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水云随缘斋 2013-08-11

 

在嘈杂喧嚣的尘世中,她们都是草木女子,把对生活的爱,衍生成驻在灵魂深处的根。

 

 

图片

 

 

 牡丹

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是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当时洛阳的牡丹之盛。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赏牡丹时,李白奉诏作了《清平调词》三首,诗人不露痕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

 

 

图片

 

 

盛世牡丹——长孙皇后

与乱朝误国的杨贵妃必,长孙皇后更当得起牡丹之名。作为千古贤后,她雍容典雅,贤淑温良,恰如一朵光照百代的盛世牡丹。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了李世明,和他相伴23年;她经常劝谏李世明,三番两次救下了那个倔驴脾气的魏征;她一生节俭,不骄不妒,死前坚决要求薄葬。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靠手下的谋臣武将,也与长孙皇后的辅佐分不开。

 

 

图片

 

 

古人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先,故称其为“花魁”。梅花那坚毅高洁的品质,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梅与雪还在诗人的笔下结成了不解之缘,宋代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充满了理趣,梅雪俱佳,各有千秋;而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花枝疏朗的梅花衬着清浅的池水,朦胧的月色,营造出静谧优美的境界。成为咏梅绝唱。

 

 

图片

 

 

傲雪寒梅——江采萍

史载武惠妃死后,唐玄宗专宠江采萍一人,江采萍孤高自许,知书通文,最喜欢梅花,常在梅花间徘徊良久,唐玄宗戏称她为“梅妃”。然而,杨玉环进宫后,梅妃顿时被冷落。她写了篇《楼东赋》,玄宗虽然有些触动,但只是封了一斛珍珠赏给她。梅妃伤心地写下“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和珍珠一起送还玄宗。安史之乱时,玄宗和杨贵妃匆匆出逃,顾不上带走梅妃。叛军攻入长安,梅妃自尽,让晚年的玄宗追悔不已。她就像一朵清傲的白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图片

 

 

古代通指香草,包括泽兰,藿香等,是用来熏蒸、沐浴、辟邪的。到了唐代,人们发现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其香清幽,受到追求淡泊的文人的推崇。古典诗歌中长写兰花的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所以兰花总是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李白诗云:“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沥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把兰花写得活像一位山中隐士。

 

 

图片

 

 

空谷幽兰——谢道韫

东晋才女谢道韫是名将谢安的侄女,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才学过人,且勇敢果断,《晋书》中称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一次,小叔子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一时间处于下风,谢道韫得知后,差丫鬟送给他一张纸条,上书“欲为小郎解围”。而后,谢道韫隔着一道珠帘,接着他们的话题,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很快便让在座客人无言以对。

 

王凝之担任会稽内史时,发生了“孙恩之难”。贼兵孙恩快杀到门前了,王凝之还在求神拜佛。谢道韫劝谏无效后,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天天训练。贼兵长驱直入,王凝之仓皇出逃。糊里糊涂掉了脑袋。而谢道韫带领队伍,乘乱突围,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后虽勇而力不能敌,终成俘虏,但其言行令孙恩也大为心折,命人送她安返故居,寡居余生。谢道韫的才情和品质犹如一丛空谷幽兰,为名士辈出的东晋增添了几缕幽香。

 

 

图片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叶葱茏,深受古代文人骚客的青睐,是古典文学常用的题材。竹子得到厚爱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好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是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和隐逸文化也大有关系。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的很通俗,但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

 

 

图片

 

 

一杆瘦竹——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每得到古籍就一切校对,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古玩,常常一起欣赏把玩。然而,后来一件变故让李清照非常失望。

 

1129年,江宁知府赵明诚接到调任官文,正在办理交接手续,一位下属带来紧急情报:御营统制官王亦预谋叛乱。赵明诚这时候至少应该报告上级,或者调遣兵力做好准备,但是当天晚上,他竟与另两位官员“缒城逃走”。幸亏那位下属自己组织力量,平定了叛乱。朝廷立刻罢了赵明诚的官。

 

赵明诚的自私与贪生怕死让李清照寒心、羞愧之至。她与狼狈的赵明诚途经芜湖,前往江西,船行到乌江镇时,她想起这里正是项羽自刎之处,不由得百感交集,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个瘦弱的女子,但她如竹子一样,中通外直,颇有竹林风度。

 

 

图片

 

 

每当深秋时节,万花纷谢,唯有菊花凌寒怒放,生机勃勃。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传诵千古的佳句。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自己的爱菊之情,也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泥沙中,成了高尚人格的写照。

 

 

图片

 

 

秋菊凌霜——蔡文姬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是曹操的老师。蔡文姬从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异族生活的痛苦。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想到恩师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留下来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在一次闲谈中,蔡文姬告诉曹操,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多卷书全部遗失,曹操十分惋惜,当听说她还能背出四百篇时,有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无遗误。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但她的坚强品格恰似菊花,历经风霜而愈美。

 

 

图片

 

 

桃花

桃花的花朵不大,淡淡的粉红色,给人清新亮丽的感觉。桃花命薄,却在短短的生命中灿烂非常,花开花落,期间的浪漫和伤情,令人陶醉和心碎。可是在有些诗人眼中,桃花总带有几分妖冶狐媚之气,几分轻佻浮艳之态。杜甫的“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直接给桃花冠上“轻薄”的恶名。然而桃花任人评说,不改艳丽之姿。桃花又是最具“平民”气息的花,大大方方的开在乡村的墙头篱边。

 

 

图片

 

 

人面桃花——无名女

崔护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书生,举进士不第后,清明独自到长安郊外踏青,途中向一南庄少女讨茶解渴。那时桃花开得正欢,红艳艳的,妙龄少女倚树伫立,仪容更显清丽,让崔护一见倾心。而少女凝眸含笑,似乎对他也颇有情义。一年后的清明,崔护故地重游,却发现景物依旧,佳人难觅。他惆怅若失,逐题诗于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引发了无数人对美好爱情的遐思。诗中的无名少女虽不可考,但她的生命早已和桃花融为一体。

 

 

图片

 

 

海棠

海棠花姿潇洒,娇艳动人,其中西府海棠是上品,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如晓天明霞。张爱玲曾叹“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苏东坡也酷爱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他大半夜不睡觉,举着蜡烛欣赏海棠,可谓是个“海棠痴”。《广群芳谱》里说海棠是女子思念的眼泪变的,所以常常撩拨女子怀春的心思,难怪凄艳的海棠总让人联想到凄美的爱情。

 

 

图片

 

 

海棠一梦——朱淑真

朱淑真,别号“幽栖居士”,是南宋才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包办婚姻是不幸福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朱淑真显然是一位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在她残存的作品中依然存有一些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得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般大胆。在那样禁锢人欲的时代,朱淑真这株海棠,照样开出了炽热的花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