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人物 — 叶赫那拉氏

 dongchang 2013-08-14
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族谱与一切满族族谱相同,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秉承的重要凭据,亦为标明身份位置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保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保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概十几部。研讨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讨清初前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区域旅游资源都有较大含义。
  叶赫那拉氏,亦称叶赫纳喇氏或叶赫纳兰氏,为清代满族“八大姓”之一,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族。
  追溯前史,叶赫那拉氏及金朝贵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域。明朝初年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弯区域的蒙古人星根达尔汉吞并原居住在扈伦区域(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与松花江合流区域)的纳喇氏部落后,改姓纳喇氏,运用女真语,并逐步融合于当地女真人习俗之中。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根达尔汉为叶赫纳喇氏鼻祖,即叶赫那拉氏。其子孙散布甚广。清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其各地方包含尼马察、张、科尔沁、长白山、伊巴丹、伊兰费尔塔哈、布尔哈图、伊哈里、扎库木。本文所触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在努尔哈赤降服与招安下迁居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今后跟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征占四方,为满族的构成和清朝的树立发明了必备条件。顺治元年(1644年)纳喇氏大多数入关,久居北京并差遣到各地驻防。而叶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职,位置显赫的人甚多,包拉明珠苏克萨哈以及慈禧太后等,计其生齿在满族中也是较多的一姓,因而被称为八大姓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