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八珍” 中国菜,不仅因其味美为世人所追求,同时也因切合养生保健而为世界学者所推崇。中国菜之所以能享誉全球,是因其使用的原料丰富,品种多而月—质量好,还因中国的烹任技艺精湛,风味多样,特别讲究刀工、组配、火候,从而达到美食配上美器的完美统——与和谐。 中国菜所应用的原料,可分为主配料、调味料、佐助料三大类,总数在万种以上,常用的有三千种左右,所用原料数量之多,居世界烹饪之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早已从饮食生活的实践中认识到杂食优势,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已总结出“谷、果、畜、菜”的原料组合原则,食物中纵使有寒、凉、湿、热四种属性,但可以通过量的控制与“主、配、调、佐”的配合,相互制约,消除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因素。 中国烹任的另一特色是,将一种原料按不同的部位或不同的用途,分档取料或分别加以利用。如鱼类,不同的鱼种可以分解为鱼翅(鳍)、鱼皮、鱼肚(膘)、鱼唇、鱼信(鱼脊髓)、鱼脑、鱼肠、鱼肝等等,其中鱼翅、鱼唇、鱼肚等是珍贵的原料,能制成多种名菜。
“上八珍”--狸唇、燕窝、驼峰、熊掌、鹿筋、猴头、豹胎、蛤士蟆。 “中八珍”--鱼翅、鲍鱼、果子狸、大乌参、广肚、鳖裙、鱼唇、鲥鱼。 “下八珍”--川竹荪、银耳、冬菇、猴头菇、干贝、鱼骨、鱼肠、乌鱼蛋。 许多八珍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香菇多糖等物质,有医食同源的价值,有利于人体健康和对某些疾病可防治的作用,但熊、猴、猩猩等属于国家保护的动植物,严禁食用。 |
|
来自: 耘禾 > 《综合教材经典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