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朽的《二泉映月》让人回味无穷

 lxtabc 2013-08-13
    
    雨丝飞扬

    酷暑天到无锡学习一周,白天晚上都上课,非常的辛苦,仿佛重新又回到了学生年代。离别无锡的那天,为了不留下遗憾,我特意前往阿炳故居,追寻他当年的足迹。一首《二泉映月》,将人生的辛酸苦辣诉尽,如诉如泣的主旋律,凄切、哀婉,一听再听,令人潸然泪下。坐在阿炳简朴房间的木凳上,我的左手边布满厚厚尘土的乐器,就是当年阿炳曾经使用过的二胡和琵琶。物是人非,在时间的长河里,阿炳已渐行渐远,而他留下的《二泉映月》、《听松》、《寒风春曲》、《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这六部曲子,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民乐,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沉淀。在《音乐欣赏手册》里可以查到最早的民乐追溯在《战国策》的“临淄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展现了音乐活动的高度发展,“伯牙鼓琴遇知音”则描述了每个音乐人的追求与梦想,“巍巍乎,若泰山”和“洋洋乎,若江海”的的《高山》、《流水》,则带给了我们更多诗意驰骋的想象空间;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诗情画意,浪漫演绎、《寒鸦戏水》格调清新,韵味别致;二胡曲《二泉映月》细腻刻画,扣人心弦、《汉宫秋月》哀怨悲愁,油然而生;琵琶曲《十面埋伏》故事渲染,引人入胜、《阳春白雪》如歌旋律,轻松活泼;古琴曲《梅花三弄》自由跌宕,耳目一新、《雁落平沙》静中有动,别具一格。中国民乐,在流传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音乐人的继承、提炼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极富生命力的艺术表现方式。最近,十岁的女儿亦开始学习古筝,这也中国民乐的传承。

    细雨缠绵的江南,我独自伫立于阿秉雕像前,我渴望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篱笆,与之对话。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出生于一个道教世家,父亲是个道士,三岁丧母。12岁开始了音乐启蒙,深受父亲道教音乐的影响,吹拉弹拨样样精通,尤其喜欢二胡和琵琶。21岁开始跟随父亲华清和从事职业道教生涯,33岁子承父业成为了雷尊殿的住持,35岁因眼疾而失明,36岁为生计所迫,流落街头,开始卖艺生涯。40岁结识了患难之交的大四岁的寡妇董催娣,结为夫妻,共度艰苦生活。《二泉映月》逐渐在无锡大街小巷卖艺过程中形成。《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创作于这段时间,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43岁不顾生命危险在崇安寺茶馆为对日抗战请愿的学生说唱。45岁跟随民间高手学习胡琴技艺。48岁左右创作了爱国曲子《听松》,表达了抗战必胜的意愿。50岁之后《二泉映月》成为了他必拉的曲子,凄凉而悲苍的曲调悠然跌落在无锡的街头巷尾,引无数凄苦的百姓共鸣。56岁贫困潦倒,生活窘迫的阿炳创作了《寒春风曲》,听罢,不禁有着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感受。58岁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等为他录了一生创作的六首曲子,也保留住了民间音乐的精华。也就在这一年,饥寒交迫的阿炳病逝于无锡。

    无锡因昆曲、锡剧、江南丝竹等丰富的文化底蕴声名远扬,阿炳因民乐《二泉映月》而闻名世界乐坛。回顾阿炳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也写满了沧桑。阿炳,一生都在与贫穷和疾病做斗争,做为一个朝不保夕,生活艰辛的卖艺人,那些在慢慢在人生路途艰苦跋涉的岁月里,与他相伴的冷暖相知的琴弦,曾经无数次温暖着他的心灵。而邀请他去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礼遇,是一般民间艺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也是他生命中最璀璨的一页。世界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阿炳,用他的勤奋、执着、勇敢、坚毅,谱写了一曲与命运做斗争的赞歌,也因此《二泉映月》有着“中国的命运交响乐”之美誉。

    坐在无锡的“天下第二泉”边,隐约间惠山的钟声传来,我蔓芜的思绪在二胡曲的意境中飘漾。音乐家马可说:“阿炳是用乐器来抒发人间的苦难和快乐,到处去寻找知音。”《二泉映月》全曲的情绪十分低沉,昏暗的社会,凄苦的身世,无限凄清苍凉之感扑面而来,令人感慨万千。恍若间,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的孤眠愁思;品味着柳永“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的凄凉孤寂;触摸到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的痛苦惆怅;触摸到王安石“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的愁绪满怀。清清的泉水倒影着冷冷的月儿,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指法力度的不断变化,委婉流畅的旋律,在嘶拉嘶拉的二胡声中流淌,坎坷的一生,悲愁的情绪渲染,深沉内在的表现方式,感同身受。仿佛我有也跟着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听再听,余韵无穷,耐人寻味。

    乐评家说:“真善美,是阿炳的灵魂。《二泉映月》是东方的命运交响乐。”阿炳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同样是在父亲的引领下开始了音乐创作,致命的耳聋,他用坚强不摧的钢铁般的意志,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第五交响乐》(命运)带给我们勇于同逆境抗争的信心和力量;被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为“我们的父亲”的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作曲家海顿,家境贫寒,也曾经流落街头,饱尝人世间的心酸,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在极其恶略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亦成为了无可替代的大师;在痛苦磨难与病痛折磨中苦苦挣扎的荷兰画家梵高,用生命、热情与激情完成了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向日葵》,也成为了世界艺术上的绝唱。阿炳与这些艺术大师生活的人生经历极为相似,当他的作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被美国波士顿、法国理昂、德国斯图加勒等国际知名交响乐团演奏的时刻,音乐无国界,《二泉映月》做为中国民乐的杰出作品,超越时间与空间与喜爱音乐的人们相逢,触动了内心深处最温柔的那根琴弦。

    夜阑人静,清泉月冷,一曲《二泉映月》从远处飘来,若近若离。跌宕起伏的旋律,深情的告白,感人至深,乐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古西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的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我的视线回到了云南丽江,一群纳西老人用他们的民族乐器演奏独有的纳西古乐,低沉、忧伤却又极具抒情色彩;在陕西关中风情园听原汁原味的秦腔,悲苍深沉的旋律,至今都令人难以忘怀;而在北京北展剧场聆听的美国爵士乐,慷慨悲歌,深沉有力。民乐,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底层人们,都是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情绪表现方式。音乐是美的享受,启迪着人的智慧。屏息聆听《二泉映月》,二胡声醇厚深沉,内在含蓄的音乐表现,更是婉转动人,让人深陷回味无穷的深远意境之中。 



油画作品展现阿炳的卖艺生涯场景



阿炳生前使用过的二胡和琵琶



阿炳生前的生活状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