我到渭南一行,回来收获最大的。

当然风药还有流通阳气扶阳的作用,但用于这方面,我认为总不如附子,附子它能通行十二经,药劲更雄。

任何一个流派思想,都有利弊,即便是在升降思想里头,也有不足的。我们要取其长,知其短。就像用人一样,他适合采购,我们就叫他搞采购,他适合销售,我们就叫他去销售。管理学上叫知人善用,中医里头我们也要知药善用。

所以学药时,大家不要搞门派对立,不要分高下贵贱,学医一进去就分山头,就容易走错路子。所有的东西吸收进来后,再到临床中去检验,融为一炉,炼出自己的宝剑,这才是智慧的。就好像呼吸一样,你不可能说我只要氧气,不要氮气,我们把鼻子张开,都是吸进来,让它在自己身体里面去利用运行,升降,排泄。学医不能挑肥拣瘦,别人的东西可以启发开导我们,关键是要打造自己的东西,学为我用。

 

中医的职责

有些新来的学生,对老师药房摆放大量善书流通,有些不解。

老师便说,我们医生用药治病,只是在关键时刻帮病人一把。不能永远跟着病人走,医生能陪病人走多远呢?医生的职责不外乎就是帮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并不是有多么神圣。别人有不舒服了,拉肚子、胃胀,你给他开开药,顺顺气就好了。

但这拉肚子胃胀背后是什么?如果是老爱发脾气,老爱顶撞父母呢?这时你用善书,让他们提高觉悟跟修养,比吃十付药都强。好比如你用药可以让一个癌症的病人多活十年二十年活到七十岁,但善书它让这人洗心革面,从此变得乐善好施,喜欢帮助别人,这样他快快活活,居然活到九十多岁,带病延年。你们说这是谁的力量大。

那医生是不是不开药了,送书去了,也不行,如果没药物,它可能连这个紧要的关头都过不了。故而我们把用药治病,跟用善书净化心灵放在一起搞,只要能尽到我们最大力量去多帮病人一把,其实我们也帮不了多少啊。

所以我们医生要把心灵跟身体两方面都考虑进来,看医书一定要先看一些化性的书籍,看一些能够善化人心的书。有这善化的基础,你就能够容纳百家,这样各种学派思想进来就不会打架。为何佛门中不舍一人呢?为何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呢?因为佛性如海,能纳百川。我们学医就要有海量的胸怀,这样各种法门都可以不排斥地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