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耳巽入”考释

 xxcd 2013-08-13

“口耳巽入”考释 

                     许贵文

 

 

《小窗幽记》(即《醉古堂剑扫》)卷十二《倩》第79条云:“无欲者其言清,无累者其言达。口耳巽入,灵窍忽启。故曰不为俗情所染,方能说法度人。”

这段话出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解读这段话,“口耳巽入”一句十分关键,而“巽”字又是关键之关键。那么究竟如何解释呢?我们先看诸版本《小窗幽记》是如何解读的。

 

吉林文史出版社本注:巽(xùn):“卦名,八卦之一。此指传说中的风神。”继而解释“口耳巽入”为“口耳有巽神进入”,进而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语为:“没有欲望的人其言清高,没有拖累的人其言通达。口耳有巽神进入,心窍忽然开启。所以说:不为庸俗世情所污染,方能说佛法度人。”

 

中州古籍出版社本的解释与吉本略同,谓“口耳巽入”为“口耳有风神进入”。这段话的译文是:“没有欲望的人,其言清高;没有压力的人,其言达观;口耳有风神进入,灵窍忽然开启。所以说,不为世俗所束缚,才能够讲说佛法超度世人。”

 

华夏出版社本注释“巽”字为:“巽(xùn),同‘噀’。含在口中而喷出。”(此版本没有译文)

 

以上三种版本对“巽”和“口耳巽入”的解释,我认为,都是错误的。

“巽”字释义:

〈〈玉篇〉〉“巽,卦名。”八卦之一。〈〈说卦传〉〉:“巽入也”。〈〈易·巽〉〉:“随风,巽”。〈〈易·蒙〉〉:“童蒙之吉,顺以巽也。”疏引褚氏:“顺者,心不违也;巽者,外迹相卑下也。”“巽”通“逊”,卑顺,谦逊。〈〈论语·子罕〉〉:“巽与之言,无能悦乎?绎为贵。”巽与之言,即“顺从己意。”朱熹集注:“巽言者,婉而导之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巽者卑顺之名。〈〈说卦〉〉云‘巽入也’,盖以巽是象风之卦,风行无所不入,故以入为训。若施之于人事,能自卑巽者亦无所不容。然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入为用,故受巽名矣。”可见,巽就是风,就是入,就是卑顺谦逊。巽之为言,即巽言,就是委婉的言词。孔氏对“巽”字的训释是最完整准确的了。不但指出了巽来源于〈〈易〉〉经八卦的原始本义:是风,入,卑顺。也指出了巽的使用意义:也就是对人说话卑顺谦逊,“婉而导之”,犹如风行而入一样,能使人乐于接受和容纳。此称巽言,指委婉的言词。

“口耳巽入”释义:

“口耳巽入”,就是用委婉的言词卑顺谦逊地对人说话,使人入口入耳。入口,指其所阐扬的话语和旨意,别人接受并跟着传播;入耳,于是入脑,于是使人慧心忽然开启,即下文说的“灵窍忽启”。

如此,这段话就应当译作:没有私欲的人其言清雅,没有拖累的人其言通达。这样的人能够委婉地卑顺谦逊地对人说话,使人入口入耳,慧心忽然开启。所以说只有不被世俗之情所染的人,才能阐扬佛法超度世人。

这段清言小品,是论说性质的,很有逻辑性,很严密,因而很有说服力。

吉本、中州本关于巽是“传说中的风神”,以及口耳巽入是“口耳有风神进入”之说,颇谬。“巽神”一词是注者杜撰。

至于华夏本谓“巽,同噀”的训释,更是无稽之谈。考噀字有两个义项:①喷水也。②含水而喷之为噀。巽与噀音同而义殊,其义了不相涉。谓“巽,同噀”无据可查。〈〈汉语大字典〉〉、《通假大字典》、〈〈康熙字典〉〉、〈〈故训汇纂〉〉等工具书,均无噀xùn字同巽的著录。噀字只是同[口孙]、同潠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