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

 紫曦唯幂1 2013-08-08

2013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3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

(一)2013阜新)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79题。(8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 ?”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于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吴国君主。⑤禽:通“擒”,捉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乱其所为                

 2)王何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9 . 【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                        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                                 

参考答案:

7.1)拂:违背 2)患:忧虑,担心 (每小题1分,共2分)

8.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现在的饥荒正是越国的福分、吴国的祸患。(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

9.【甲】文:经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1分,意思接近即可)【乙】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参考译文:越国遇上大灾年,越王很害怕,召范蠡来商量。范蠡说:“您对此何必忧虑呢?如今的荒年,这

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吴国很富足,钱财有余,它的君主年少,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

虚名,不思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卑谦的言辞去向吴国请求借粮,那么粮食就可以得到了。得到

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对此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没

有过三年,吴国也遇到灾年,吴人向越国请求借粮,越王不给,却来攻打吴国,吴王夫差被擒。

(二)(2013德阳)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                                               (《说苑·反制》)

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

23.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练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

24. 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25.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参考答案:

23、(2分)(1)穿(1分);(2)但,却(1分)

24、(2分)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25、(1分)上行下效

参考译文: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国地方不大,物产不丰,但群臣的衣服车马都很奢侈,我想下令禁止,可以吗?”管仲说:“我听说,君王吃过的食物,臣下就会常吃,君王喜欢的服饰,臣下就会经常穿戴。而如今,君王您吃的是桂浆,穿的是纯紫的大衣,狐狸皮的白裘,这是群臣过分奢侈的原因啊。《诗经》上说:'不亲自去做,就不能取信于百姓',君王您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齐桓公说:“对!”于是重新制作了纯白了衣服,大白的帽子,这样上朝一年,齐国整个风气都变得简朴了!

(三)(2013包头)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别称。③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孙叔敖

  2)王封我矣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0.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

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8.1)病(2)多次

9. 1)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10.2分)因为荆人畏鬼,越人信禨,(1分)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1分)(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越人信禨)(2分)

11.3分)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2分)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1分) 31

参考译文: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

(四)(2013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9B2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参考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五)(2013营口)(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014题。(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

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0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益其所不能:                  2)人恒

3喟然而叹曰:                 4述往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止 自 黄 帝 始。

13.(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14.【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

参考答案:

10.1)通“增”,增加 (2)犯错误(3)于是,就 (4)因此,所以

11.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奋发创造)(2分)。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2分)。 

12.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每断对一处得1分)。

13.1)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1分);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1分)。  2C.

14.生于忧患(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2分)。  

参考译文:于是编写《史记》。过了七年,我因“李陵事件”而大祸临头,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喟然长叹:“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摧毁了,不会再被任用了!”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诗经》和《尚书》辞意隐约,这是作者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从前文王被囚禁在里,就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国和蔡国受到困厄,就写作《春秋》;屈原被怀王放逐,就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这才有了《国语》;孙膑遭受膑刑之苦,于是研究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后世却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说难》、《孤愤》才产生;《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是古代的圣贤之人为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情而创作的。这些人都是意气有所郁结,没有地方可以发泄,这才追述往事,思念将来。”于是,终于记述了唐尧以来的历史,止于猎获白麟的元狩元年,而从黄帝开始。

()2013宜昌)         松风阁记(节选) 刘基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叶细而条长,离奇而,潇洒而杜疏。故风之过之,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jiū):弯曲向下。②离奇:树根盘曲。(lóngzòng):高耸。③扶疏:枝叶繁茂。④黩(dú):忧。⑤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⑥寂寥:寂静。⑦宜乎:怪不得。⑧违:离开。⑨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⑩上人:和尚。⑾洋洋:快意的样子。⑿汩( gǔ):乱。⒀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⒁高:品行高尚。⒂清:品行纯洁。

    [资潭链接](1)颖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乙]                          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①绵幂(mì):延绵覆盖。

    6.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4)

    (1)方舟上人阁其下                     (2)过而止之               

    (3)盖虽在山林而人不远                 (4)叶自绵幂                 

    7.请用三个“/”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

其 大 风 至 则 如 扬波 涛 又 如 振鼓 隐 隐 有 节 奏。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

       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

                                                                                    

    9[]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2)                    

10.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2)

                                                                               

    11.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2)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2)

                                                                              

    13[][]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处。(2)

                                                                               xkb1.com

    14.《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2)

                                                                               

参考答案:

6(4)(1)建造  (2)曾经  (3)距离  (4)树木的枝干(或树枝)

7(2)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错—处扣1分,扣完为止)

8(2)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关键字“观”、“适”、“外物”字意及语句通顺流畅各0. 5)

9(1)流连忘返(错—字扣1)

10(2)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11(1)幂、夕、碧、尺。

12(2)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其中—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13(2)《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

14(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错一字扣1)

参考译文: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交错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汤,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的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七)(2013陕西)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文有改动)

17、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②臣得暖衣饱                 食:吃                 

③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④公不,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夫子禄寡耶?        辍耕垄上

B、弊车驽马奉其身      无从致书

C臣足矣              皆以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不顾其行者    往,暮而归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20、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⑵√⑶×⑷√

18、(2分)B

19、(4分)我节制自己吃饭穿衣(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大意1分,关键词“节”“养”“先”翻译正确各得1分)

20、(4分)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每点1分)

参考译文:晏子去早朝,乘坐一辆破车,车前驾着一匹劣马,景公见了他说:“呀!你拿的俸禄如此的少啊!坐什么也不会比它更差!”晏子说:“这是有赖于您的恩赐,才能使家族甚至国家都获益,我能吃饱饭,穿暖衣,破车劣马,维持生活,这对我来说,足够了。”

晏子出了朝,景公派梁丘据送晏子好车好马,晏子再三推辞不接受,景公不高兴了,急忙又召回晏子,晏子到了,景公说:“你不接受车马的话,我也不乘坐车马了。”晏子回答说:“您让我做一个官吏,我应该节俭对我的衣服、饮食的供养,在这方面做齐国人民的表率。即使这样做,我仍然怕自己的生活过于侈奢而不能履行我的职责;现在乘坐好车好马,您也乘,我也乘,于百姓而不顾,那么对于那些过着侈奢生活而不履行自己职责的人,我就不好管理了。”景公就不再勉强他了。

(八)(2013龙岩)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庄有恭:清朝人,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刑部尚书。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③厅事:指大堂。④棋:象棋,由“卒”、“车”、“马”、“炮”、“象”、“士”、“将”组成。  

7下面字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受以来,夙夜忧叹

B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之对曰

C唐雎不辱使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于危难之间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2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9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3分)

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参考答案:

7.(3分)B

8(4)1)(2分)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态气质非同一般。

2)(2分)对对子(对子或对联),小事罢了,有什么难的!

9.(3分)残(象)、马、卒(兵)

参考译文:广东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邻近镇粤将军署,当时正在玩放风筝的游戏,(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庄有恭径直进入要求归还。那些衙役因为他岁数小而忽视了他,没有及时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态气质非同一般,立刻质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过书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事罢了,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夸大其词,于是就指着厅堂张贴的画叫他对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这里的一盘棋,便可以对了。”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九)(2013柳州)【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注释: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叨越:非分占有。⑤肆: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是陋室(斯:这)                             

B.可以素琴(调:调整)

C.平心率下,不亲戚(私:对……偏心)

D.但当速葱肆耳(反:通“返”,返回)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从父兄子先贩葱为业

A.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调素琴,阅金经

C.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D.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来源:++Z+X+X+K]

1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15、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参考答案:

12.B13.D 14.C15.(1)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2)我享受国家厚重的恩惠,没有什么来报效朝廷。

参考译文:吕僧珍当官,不偏私于亲戚。他的侄子把贩卖葱作为职业,在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时,于是就放弃卖葱的职业,想要在州府求得官职。吕僧珍说:“我承受国家重大的恩情,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你们这些人本来有正当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请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吕僧珍的家住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搬迁官廨的地方来扩大我自己的住宅呢?” 

(十)(2013广安)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傲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论仁、礼、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5为正者,妾妇6之遣也。居天下之广居7,立天下之正位8,行天下之大道9;得志,与民由10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顺:恭顺,孝道。⑥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⑦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8勘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9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10由:遵循大道走。

2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 2)人则无法家(    )

    (3)于畎亩之中(   )       (4) 焉得为大丈夫乎(    )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这两则短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甲:                                          

  乙:                                           

29.选段乙中,有两处可以看出孟子对女性有歧视的思想,请选一句,并加以评议。(4分)

句子:                         

评议:                          

参考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啊!“

(十一)(2013温州)

丞相牛公应举,知于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注释】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于頔:人名,唐朝大臣。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客将:客籍将领。赍:携带。
19.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以海客遇之(    2)于公大恨(   
 
遇:A. 相逢,不期而会  B. 碰到,遭受  C. 相待,接待

恨:A. 遗憾,后悔  B. 不满  C. 通“很”,违逆,不听从。
20.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去后,(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曰:已去。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22.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9.C  A

20.牛公 于頔 客将

21.于頔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一百匹绢绸,一封书信,追赶他。

22.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派人追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率性而为的人。

参考译文: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拜访。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两次,但于只是像对海客那样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牛公走后,于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的,走了没?”待客人说:“已经走了。”于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呀?”待客人答道:“给了五百个钱。”于问:“他接受了吗?”待客人答:“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于公非常不安,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杂,招待不周啊。”他立刻叫个手下带着绸绢、五百钱和一封书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带回来。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手下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给了他,牛公却信都不开封,就作揖回绝了。 

(十二)(2013绍兴) 乌蜂(11分)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观者笑也。”

注解:①哜(jiē)齐鸣声。 ②胝(zhī)老茧 ③瘃(zhú)冻疮。 ④遨(áo)游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蜂其力以为蜜  (竭尽)  B.其不者众哜而杀之  (离开)

C.先而卧  (先前)      D.以观者笑也(留给)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20.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8( C )(3分)

19.如今身居朝廷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手上磨起老茧,脚上生了冻疮,尽力来担任王事的,(他们)都是对楚国有益的人。

20.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强词夺理(厚颜无耻、恬不知耻、巧舌如簧)

参考译文:杞离对熊蛰说:“你也知道有一种乌蜂吗?黄蜂竭尽全力采花酿蜜,乌蜂不能酿蜜却只会吃蜜。所以那些赖着不走的,群蜂就齐鸣着咬死它。如今身居朝迁的人,不论官职大小,没有一个不是手上磨起老茧,脚上生了冻疮,尽力来担任王事,都是对楚国有益的人。但你却独自游玩而食,星星还没有出来,你就先入睡,太阳出来了,而你还没起身,你这对楚国没有好处的人啊。我担心你要成为乌蜂啊。” 

 熊蛰说:“你没有注意人的脸吗?眼睛和鼻子、嘴都是每天必须急用的,惟独眼眉没有什么事干,你可以把它去掉啊,然而人们都有眼眉而惟独你没有眼眉,那怎么好看呢?凭着楚国这样大,却不能容下一个游玩而食的士人,我担心那就要成为没有眼眉的人,而留给观看的人笑话了。”

【评语】

身居官职,就要竭其所能,勤政为民,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居其位而不谋其事,就像不劳而获的乌蜂一样,于国于民,何益之有?疏于操劳而强词夺理,更是厚颜无耻,自甘堕落。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