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柳18断块低效开采的影响因素
2013-08-07 | 阅:  转:  |  分享 
  


柳18断块低效开采的影响因素

李迎辉?崔玉红?任建宇μm2,平均为86.3×10-3μm2。截止到2013年4月,累计产油2.76万吨,地质储量采出程度4.42%。

2地质因素分析

1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由于沉积时水体的不断变化和河道的频繁改道,以及水流强度的变化,沉积上的旋回性明显,单砂层多为复合韵律层,其结果表现为储层平面上、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具体分析如下:

1平面非均质性。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反映在河道砂体窄,河道砂中主河道砂物性好,河道边部砂物性明显变差。每个单砂层多为泥岩所包围,河间薄层砂不发育,其物性更差,平面非均质性包括砂体平面分布形态、规模、连续性几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变化。柳18断块的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直接影响着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是导致注水开发储层平面波及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2层间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并对油水界面、油气界面的差异及油气水系统的部分构成重要的影响,最终控制着砂层的油气充满度。层间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层间渗透率变化大,根据L18-18井资料分析,65#层渗透率为11×10-3μm2,66#层渗透率为44×10-3μm2。该区储层层间非均质程度以严重非均质型为主。

3层内非均质性。不同层具有不同的韵律及岩性组合特征,无论哪种主体砂层都具有相对均质段多而薄的特点,且由多个韵律段构成。举例L18-18井的66#层上段相对渗透率为44×10-3μm2,下段为0.7×10-3μm2。

储层层内纵向上存在明显的物性变化,尤其是层内夹层和低渗透层的存在对储层垂向上渗透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开采特征分析

1油井在平面上不同油层组初期产量、产能差别变化大

油井在投产初期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初期产量较高,然而当该断块全面投产后,油井产量递减较快。从表可以看出,L18-18井2008年6月投产初期的日产油量达到17吨,含水51%;生产不到2个月,日产油量降为0.7吨。L18-11井2008年7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2吨,含水5.8%;生产到8月份时,日产油量降为0.8吨。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育原因是:该断块油水层分布复杂,油层夹水层水层夹油层等情况较多,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开发初期未能及时注水补充能量,地层压力下降快。

2油井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

油田从投产初期到2013年4月,累积采出地下原油2.76万吨,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为4.42%,采出程度低,油井年采油速度一直较低,最高年产油速度仅0.6%,与开发初期开采方案制定的采油速度1.5-2.0%相差很多。该断块采油速度低完全受油田本身的地质条件制约。从开发初期的试油和试采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柳18断块平面不同部位油井产量差别较大。

3注水井注水效果差,局部地区油井见效快,见水也快,总体增产效果不明显。

根据该断块3口注水井的投注情况,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注水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断块构造发育认识不清,注水井位置不当。由于柳18断块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未完全落实,因而使得注水井或位于四周被断层封闭遮挡的独立单元造成注水量大量流失。

4主要调整措施分析

根据上面对该断块低效开采原因的地质因素和开采特征分析,结合该断块剩余油研究结果和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为了充分发挥油田的生产潜力,对该断块下步工作提出以下的调整措施:

1针对该油田发断块目前注采比失调,注入量偏低、油层能量不足的开采局面,建议在断块井距较大的区域加钻部分注水井或生产能力低下的油井转注,逐步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注水状况,调整层间矛盾,补充地层能量,从而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2发断块的注水井均分布在断块的边部,对边部注水井可采取限注,使驱油方向由油藏边部向中部驱替改变为由中间向边部驱;对油藏中部低剩余油分布区的无效采油井转为注水井。中国期刊库zgqkk.com最权威期刊论文发表网。同时,对于低剩余油分布区的幽静可采取停采高水淹层措施,使注入水在原水流通道受阻,从而改变水驱油的方向,提高开采效果。

3对于油藏中部的高含水采油井或含水上升快的油井,要采取卡水、调剖措施。对油井进行选择性堵水,对注水井采取化学调剖,达到降低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改善油水井的产吸剖面。

4由于法断块的非均质性较强,对低渗透的油井或油井低渗透层采取压裂措施,改善油层的产液状况,提高油井产能。







献花(0)
+1
(本文系网罗期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