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梁与“中国股市第一案”

 牛人的尾巴 2013-08-11

吕梁与“中国股市第一案”

2010年06月07日 18:24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网友评论

  在庄股中科创业身上,上演过庄家吕梁在资本市场最惊心动魄的一段传奇。圈内人评价,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运用循环融资链条圈的人以巨资54亿元打造的第一庄股。

  事实上,吕梁这种坐庄方式,是当时很多私募惯用的手法,而他自己也从不讳言自己是私募。

  中科创业的股价操纵案堪称"中国股市第一案":吕梁募集资金的渠道惊人庞大,几乎动用了能想到的各种手段,如上市公司互保、银行质押贷款、券商融资、个人锁仓等,涉案违规资金高达54亿元,横跨北京、上海、浙江等20多个省市,100余家单位及个人、120多家证券营业部卷入其中。

  庄家吕梁鲜为人知的一面是文人吕梁。吕梁原名吕新建,早年写过小说、剧本,还当过新闻记者,最早报道过股份制改造。他曾在1992年5月2日的《中华工商时报》上发表过长篇报告文学《1990~1991年中国"股市狂潮"的实录》(节选),气势恢宏、才思敏捷,震惊业界。有人猜测,文字为他赚来了第一桶金,因为当时这本书卖给了一家英国出版商,光版税就有2万英镑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文人吕梁就沉寂下来-用吕梁自己的话来解释说,是下了海。若从1996年算起,吕梁先是搞了一段时间咨询,后来就直接指挥一些资金的投资运作。他在深圳、上海市场有过动作,到1997年还曾在香港市场有所动作。1997年秋他又组织资金适时撤出香港,躲过了此后红筹股的重创,也博得了不少好评。

  1998年,他见到了老相识"朱大户"后,浸淫市场多年的吕梁有了新的决心和举动。朱大户名叫朱焕良,文化水平不高。20世纪90年代前后,他靠认购股权证发了点财,之后就一直在股市里混,靠炒股赚了不少钱,成了中国股市上最早的亿万富翁之一。

  1996年前后,操纵风盛行,朱大户也想坐一把庄。他看中了深圳一只叫康达尔的股票。据称,他当时通过上千个个人账户,掌控了康达尔90%以上的流通盘,而康达尔的流通股占了该公司总股本的29%。不过,朱大户运气不佳,1997年香港禽流感爆发,使这个主营业务为养鸡的公司顿时陷入困境。1998年年中,朱焕良到北京找到吕梁,要求对自己深套其中的康达尔股票施以援手。

  据说,吕梁当时正在研究股神巴菲特,对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充满向往。他觉得这是天赐的机会,他想借此在中国做第一家上市型的私募基金公司。在协议中,他们达成了两个重要共识:一是5年长期战略合作,二是改造国企康达尔。对于吕梁,他将组织资金接下朱焕良手中50%的康达尔流通盘,而朱焕良配合长期锁仓,同时帮忙安排购入康达尔部分国有股,最终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和重组。

  像许多庄家一样,吕梁先写了一份项目建议书。他通过一些证券公司营业部将建议书传入机构手中。这些机构很快就与吕梁签了约,协议上对时间、赢利预期等都有相应承诺。据称,这些客户主要是一些大企业和不同形式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北京机构"。不过据吕梁本人事后透露,"所有主要券商都有涉及",都是公司头面人物,"如董事长、总经理什么的"。

  朱焕良手中50%的康达尔流通筹码逐步转到了吕梁组织的机构资金手上。那是在1998年年底。此后,1999年4月和5月,吕梁指挥的机构资金,又两次收购了康达尔34.61%的国家股。"吕梁的人"也在康达尔董事会的11个席位中占据了7席。

  吕梁收购康达尔流通股约在每股11元,共收购股份5 500万股,加上后来收购国有股所付的1.75亿元,大致可推算吕梁前后共动用的资金规模达到7亿多元。1999年春,吕梁以K先生的名义,在3月6日的《证券市场周刊》上发表了《关于世纪末资本市场的对话》,主要是预言牛市来了。该文中,他首次提出"你可以注意那些有重大重组题材的个股,新概念肯定会从那里脱颖而出。我看好农业和生物科技领域"-吕梁提出的重组康达尔的目标正是"农业加高科技"。

  此后不久,他组织的"北京机构"两次受让了康达尔总计34%的国有股。《证券市场周刊》为满足读者需要,刊登了一批讨论文章。吕梁借势将自己的文章做得更大。到第4篇对话时,K先生给人的"战略家"印象已极为深刻,并首次在文章中公开点名康达尔。

  有意思的是,两周后竟出现了"5?19",吕梁的声誉达到新的辉煌,关注度持续攀升。

  吕梁很用心地把自己的4次谈话,加上一些读者反应、附录资料等,编辑成小册子在圈子里散发。小册子黑色的封面,印有"K"字标志,封面标题下的署名是"K工作室"。在小册子灰色的封底,一行黑体字写道:"K战略投资基金设计"。

  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私募基金项目计划策划的第一步。

  此时的吕梁,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三位一体的"超级庄家"-从组织资金进入企业筹划重组,到在二级市场控盘指挥,再到直接通过新闻舆论为自己造势。

  其实,早在1999年年初正面接触康达尔之后,精明的吕梁已经逐步发现,此次收购"就像一个骗局"。不仅地产项目子虚乌有,假账更是猖獗。如果没有朱焕良送钱早就"无利可言"。

  "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吕梁在1999年一年中,对康达尔并不存在实质性作为,但在市场上,这已经扩展成为一个机构博弈的游戏。机构们也故意放出一些"不胫而走"的利好消息,康达尔股价持续攀升。尽管在"5?19"行情后的7月,股市出现过一派"惨绿"。但康达尔无虞,股价稳稳升跃至45元。1999年年底,康达尔在深市涨幅最大的前20名股票中名列17位,全年涨幅是111%。

  这段时间,为了稳固胜利成果,吕梁写了一篇关于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文章。此文以整版形式刊登在1999年8月的《中国证券报》上。文章袒露了他的一些理想-将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投资控股公司,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与其说是吕梁"妖言惑众",不如说是他自己"画饼充饥"。

  1999年7月,在吕梁的一手操办下,中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3 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项目投资、项目管理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等。2000年年中,他着手筹划建立了中科创业集团,自己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吕梁本人非常喜欢向外人强调北京中科创业的"科技部背景","中"字头无疑强调了这个色彩。

  从1999年到2000年前后近两年时间,吕梁继续在市场上呼风唤雨,铺开了被人们称为"中科系"的金融网络,资本运作令人眼花缭乱-他先是通过康达尔的原先资本中西药业,将北京中科、海南中网以及海南禾华等资产重组整合,所持股份超过30%,变身第一大股东,然后通过这些上市公司,进一步操纵莱钢股份(600102)、岁宝热电等上市公司的股价。

  1998~2000年,康达尔股价稳步上升,连续26个月排在《中国证券报》公布的风险最小的10只股票榜首,被道琼斯选入中国指数样本,同时被《证券周刊》列为可以放心长期持仓的大牛股。该"庄"成了"善庄"的典型代表,极为市场专业人士推崇。2000年2月,中科创业终于冲上80元。

  这时候,久经沙场的朱焕良感觉有点不对了,市场的狂热都已经不需要庄家拉抬了。

  后面的事情来得猝不及防。2000年8月的一天,约在凌晨两点,吕梁被人从睡梦中叫醒。他被告知,朱焕良已经乘上装满"至少有四亿元"现金的游艇直奔香港。据称,朱焕良已经用这笔钱在香港置业,还将部分资金转往了海外。

  事实上,吕梁早在2000年五六月间就听说朱焕良时常从营业部提走现金,每次都是1500万元。而当时大家只是笑他多想,这么多钱怎么拿得出去。

  "缺了一角"的中科创业此时的问题还不算太大。但是危机信号接连传来-他手下的重臣、北京中科的董事兼执行总裁申杲华受到一项重大案件的牵连,已被有关部门看管起来。从对申杲华的查处中,检察机关发现其在私下炒作深圳中科等公司的股票,按市场上的行话说,开了"老鼠仓"。有一份资料上记录着,一名叫"裴瑞普"的客户,于2000年1月以其股票市值向中经开公司深圳证券业务部融资3 000万元。而此人系深圳中科董事长陈枫的弟媳,深圳中科投资企业布吉镇自来水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此后发生的事情,被吕梁自嘲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下令在深圳中科、北京中科内部查"老鼠仓",并要求所有公司资金于年底以前结清。

  有消息称,2000年秋冬,吕梁及他背后的机构力量早就有心以某种方式放弃深圳中科这个"长庄",希望尽早获利了结,但一直顾虑长期拖市资金的下跌承受风险。此前一段时间的重大注资,更是为了稳住股价择机出货。所以,吕梁要求公司先平"老鼠仓",无非是担心后者会打乱出货战略。但吕梁没想到这一举带动了惊人的暴跌,颓势一下子变得难以挽回。

  从 2000年12月25日开始,一直平稳运行的深圳中科突然连拉9个跌停板,跌去50亿元市值,可谓惨烈。深圳中科的连续跌停,引至"中科系"股票中西药业、莱钢股份、岁宝热电相继跌停。中科系株连市场上同类"长庄",德隆系(含湘火炬、合金股份、新疆屯河等)、明天系(含明天科技)、黄河化工、华资实业(600191)等集体跳水,沪深两市大盘因庄家大溃败受到冲击,股指于2001年1月15日一日暴挫超过3%。

  而吕梁一度带着文人情怀的善庄理念也功亏一篑,只是他还寄托于"做多中国"的梦想。2000年12月30日,《三联生活周刊》以吕梁理念主打的"做多中国"专题以封面报道的形式正式刊发。那天,恰逢深圳中科宣布停牌。

  直到2001年1月1日,吕梁才向媒体承认中科事件已是败局,揭露"不忠不义"的朱焕良、陈枫、申杲华,重申自己的"善庄理念"。而"善庄理念"的核心,就是将庄股打造成一种只涨不跌的财务工具,用融来的资金反过来发展公司实业,让公司优质业绩逐步匹配上只涨不跌的股价-巴菲特也是这么做的,他最早收购的公司是濒于破产的纺织企业;但他控盘后将其改造成保险公司,最后演化为现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金融投资公司。但这时候,吕梁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个高规格的私募之梦渐行渐远了。

  2002年6月1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庄家吕梁案"。尽管主要嫌疑犯吕梁、朱焕良神秘失踪,但吕梁的主要操盘手丁福根、庞博及主要融资人之一董沛霖均到庭并成为被告。

  吕梁在2000年向媒体自曝坐庄内幕后,一度希望写本书来袒露所有的细节。而在中科崩盘后,他一直在北京亚运村北辰花园5号楼的家中"监视居住"。后来,他曾去公安局要求保护性拘留而被拒绝。

  然而,在2001年春节前后,传出吕梁逃跑的消息。关于吕梁逃跑的流传很多,有说他隐居在内陆某个小城市里,一直没有离开过资本市场;还有人说,他在保定的一个桑拿房里被"做掉"了。也有人说,他逃到了加拿大-因为他新婚不久的画家太太久居加拿大。

  关于吕梁逃跑的细节,一个无法验证却颇具可信度的说法是,他被监视居住之前一再要求保护性拘留并口若悬河地跟同样关心股票梦想赚钱的公安人员大谈股市投机,这让人家放松了警惕。据说某日他被通知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好"换个地方",而他的大别墅东西多,可供收拾的实物也多,几名公安人员忙做一团。偏偏此时有一名公安人员生病而不得不去医院,就在大家手忙脚乱时,大冬天的,吕梁只穿一身阿迪达斯运动衣便逃了出来。

  不管吕梁去向如何,究竟是生是死,都无关紧要,至少他的命运与结局,仿佛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向人们传递股市是什么。

  本文摘自《私募江湖》仇晓慧著 中信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定价: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