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家?(四)-----家是一种文化传承

 我的七彩石 2013-08-14
什么是家?(四)-----家是一种文化传承

   《品味男女人生》

   说起家这个话题,谁都不会陌生,但对家的理解和感情却不尽相同,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人将家上升到理论甚至玄学程度:家是一段时光;家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一种宗教;总之,


家是一种文化;“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文化建设对于每个家庭发展以及国家强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正如社会学家所说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家庭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家庭制度既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又是传递人类文化作用者。家庭文化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建立在家庭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家庭精神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文化体现,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家庭文化受时代的影响,每个家庭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就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的家庭,是由家长管制一切,而作为家长的,只能是男人。巴金先生的名著《家》就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的家庭文化。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是由其家长;高老太爷决定,在那个时代,女人连继承权都没有。在宗族至面,女子出嫁等于永远被开除出宗族。所以,家是世界上唯一用爱将人性的缺陷和失败掩盖起来的地方。

   博友“茅山一杰”在上篇评论中说的好:“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是一个讲情的地方,家不是个算帐的地方,而是个负责任的地方!”是的,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更不是算账的地方,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这是一种家庭独有的“文化”,


婚姻是兩个人搭伙过日子,家,是有良心、有责任感、有孝心人的最大债务;不论是小夫妻的二人世界,还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乃至兄弟姐妹、姑嫂、妯娌的大家庭。同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必尽需要真情。就没有必要分清对错、责任,如果什麼事都深究“法理”,那只会弄得双方很疲备。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所以男女的结合不过是“和稀泥”。不必非得说出个理来。还是模糊点儿好,互谅互让。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这么个道理吧。家,更不是算账的地方。“亲兄弟明算账”,这是讲搭伙做生意。居家过日子,账就没有必要算那么清楚,也算不清楚。夫妻二人收入多寡,开支大小,有没有小金库;给双方老人孝敬多少等等,真的没有必要掰扯那么细,如果是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嫂、妯娌之间,对家里贡献大小,陪嫁如何更是斩不断,理还乱。更没有必要算的那么清楚,吃亏占便宜反正都是一家人。家,是讲话的地方。家是爱的聚合体,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家的爱是大爱,不是小爱。包括夫妻之间的恩爱,对老人的敬爱,对晚辈的关爱,对同辈的友爱。这种爱凝聚的是亲情,得道的开心愉快了,得到是幸福,这种爱,什么“理”都能讲得通,什么“账”都能算得清了。而是因为有“爱”的存在,“讲理”、“算账”才不合适。讲理显得庸俗、显得瑕疵。真正的爱可以说明一切,不需要任何言语的参与,它所体现出来的,是融合而不是分离,是迁让而不是纵容!它是平凡的而又是神圣的。还有,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才是一个家的真爱。家,是人生的起点,是情感的苗圃;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生命、爱心的归宿。祖上的遗产无代价、无条件的遗交给子孙,从不计较得失、多少,因此;家,祖孙共享的是阳光雨露。怪不得古人要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所以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这句话听起来很没有道理,但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是多少夫妇,多少家庭,用多少岁月,多少辛酸,多少爱恨,多少是非,多少对错,在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混乱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结论。当两个人开始据理力争的时候,家便开始布上了阴霾,两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为了表面一个理,要么分手离婚,要么凑合一生,他们不知道,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很多人对婚姻有很多期盼,期盼可以从中得到富贵、安慰、爱情、幸福、快乐,有了这份真挚的爱,这个家就有了温馨、宁静、安全、清新、甜蜜、稳定、丰润的田园。有了家就有牵挂,有可爱妻子、儿女,有慈祥的父母双亲。更有我们赖以生存的温床和各种各样品尝不尽的特殊味道。成了家就有责任共建一个美好的家。这个家里,不一定非要有汽车、别墅、巨款,它只需要一个“爱”字。这个字虽然不能吃,不能喝,但是只要有它,天底下再珍贵的东西,也会变得黯然失色。在我们困难时,它可以使一家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你孤独和痛苦时,它可以给你亲情的温暖和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文化得以赓续繁衍的关键!

   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起源都在家庭,不管走多远,


家庭文化的影响往往在你身上若隐若现,伴随一生。就现代社会家庭文化传承在数千年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家庭传统文化,你看,漂泊在外的中国人每年过年总想要回家,过年回家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绝非只是看看父母那么简单,它既是在表达对祖先和天地神圣力量的敬畏和信仰,也包含着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重新反思和认定。也是为了感受这种关怀,从而体会到一种崇高的人生使命感。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人们在春节也许少了一些敬神追远的念头,但歇息身心、抚慰灵魂的渴望却仍然存在。这就是年年春运大军的动力,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其实,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我想,我们对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多一些了解,对过年回家的思考和感受也会多一些人识。在今天,它仍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传承。有幸在这种正常文明环境中生活的人们,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在这个时代,

尤其要注意“将心归家”,重视构建自己的家庭,重视孕育良好的、传统而富有开放意识的家风,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教育家雷科特说,不仅语言、民族习惯、社会经验、个性品德、技能技巧,甚至知识的大部分均来自家庭,许多教育和学习的事实都发生在家庭当中。先贤也说过,“母亲摇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一个好父亲超过一百个好校长”。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父母应该致力于家庭和睦,承担起对子女的责任,自己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成长。你看每当暑期来临,大批留守儿童陆续从老家赶往父母打工创业的城市,众多儿童像“小候鸟”一样的过上暑期生活,和他们的父母共享天伦之乐,他们在这样的安乐窝中,既操演了最为严整的城市化生活,又体验了最为丰富的父母勤劳致富精神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做好一个家庭文化的传承。通过一代代人的文化积累,形成一定的家风,既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开放的文化胸襟,由此他们又得到现代城市化的教育,从而对他们的前途也最有初始认识。

   中国历史悠久,有一整套家风文化传承。以孔孟之道为基础,提倡礼教、伦常、仁爱,如“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夫妻恩爱”等,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当然,封建家风中,也有很多糟粕,比如巴金的《家》就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从家庭来说,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限于知识,更在于一种精神。有时,精神的传承甚至比知识、文化的传承对人的影响更大。尽管历史的事实证明,家庭文化传承情况并不如此简单,也还会有各种例外的情况发生,然而这种说法作为一种精巧的道德暗示,还是有效地制造出了人们家庭文化的理解。儒家往往会告诫社会成员说,只要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谓的“舐犊情深、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说的都是


动物的情意。那么,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我觉得应该是人有文化的积累,并且代代相传,不断发展,而动物留给下一代的只有基因和本能。我们所说的这种人类世界的文化传承所体现在生活方式,具体到生活中就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它是靠一代代人言传身教的,通过一代代人的文化积累,形成一定的家风,既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开放的文化胸襟,从而更好地做好家庭文化的传承。

   每个家庭的通过历史演变、经济状况,尤其是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性格特征、思维品质、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各个家庭独特的文化氛围,父母的涵养,决定子女修为的起点。简单、粗暴、言语不检点的父母,多半教育出类似的子女。虚伪、叛逆的父母,其子女也都不诚实。家庭观念决定家庭对教育修养的重视程度和对不同文化的侧重程度。所以家庭文化首先体现出的是一个家庭的综合素质,然后才在对知识的汲取中表现出家庭文化。所以家庭文化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修养、层次、素质、性格、爱好,当你看到上海高院法官集体嫖娼时候,想到他们在宣判别人有罪的时候,那些高高在上的法官们、审判长们真的正直吗?真的不做龌龊之事吗?他们的真面目敢面对社会、面对家庭、家人和他们的孩子吗?不说他们长背怎么教育他的,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又是何种教育?做了什么样的榜样?怎么样来传承他们家庭文化?法院虽是人们说理的地方,在这里我只能用“道貌岸然”来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人置入特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时候,特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重新认识这样的家庭与社会关系、文化传承与教育对子女家庭文化发展。只有建立在道德、品格、道义、信誉基础上的家庭文化与社会关系。只有各个阶层家庭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象征着我们整个国民家庭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一句俗语“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很多人都认为这说的是基因,但我觉得这句俗语说的不仅仅是基因,还包括了对子女影响更深远的家庭文化因素。因此我想写《什么是家》,什么又是家庭文化传承?请各位网友……(图片来自网络)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