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做失陪族,不做工作狂

 云中漫步者也 2013-08-13


  【智慧启引】:『有“失陪族”,必然也有“被失陪”的。但是换个角度想,失陪家人的人,必然也失陪自己;失陪的他其实同样也被你失陪。试着换一个心态,放弃以受害者的心态去埋怨,想想他的不容易,当他回来的时候,谢谢他的回来,让你来陪伴他。』

  一堂情商成长课,现场培训师让大家做个游戏:每人在偌大的教室里找个单独的空间坐下,不能说话,也不能离开,限时10分钟。
  一向风风火火的Cindy马上行动起来。30秒时,她开始四处张望,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3分钟时,她有些蠢蠢欲动,摆弄着手机,心想今天怎么没人找我;到了5分钟,她突然记起要给客户打电话讨论某个广告方案,开始坐立不安;8分钟过去了,她无奈地看着培训师,挤眉弄眼地示意能否快点结束这场折磨。当时间一到,Cindy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大松一口气,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交谈,仿佛要将刚才10分钟的宁静恶补回来。
  这时,培训师问:请计算一下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一心一意跟自己相处的时间有多少?Cindy的答案几乎是零,她这才恍然大悟:一直在客户和朋友圈里游刃有余,这下却遇到了最难相处的对象——自己。
  “你是绝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你爱的人赢得了你认为他们应该拥有的一切。事实上,他们的确也拥有了很多,除了你。”我们怎么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表达我爱你,有人选择陪在身边,有人选择离开你,给予你更多,绕一大圈来表达爱。
  作者南派三叔发微博解释说:“有一种失陪族,不是因为忙,是因为狂。坚定地以为一切皆可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包括个人的幸福感,包括家人的幸福感。——狂得够傻。”已经有足够多的研究证明:收入和财富只能解释人际幸福差异的2%。相比而言,家庭关系与幸福感关系更密切。所以,别再狂妄地执迷于“失陪”的爱。
  有“失陪族”,必然也有“被失陪”的。但是换个角度想,失陪家人的人,必然也失陪自己;失陪的他其实同样也被你失陪。试着换一个心态,放弃以受害者的心态去埋怨,想想他的不容易,当他回来的时候,谢谢他的回来,让你来陪伴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