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苏轼书法
2013-08-10 | 阅:  转:  |  分享 
  
悲凉的箫声与气氛很不协调,引动了苏轼的愁绪,才有作者的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第三段文字,启下写“悲”。“托遗响于悲风。”(抒情)第四段苏
轼对客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的驳斥,又回到了“乐”字上来了。(议论)第五段作结,写客被苏轼说服了。结尾一句跟文章开头的“泛舟
”“月出”遥相呼应。苏轼书法赤壁图一、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二)、体
会本文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二、背景提示黄州,现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
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
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在那里,他写下了千古名作,两赋一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
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
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
音袅袅()12、渔樵()4、幽壑()
13、扁舟()5、嫠妇()14、匏樽()
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
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
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
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凌万顷
之茫然。()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4、侣鱼虾而友麋
鹿()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名作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开头交代游赏的时间“七月既望”、方式是“泛舟”、地点是“赤壁之下
”、和人物“苏子与客”。接着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静水(秋江的
爽朗和澄净)“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人物活动悠然自得、怡然自乐“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似有情。“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经月亮银辉的浸染,茫茫的雾气、江水,夜空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心境也随着疏朗开阔,无拘无束。第二段
承上,继续描写“泛舟”的欢快心情。“于是饮酒乐甚”——点出“乐”字。歌词既表达了对美好理想、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又包含着求之不
得的惆怅和迷惘。为苏轼伴奏的客触景生怀,有感于人生的短促,吹起洞箫,箫声悲凉。板书设计
清风徐来白露遗世独立1、游月出

水波不兴水光羽化登天写景乐
怨慕2、乐歌
箫声泣诉
3、苏子问客答:哀吾生之须臾
孟德而今安在哉羡长江之无穷抒情悲
水—逝者如斯变:天地不能
一瞬4、议论乐月—盈虚者如彼不变:物与我皆无尽5、喜笑更酌狼籍枕藉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