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衙门联

 金华303 2013-08-10

衙门是封建社会各级政府所在地,是官场和权力的象征。如果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的每一座衙门前都贴有一副对联。这些“衙门联”或警诫他人,或明志自勉,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唐大中年间,江西浮梁县衙上有一幅对联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实话实说,将为官者应有的态度、责任、义务、亲民、爱民一一道出,质朴直白,浅显易懂。

宋朝时,每个州府县衙的大堂前,都有这样一幅对联:“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宋太宗赵炅为了劝诫百官勤政为民而亲自书写的,并要求统一刻制在衙门前。虽然赵炅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有人在此联四句下各添四个字,变成了对衙门的讥讽:“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来的便捉,上天难欺他又怎知。”

明朝时,浙江衙署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天有昭鉴,国有明法。尔畏尔谨,以中刑罚。”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这是南宋曾任兵部侍郎的余玠,在入蜀任宣抚使时,写在官署大门上的一幅楹联,以表其治理好四川的决心。

元代大德年间,河南内乡县衙前有这样一幅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告诫官员为人要诚实,切勿欺天负民。

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要求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此联以训诫为主,在箴规中蕴含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并要求所属官员要持廉戒贪,清正爱民,写得传神而形象。

清顺治年间,江苏布政使衙门大堂的对联是:“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这是宋权任顺天巡抚时自警之语,意即报效朝廷要像侍奉父母那样真诚,爱护百姓要像对待儿孙那样宽容。

清朝另一名臣曾国藩做直隶总督时,所作劝诫州县官的厅联是:“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要求各级官吏,抚胸一想,你们大都来自农村,对待百姓的事要像自家事那样重视;你们平日讲的补过尽忠之道,既是做官之道更是做人之道。此联是曾国藩的夫子之道,也是给部下立的规矩,对下关心百姓,对上忠于君王。作为封建官吏,实在难能可贵。

洋务运动的主将丁日昌1868年任江苏巡抚时,曾在衙署大门上贴一副楹联:“官须呵出,干来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民要持平,待去看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此联英气勃发,跃然纸上,从中袒露丁日昌想要一番作为的心声。虽然封建社会的贪官污吏不在少数,但这些风格各异的“衙门联”,却传递出一股弘扬清正廉洁的官德官风的正能量,值得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们引为镜考。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郝金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