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寰老师对于癌症治疗的独特认识
许振寰老师是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拜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见解的临床家。他老具备独特的认知结构,深通佛道,长于修炼,因而他对医理药性 的领悟、对疾病的认识总是别具慧眼,诊脉细如毫发,用药臻于化境。老人家生前对癌症研究四十余年,有着一套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现简要整理如下:
一、古人对癌症的认识简述:
癌症一词,古人称“岩”,岩者如山峰之形,如石之坚硬。以“癌”病名称之者,始见于公元1170年东轩居士著的《卫济宝书·论治篇》,但具体病因病机未置一词。此后1264年医家杨士瀛所著《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是最早对癌的特征作了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
二、癌症始生病因之探源: 遵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训教,进行对癌症病因之探源。《金匮要略》云:“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 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宋代陈无择引申其义,提出“三因”说,即六淫邪气所触为外因,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饮食劳 倦、跌扑金刃及虫兽所伤为不内外因。 我认为,对癌症始生病因之探求,仍不能脱离“三因”范畴,其中五脏情志所伤之内因更为重要,约占癌症患者的十之八九。 盖情志内郁可以化火,而导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失调,属“五志过极化火”一类,进而精血暗耗,消烁阴液。五志源于五脏,而五脏间是一种生克制化的协调关系,若正气久虚,五脏失调,久而久之,阴火灼血,凝结成瘤。《圣济总录》所谓“乘虚投隙,瘤所以生。”
三、治癌“六大生新之法”述要: 这是许老积四十余年治疗癌症的实践经验,高度总结出“生派”治癌的学术特色。 1、生新先后天之本,提高抗癌机能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内经》云:“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云:“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精为生命之本,谷化精微气血生。 所以五脏中,脾肾尤为重要。盖脾为人资之所为生,洒尘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肾为人资之以为始,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脾肾功能健旺,则五脏生克 制化协调,故生先后二天之本,提高自身抗癌机能,是为第一大法。 2、生新滋阴生血以杀癌 《灵枢·平人绝谷篇》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正常情志依赖阴血的滋养。若情志郁久化火,使阴血耗伤则易生恶变。滋生大量阴血以制约癌毒,可以逆转血液恶变而杀癌细胞,使血液清纯,是为第二大法。
3、生新消坚攻化癌瘤 癌肿性质的占位病变,系阴虚之火化毒烁血而生,毒火烧烁阴血使瘀血凝结,进而虚火过盛而结成坚硬之瘤体。中医传统观点是“去瘀生新”,即瘀血不去新血不 生。但根据吾师长期临床观察与实践,认为当以“生新”为主,生新化瘀瘀自化,瘀化血行硬必消。生血为本,化瘀为标,即以生血而强生命之本,辅以化瘀而消其 标,是为第三大法。
4、生新制火断绝癌根 《灵枢·本神篇》云:“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在生新消坚攻化癌瘤基础上,用大量滋阴制火药物使阴精化生有源,壮水之主以制约癌火,为绝根之治,是为第四大法。
5、生新气血增强体质
6、生新任督以强生命之本 《奇经八脉考》云:“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本黄老之术,医道同源而作论述,道家修炼以任督二脉,进阳火退阴符,数足三百周天,以炼成外金丹,以正生命长生;医家用生补任督二脉之药物,以生强生命之元,是为第六大法。
以上本“生派”六大生新之法,以药代刀根治癌症,经四十余年临证验证,不失为消瘤强身进而杜绝癌根之一条有探索价值的途径。 在这里,需要特别申明一点:许老治癌,制定“禁毒”一律,严禁使用毒性(狭义)药物,包括动辄用化疗药物。所著《癌症研精真源大论》(秘本)对此有专论,此不赘述。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尤其近些年,据官方统计,我国癌症患者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长350万左右。而对于癌症的治疗,目前尚未见大的突破性进展。在这方面,中医有传统文化带来的深厚积淀,有自身的优势所在,理当深入探讨并发扬光大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afd8b10101c7fp.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