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中医治验09 鼻咽癌

 学中医书馆 2013-08-10
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各省常见的恶性肿瘤,北方亦不少见。其发病率20世纪以前文献很少提及。1901年从世界文献中找到13例,1921年才有充分记载。近年来文献报道大量增多,占恶性肿瘤第6位,而华南地区发病率较高。据广洲,福建报告,病例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产。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类似此病的描述:“胆移热于脑,辛额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王冰曰:“胆液不澄,则为浊涕不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渊,此为足太阳与阳明脉具盛也。”鼻渊是否包含有鼻咽癌症状值得深入探讨。
    【病因】
     (一)由胆经之热上升,或风寒伏郁化热,熏蒸清窍所致。
     (二)梅毒,烟酒刺激、慢性鼻炎及鼻息肉经久恶变,均有诱发之疑,却未证实为致癌作用。
    【症状与体征】
    鼻衄;为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回缩涕,带少量血,多为单侧。
    鼻塞:也是早期症状,先为单侧,可随肿瘤增大而发展成双侧。
    耳鸣、耳聋:因肿瘤发生在耳咽管附近,耳咽管开口被堵塞时,中耳腔内气压平衡失调,即会出现耳鸣,耳聋。
    颈部肿块:有半数以上病人颈部发现转移,侵及9、10、11、12颅神经时则出现神经症状。如肿块压迫颈静脉孔则可出现颈静脉孔综合征、软腭运动无力、不对称、张口反射消失等。
    颅神经症状:颅神经受压或颅底骨质破坏时,可有偏头痛,或咽下困难、呛水、音哑,当眼眶下裂被侵犯时,可引起眼球突出,视神经受压时可致失明。如有上述早期症状之一,应先查鼻咽,阻期早期诊断以免延误病机。
    【诊断】初期多无症状,多数病例延误至4-6个月后才得到确诊,最初症状耳鸣、耳聋,鼻衄、鼻塞、头痛、颈部不适。如发现上述症状应作下列检查。
     (一)鼻咽镜检查:是鼻咽癌诊断的首要方法,在鼻咽镜下可见到鼻咽部有菜花状结节或溃疡等。或仅表现粘膜麋烂,颜色异常,有的肿瘤在粘膜下浸润,而粘膜表面光滑,鼻咽壁较塌陷。
    (二)颅神经检查:注意有无眼球麻痹,面部摩觉麻木,或痛感减退,张口困难,伸舌偏斜,舌肌萎缩,软腭麻痹及咽喉反射消失等。
    (三)耳道、鼻腔检查:有无肿瘤侵犯。
    (四)颈部检查;有无肿大之淋巴结,注意其大小:数量、部位、活动度、质地、皮肤、有无粘连等。
    (五)活检:包括鼻腔、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的活体组织,切取送病理检查。
    (六)x线检查:有颅底侵犯者,可摄颅底片,必要时也可摄鼻咽侧位片。
    (七)肉眼荧光检查法:利用鼻咽癌对荧光素的吸收量比正常组织大,在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的照射下(周围环境要暗些)可发出微弱的荧光而来鉴别癌肿。
    【鉴别诊断】要与鼻炎、副鼻窦炎,中耳炎、淋巴结核、偏头痛,神经衰弱,颅内肿瘤以及鼻咽血管瘤、延腺瘤、原始脊索瘤、颅咽管瘸、浆细胞瘤.咽下畸胎瘤,息肉等相鉴别。
    【中医辨证】此病系胆热郁滞,或临风而卧,内热熏蒸、移热于脑所致。应以补脑之气,泻胆之火,疏胆之瘀为治。佐以清肺之剂。过去对于原发性鼻咽癌的治疗,几乎只能用放射治疗。本病的早期转移及其未分化之特性等,都会影响手术的成功:但对于放射后遗症及其治疗后复发,以及治疗中间反应的处理,笔者曾用中草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方药:①消风散化裁:柴胡、栀子、辛夷各9克,纲辛3克,藁本9克,石决明15克,珍珠母30克,生赭石,钩藤各15克,生白芍、煅磁石、全当归,蔓荆子各9克,杭白芷、苍耳子各6克,大生地、黑元参各9克,薄荷6克,苦参9克,龙衣3克。水煎服。方中首以辛凉开上宣郁,_苦参、荆、芍、藁、赭,苍耳泻肝胆邪热,细辛、荷、芷开达肺窍;辛夷最能人胆,引当归以补脑中之气;引元参,生地以解脑中之火;加柴胡、栀子以疏解胆经部热,使胆不助火而自受补气之益。②古方如防风通圣散、雄黄丸、苍耳散均可选用,③治癌散(验方):僵蚕50克,黄鼠骨粉5克,大力参、干葛根、棕皮炭各2.5克,蚝虫窠9克,凤凰衣7个,炒马兜铃根5克。各焙分研细末,混匀,每次2-3克,每日3次。④取消风散之意去生地,元参之滋腻学加入抗病毒之品加大抗癌之力。方用:石膏15克,辛夷、苍耳子各9克,白芷,川芎各6克,黄芩、连翘,蒲公英各9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2克,半支莲、蜀羊泉各9克,木鳖子粉0.3克  (冲),全蝎粉1.5克(冲),水煎服或为束3克日2次冲服。⑤石上柏30-60克(鲜者30-120克),加瘦猪肉30-60克,清水6碗,煎至1碗半,每日1剂,12-20天为1疗程。⑥局方至宝丹3克,每日2次。
    【医案】鼻咽癌3例,喉癌1例。
    1、齐××,男,39岁,干部,1959年4月初诊。病历号20113,病理号368-59。
    病史:头痛、鼻塞、流血涕1年多,曾4次放射治疗。患者于1年前,常有鼻塞不通气,左侧严重,开始一侧头痛,鼻流黄涕稠粘,不久涕臭带血。经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鼻咽部见新生物,取活组织送检,报告为鳞状上皮癌。行镭锭内照射,1月后又加X线深部照射,症状反而加重,鼻出血量增多,消瘦明显。并有声音嘶哑,张口受限。1957年9月赴北京协和、中苏友谊等医院五官、耳鼻喉科检查治疗后,症状一度减轻,继续疗养。1958年12月,上颌软腭穿孔,检查时取出死骨1块,口臭减轻,局部流血,去大连服神农丸未显效,故来我院中医科门诊。
    检查:面色苍青,清瘦明显,呈恶液质,头、项强硬,转动不灵。胸锁乳突肌旁有5×6厘米肿大之转移灶.质硬,不活动。声音嘶哑,鼻腔有两个出血孔,鼻咽部高低不平。听力大减,鼓膜内陷充血。右侧鼻腔有脓性分泌物。软腭上有0.5×0.5厘米之穿孔,孔内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扁桃体两侧均现浅层溃疡面,咽部、鼻腔粘膜均见萎缩。诊断:鼻咽癌放射后复发。
    辩证:鼻咽癌属于太阴肺经。放射后咽噎、干痛等,为射一线消耗体液所致。沿以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佐清肝镇静、潜阳之剂。方药:钩藤9克,辽细辛3克,辛夷花9克,石决明12克,生赭石15克,煅磁石12克,苍耳子9克,杭白芍15克,大生地9克,黑元参15克,野菊花、蔓荆子,藁本、杭白芷、黄芩、苦参、苏薄荷、龙衣各9克,水煎服,治癌散3-51克,每日3次;局方至宝丹1.5克,每日2次。
    经治疗半年,症状减轻,精神、食欲改善,唯体质太弱不易速成,建议疗养。之后住泰山疗养院3年病情稳定,未发展。
    1963年5月因鼻腔大量出血而死亡。治疗后生存4年。
    2、王×,女,32岁,文教干部,1959年7月7日入院,住院号10l,×线片号9819,病理号311-59。
    病史:鼻衄1年多,头痛3个月。患者自1958年6月份始有鼻塞流血涕,2个月后耳鸣耳聋,鼻塞声重。9月份去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经鼻腔内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报告为“分化不成熟的鳞状上皮癌”。12月25日上镭1次,肿瘤量为2880毫克/小时。12月行×线探部照射,空气量不详,鼻出血停止,症状束见缓解,反而加重,以致影响入睡,头痛剧烈。次年3月入市中医院3个月,症状又有加重,头痛、呕吐不食,消瘦乏力,卧床不起。同年7月7日转我院中医科。
    检查:面包苍黄,贫血貌,精神憔悴,呈恶液质,舌质暗紫,舌尖绛赤。张口受限,头颈强痛,鼻塞声重,说话鼻音。双侧颈淋巴结肿大。耳鼻喉镜检查:见内耳鼓膜内陷,左耳呈慢性炎症,音叉有传导性耳聋,鼻粘膜慢性充血,双鼻下胛肥大。咽侧束亦现水肿,影响张口、鼻咽部有坏死组织,周围粘膜充血。血象均在正常范围。颅底x线拍片,右侧颞骨椎体之尖,见有3.5×4厘米大小骨质破坏,边缘不整亦不清晰。诊断:符合鼻咽癌侵及颅底。
    辨证;肺气虚,津液枯蝎,阴阳两虚。治以清热解毒,填髓、镇静,养肝和血之剂。方药:①辽细辛3克,辛夷花9克,石决明12克,珍珠母30克,赭石40克,白芷、苍耳子各9克,干生地12克,黑元参15克,鲜薄荷、苦参各9克,尤衣3克,水煎服。方中苦参、苍、芷,赭泄肝脾邪热为先驱;细辛、辛夷,佐白芷开达肺窍;生地、元参借石决、珠母平肝润肺,滋肾阴而生津液,使以钩藤加重镇逆之力,加龙衣以增强苦参抗癌之功。②犀黄丸3克,每日1次。③局方至宝丹3克,每日2次。④治癌散3-5克,每日3次。
    服药治半月后,头项强痛减轻,能入睡,鼻咽部溃疡愈合。6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先,体重体力增加,闭经数月后今又来潮。1960年3月带药(1个月量)服完后停药观察。随访20年良好。
    1962年始恢复半日工作,颅底x线拍片对比,较前清晰。
    1965年怀孕,正常分娩生1男孩健在,1968年2次怀孕,给人工流产。1968年恢复全日工作。1980年4月来诊,头痛剧烈半月,拍颅底×线拍片尚无明显破坏现象。鼻咽部见新生物,周围粘膜糜漫性浸润,有脓性分泌物。疑为复发,拟予放射治疗,固体质太差未作,6月因大量出血休克而死亡。
    按语:鼻咽癌属中医鼻渊范畴,亦称脑漏,多由胆经之热升腾,或风寒伏郁化热,熏蒸清窍所致。亦因肺气虚,津液不得下降,并于空腔而成。对放射化疗均敏感,该例对放射属高敏,唯缓解期较短。
    证分虚实两种,实证多热而虚证多寒,谈患者热证明显,津液枯竭,阴阳俱虚。气血营卫皆竭,预后不佳。
    3、刘xX,男,32岁,转业干部,1959年12月初诊。病历号7098,X线片号10387号。
    病史:头痛鼻塞,出血3月余。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鼻塞流血涕,头晕昏沉胀痛。经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经鼻咽部取活检证实为鳞状上皮癌,鼻咽部。1958年赴省某医院镭锭照射1次,量不详,继之给深部×线照射20余次后,2个月情况良好,之后头痛逐渐加重,饮水则呛,以致恐水而干渴、头痛影响入睡不能起床,用担架护送还家休养,三四个月不能到医院检查。
    1959年12月来人代诉:言病人干瘦如柴,恶病质,不能下咽,吃饭呛出。并持上述病例酌情给以神农丸大剂量服用,每次8-15粒,每晚1次。治癌散3克,每日3次。
    服用半月后病情好转,食欲增进,体质体力均有改善,能下地活动。
    1960年5月9日,第1次来门诊自述:服药后较前好转,头不痛,精神倍增,体重增加20余斤,鼻塞差稍通气,鼻出血减少,仍有呛咳,稠饭能咽下。张口受限约1指许,上软腭有2.5x4厘米穿孔,流脓性分泌物,以棉球堵塞。耳鼻喉检查:咽部有死骨约10×12厘米。颅底×线拍片,见骨质破坏。符合鼻咽癌侵及颅底,鼻咽癌放疗后。
    方药:①双花30克,连翘12克,黑元参、苦参各15克,山栀子9克,谷芽12克,麦芽10克,黄柏9克,花粉12克,甘草3克,水煎服。先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②细辛3克,辛夷9克,石决明12克,珍珠母30克,煅磁石,菊花,薄荷、黄芩、藁本各9克,黑元参15克,山栀子9克,谷芽,麦芽各12克,甘草3克,水煎服。以潜镇降逆,镇肝熄风。③局方至宝丹3克,日2次。④治癌散3克,每日3次。⑤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服药1个月,鼻塞血涕减轻,仍有呛水,给做牙印胶上腭托,堵塞后进食不再呛了。半年后停药观察逐渐恢复。至1963年颅底×线拍片,无骨质破坏,并见增生修复。鼻咽光滑无异常变亿,并恢复全日工作。随访至1983年6月8日来诊情况良好,微有耳聋,其他正常。
    4、张××,男,28岁,职工。1962年5月18日初诊。病历号
9101,病理号0348-62。
    病史:声音嘶哑6个月,咽痛1个月。患者于半年前常有咽干,声音嘶哑,近1个月咽痛,曾去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见喉头水肿,活检查见癌细胞,诊断:喉癌。病久体弱,转来我院中医科门诊。
    检查:面色萎黄,舌质暗紫,口苦咽干,脉象细数。喉头承肿,右侧见新生物,不平滑,呈菜花状,易出血,周围充血水肿。表浅淋巴无明显转移。
    辨证:由肺部、肝胆火邪燥热所致,治以养阴清热,降火之剂,方用:粉丹皮9克,黑元参、生地各15克,射干9克,金银花30克,连翘、昆布、夏枯草各15克,孩儿茶9克,杭白芍15克,鲜薄荷、川贝母各9克,土茯苓15克,肥知母12克,天花粉,胖大海各9克,水煎服。
    服药:1个月,咽食顺畅,声音清晰。又配以治癌散3克,每日3次。服至1年,症状消失,发音基本恢复。随访得知存活1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