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扒高手的传奇人生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3-08-07

反扒高手的传奇人生

 

繁华街头的某个角落,坐在面包车驾驶车位上的他,“漫不经心”地与同伴聊着天,目光不“安分”地四处搜寻,不露声色地观察着来往行人。“有动静,准备行动!”他掐灭烟头,迅速启动面包车跟踪目标,眼神专注而敏锐。“上!”他手一挥,就和同事们上前,一把将刚刚得手的窃贼摁倒在地……

  几乎每一天,杭州市西湖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反街面犯罪中队的刑警施炳权都会重复上面的镜头。工作30年来,他抓获的窃贼已近6000人,成了当地有名的反扒能手,被行内誉为“华东第一捕快”。而同事们更喜欢亲切地叫他“阿施”,在他们眼里,阿施是个传奇人物。不但创下的反扒纪录局里至今无人能超越,而且,执行任务几乎很少受伤,让同事们很佩服。

  1976年,19岁的施炳权加入警察队伍,成了杭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一名刑警。他被安排专门从事反扒工作,成了杭州较早的专职反扒警员。回忆起第一次在公交车上遭遇小偷的场景,阿施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在一辆电车上,我和当时带我的师傅便衣执行任务。我刚参加工作,没任何经验。”炳权告诉记者,“当师傅示意正有小偷在车上作案时,我紧张得心狂跳,根本不知该做什么,只能呆呆看着师傅熟练地铐住小偷。”

  施炳权对记者说,他很佩服师傅能从拥挤的人群中一眼辨认出谁是小偷。此后他成天向师傅讨教,并常常跟着师傅出去反扒。日子久了,他自己也摸索出一些经验来:识别扒手关键看眼睛,小偷的眼睛会“说话”,往往左顾右盼,盯着别人的口袋和背包。

  在刚工作的最初8年里,施炳权的“便衣反扒”工作节奏固定而紧张。每天一大早,他赶到位于杭州城北的一个集市,那里有许多农民赶早买猪崽。质朴的农民光顾挑选猪崽,讨价还价,钱就随意塞在上衣口袋里,这让小偷有了可乘之机。老施就在那儿扮成农民蹲点,8年间大约抓了近3000个窃贼。

  早集市散场后,施炳权就奔到火车站,刚好能赶上9点多到站的上海到杭州的火车,根据经验,这趟火车上有许多外地的扒手流窜作案。施炳权盯着他们下火车,又上公交车,几站后,刚下手的小偷就会被他逮个正着。

  紧接着,施炳权又会出现在杭州著名景区灵隐寺附近,“悠闲”地转悠,那里有扮成学生、游客等模样的扒手,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晚上,施炳权也不会闲着,往往以乘客的身份出现在线路长、乘坐人数多的公交车上,这是扒手经常出没的场所。

  施炳权说,抓到小偷的一刹那确实很有成就感,不过反扒工作可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松,这份工作需要超常的付出。抓小偷要抓现行,“有时每天跟踪目标10多个钟头,连水都不敢喝,因为没时间上厕所。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小偷有作案动机但没下手或动手了却一无所获,我们也只能眼巴巴地盯着而不能抓他。”老施对记者说:“反扒工作需要耐心,急不得,稳才能安全。”

  抓小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一次都是一场生死搏斗,尤其是面对身材高大或藏有凶器的窃贼,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难得的是,30年来,施炳权抓贼无数,自己却从没受过伤。施炳权说,其实反扒和确保自身安全并不矛盾,关键自己要心细,注意防备。“有些人在执行任务时,还夹着公文包,这会给行动带来很多不便,到时又要顾包,又要追捕,结果两样都无法兼顾。”老施平时基本不带挎包,最多带个小巧轻便的腰包,行动起来轻松自如。“再有,要注意观察对方有没有‘家伙’,如果有刀有枪要格外注意技巧,硬来和单打独斗十分危险。”

   “抓小偷时,动作要神速,气势上要压倒或镇住对方,要迅速拷住他的双手,并将犯罪嫌疑人的衣服拉上来包住他的头,这样犯罪嫌疑人就难以反抗了。”阿施一边介绍一边做着动作,眼睛里流露出得意的神色。他还特别提到:“不光在执行任务时要注意,在做笔录时也要留神。”他告诉记者,当嫌疑人在其笔录上签字时,负责笔录的警察最好站在距离嫌疑人一米左右的位置看着对方签字。“有些年轻人让嫌疑人签字时,距离对方太近,有的嫌疑人会冷不丁借机用笔刺伤警察。”

  30年过去了,年近五旬的施炳权还和当初刚工作时一样,天蒙蒙亮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各辖区转悠,辖区内哪条线路有窃贼,哪个地点、哪种场合窃贼最多,他一清二楚。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照样在反扒组里与年轻人一道,每天在第一线奔忙。反扒已成为他的习惯,即便是偶尔陪家人吃饭逛街时,他也总是两眼搜寻身边的可疑者,好几次妻子在这边购物,身旁的老施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到了小偷。有一次,他陪妻子吃饭,看到一小偷摸走了旁边一客人挂在椅背上西装里的钱包,并若无其事地溜走。他对妻子说:“我去趟厕所,一会就回来。”说完他追出饭店,几下就抓住小偷并将其送进派出所。等结账时,那客人发现钱包被窃时,施炳权已出现在他面前,让他到附近派出所取回自己的失物。

  这几年,小偷们作案手法越来越多样,给施炳权和同事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小偷中甚至还有向他挥刀的艾滋病人。“我们有一个大的群体在对付小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验和体会,大家相互交流,工作就好办多了。”老施乐呵呵地说,“一个小偷本事再大,也只有他一个人的经验。我抓了几千个小偷,有了几千个人的经验,对付一个小偷绰绰有余。不管困难多大,有大家在一起,没有对付不了的。” 在杭州城里,只要一提起阿施,小偷们都胆战心惊。据说小偷们自定了一个“行规”:只要阿施在场,谁也不许作案,说是给阿施面子。其实,是阿施的神威镇住了小偷,使他们不敢犯案。

  “阿施自己干得挺欢,但我有点为他抱不平。”施炳权当年的师兄徐芳告诉记者,“当年和阿施一起工作的同事,现在有的已成为公安局领导,有的成了刑侦技术专家,只有阿施一直坚持在反扒第一线,至今仍是一名普通的反街面犯罪的刑警。”

  有人曾劝施炳权换个轻松的岗位,不用每天风吹日晒,还能多陪陪家人。可施炳权却说,我就这个命,看到那些身上钱财被小偷摸去而痛苦流涕、无奈又无助的老人、外来民工、农民或学生时,我就心痛,恨不得多抓几个小偷。

  组织上曾经因施炳权年纪大了,照顾他进机关工作了两年。可当他看到街有人在行窃时,常常忍不住要上前管管“闲事”。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进城卖猪崽的农民的辛苦钱被小偷摸走,在路上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他又要求重返街面反扒组。

  施炳权说:“我只有一个心愿,但愿天下无贼。”

谈话间,施炳权又发现了新的目标,他发动那辆破旧的面包车,再次和同伴们上路了……

 

原文地址:http://www./1/view-223968.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