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醒神议事厅 2013-08-07

社会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传统上非营利组织或者说是第三部门、政府部门及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在社会的三大支柱,这三个部门在传统社会体制下具有相对清晰的边界,因此在法律地位上的权责也比较明确,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动态演进,三个部门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开始逐步引入了商业化的运作方式,而以“营利”为宗旨的公司开始向公共产品市场开放,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的运作模式逐渐从模糊的摸索阶段走向稳定的发展阶段。社会企业的运作方式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迅速发展并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兴起对它的研究却是始于上世纪的70年代。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开始寻求能自我维持的商业运作方式,另一方面政府也开始有意识地扶持非政府组织的商业化运作。另外随着社会企业的迅速发展,政府和社会也开始关注社会企业,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社会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但是社会企业在我国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对于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的研究也更多的停留在外国经验介绍和总结上,不能从实际运行的角度对社会企业进行分析,来推动社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本文利用笔者所参与的一个社会企业的创立过程,利用社会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其从创意形成、调研,一直最终成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社会企业在我国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以此希望对促进社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文的第一章是对研究背景、内容和方法的介绍。第二章是理论分析了影响社会企业发展的因素。首先是社会企业的概念、属性及分类的辨析。对于概念各国学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欧洲的学者更侧重于社会企业利润去向,以此来界定社会企业,而美国的学者则侧重于认为社会企业最主要的特质是其社会目标,并以此作为界定社会企业的最主要的标准。本文在总结了各国学者对社会企业概念的界定后,采用Kim Alter (2007)的观点,概括了社会企业的属性有三个:(1)社会目标-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或市场失灵所创造的,以此来产生社会影响及改变;(2)企业方式-使用商业方式,企业家精神,创新,市场方法,策略导向,盈利企业的原则和决策;(3)社会所有制-关注共同利益和管理,虽然没有必要在法律框架内反映。所以本文也是以这三种属性来界定社会企业的。Kim Alter(2007)基于使命定位和社会项目与商业行为之间的融合水平两个标准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本文将采用Alter根据社会项目与商业行为之间的整合水平为标准将社会企业分为三类:(1)嵌入型社会企业(Embedded Social Enterprise),社会项目和商业活动—个或者同样的,企业的活动是嵌入到组织的运作和社会项目中的,而且是其中心;(2)整合型社会企业(Integrated Social Enterprise),社会项目与商业活动有部分的重合,通常是有共同的成本和资产;(3)外置型社会企业(External Social Enterprise),其社会项目与商业活动是完全分离的,菲营利组织通过建立这种外置型社会企业来资助它们的社会服务及运行成本。 其次是对社会企业家的研究。对社会企业家的研究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Dees(1998)在综合了萨伊、德鲁克和Stevenson的主要的观点后,将社会企业家定义为:社会企业家充当着社会部门改革推动者的角色,他们有以下特质,通过使命创造和维持社会使命而不仅是个人价值,发现并不停息的寻求服务此使命的机会,能够不断的创新、改革和学习,能够不为现存所掌握的资源限制并勇敢的行动,要对所服务的机构和创造的结果有高度的责任心。伯恩斯坦在研究了社会企业家后总结了社会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特质。 第三章是对社会企业—北川中公未来有限茶品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本文在总结了有关社会企业的理论后,以此为出发点,对一个新成立的社会企业----北川中公未来茶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分析。从此公司创意形成,到调研策划,以及到最后揭牌成立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用社会创新理论总结,从而得出影响社会企业在我国发展的因素:一是社会企业文化缺失,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的社会企业家,二是由于社会资本利用不充分造成社会企业资金困难,三是政府对社会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不足,妨碍了社会企业的发展。另外,本文也对北川中公未来茶品有限公司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总结。北川中公未来茶品有限公司按照社会使命与商业活动的关系属于外置性社会企业(External Social Enterprise),其运作模式属于Alter所作的第九类组织支持模式(Organizational Support Model)。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社会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其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扩展了商业企业实践其社会责任的途径,所以社会企业的这种运作模式将会极大的促进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第四章则根据对案例所作的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条促进社会企业在我国发展政策建议。(1)营造社会企业文化,培养社会企业家。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建立社会企业家的教育体系,建立社会企业家支持网络,建立完善的声誉激励机制。(2)促进平台建设,积极扶持社会企业的发展。主要包括激励政策、监督政策、扶持政策。(3)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激励社会企业的发展。如确定社会企业的法律形式,建立鼓励社会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等措施。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利用笔者作为北川中公未来茶品有限公司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实际参与者,亲身体会了社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学者所作的研究和调研,提出了影响社会企业在我国发展的因素。因此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个例的实践中得出的,摆脱了学者对社会企业的抽象研究,因而也更加有实践性。
【关键词】:社会企业 社会创新 影响因素 法律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0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15-16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研究路线15-16
  • 1.4 研究问题和内容16-18
  • 2 社会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构建18-33
  • 2.1 社会企业的属性及分类18-25
  • 2.1.1 社会企业的概念19-22
  • 2.1.2 社会企业的分类22-25
  • 2.2 社会企业家理论25-30
  • 2.2.1 企业家的相关理论25-26
  • 2.2.2 社会企业家的界定26-28
  • 2.2.3 社会企业家的特征与功能28-30
  • 2.3 社会创新理论30-33
  • 3 案例分析33-48
  • 3.1 北川中公未来茶品有限公司简介33-39
  • 3.1.2 创意形成阶段34-35
  • 3.1.3 调研策划阶段35-38
  • 3.1.4 项目重启及成立阶段38-39
  • 3.2 案例分析及总结39-48
  • 3.2.1 “蜜蜂”—社会企业家的作用39-41
  • 3.2.2 “大树”—政府、企业及其他大型组织的影响41-42
  • 3.2.3 中公未来茶品有限公司运行模式的总结42-48
  • 4 对策建议48-57
  • 4.1 营造社会企业文化,培养社会企业家48-51
  • 4.1.1 建立社会企业家的教育体系49-50
  • 4.1.2 建立社会企业家支持网络50-51
  • 4.1.3 建立完善的声誉激励机制51
  • 4.2 促进政策网络建设,积极扶持社会企业的发展51-54
  • 4.2.1 激励政策52
  • 4.2.2 监督政策52-53
  • 4.2.3 扶持政策53-54
  • 4.3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社会企业的发展54-57
  • 4.3.1 确定社会企业的法律形式54-56
  • 4.3.2 建立鼓励社会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56-57
  • 五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