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首乌的由来

 智得天下众 2013-08-14

《何首乌传》

何首乌最近因其肝脏毒性频频引起关注,那么到底它的毒性如何?是否就其毒性而湮没其功效呢?
下面介绍一下《何首乌传》,唐-李翱著:
       何首乌者,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儿”,生而阉弱,年五十八,无妻子,常慕道术,随师在山。一日醉卧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田儿惊讶其异,至旦遂掘其根归。问诸人,无识者。后有山老忽来,示之,答曰:子既无嗣,其藤乃异,此恐是神仙之药,何不服之?遂杵为末,空心酒服一钱。七日而思人道,数月似强健,因此常服,又加至二钱。经年旧疾皆痊,发乌容少,十年之内,即生数男,乃改名“能嗣”。又与其子延秀服,皆寿百六十岁。延秀生首乌。首乌服药,亦生数子,年百三十岁,发犹黑。有李安期者,与首乌乡里亲善,窃得方服,其寿亦长,遂叙其事传之云。

     唐代李翱《何首乌传》记载“……长筋骨,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开宝本草》记载“……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令人有子”。制首乌功能补肝肾,养血驱风,强精益髓,黑发轻身,延年耐寒,用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何首乌
     [别 名] 夜交藤 地精 首乌 铁秤砣 小独根 红内消
     [来 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石缝中,篱边,林下,山脚阳处或灌木丛中。
     [气 味] 甘、苦、涩、微温、无毒。
     首乌传说:
     唐朝散文学家、哲学家李翱(772—841)在[何首乌传]中记载: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有一个叫文象的僧人,平素喜好养生术,这天去茅山朝拜,在华阳洞口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看到文象有些仙人的模样和风度,就此传授给文象长寿秘方。随后引出了一个何首乌的故事。
     有一个叫何首乌的人,祖藉顺州南河县。其祖父中能嗣,原名叫田儿。田儿喜爱喝酒,五十八岁了还不能娶妻。有一日他在外边饮酒到半夜,酒后回家,醉倒在荒郊野外。酒醒后,在明亮的月光下,突然瞅见在他身边有两根草藤,虽然相离三尺多远,可是它们的藤茎自动相互交合,呆了很久时间又自行分开,这样又分又合有三、四次,田儿看到后心里觉得十分奇怪,于是把这根藤挖掘了一根,拿回家把藤和根研成粉沫泡成酒,喝了七天,忽然产生想和女人在一起的欲念,于是娶了一个寡妇曹氏。
     在以后的十年中田儿一直喝这种酒,曹氏生了好多个男孩,田儿所患诸病也逐渐痊愈,原已花白的头发变得乌黑发亮。一天文象和那位老人来到南河县,老人告诉田儿说:[这种药名为夜交藤呀!服它可以活到二百六十岁。]文象插话说:[田儿因为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夜交藤,这是老天爷赐给他的人间幸福。]
     田儿于是改名为何能嗣,后来他活到了一百六十岁,有儿女十九人。他的儿子字庭名延秀,也服夜交藤活到一百六十岁,并有儿子三十人。延秀的儿子首乌也经常服夜交藤活到了一百三十岁,有儿女二十一人。
     从此夜交藤名声大振,乡亲们都找何能嗣的孙子何首乌讨药,所以何首乌的名子都叫熟了,一找何首乌就是讨夜交藤,这样一来二去的何首乌就成了夜交藤的代名词了。
 
《七宝美髯丹》:
     嘉靖初年,邵应节用七宝美髯丹方进贡皇帝,明世宗肃皇帝服吃有效,连生皇子。于是何首乌的方子,天下流行。
     七宝美髯丹 《医方集解》
     [组成] 何首乌1000g 白茯苓250g 牛膝250g 当归250g
     枸杞子250g菟丝子250g 补骨脂黑芝麻拌炒125g
     [用法] 上药石臼捣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日服3次,清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盐汤下。现代用法:碾细,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淡盐开水送服。
     [功效]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生须发。
     [应用] 须发早白,脱发,牙齿动摇,伴有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症。
     [方解] 本方所主证候,为肾水亏损,精血不足所致。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若肝肾亏虚,则无力上荣于须发、齿龈,故须发早白、脱发及牙齿动摇。故治以补益肝肾。方中何首乌苦涩微温,补肝肾而益精血,乌须发,用量独重,为方中君药。枸杞子味甘性平,滋肾益精,助何首乌以壮水;当归苦辛而温,养血调营,合何首乌而补血。牛膝补肝肾而壮筋骨,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补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共为臣药。
     茯苓益心气,交心肾,下行而渗脾湿,是为佐药。综观全方,肝肾两调,重在滋肾,阴阳并补,寓“阳中求阴”之意;补中有泻,滋中有行,以补为主,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诸药配伍,共奏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之功。
     痹证日久或年老体衰,腰膝酸软疼痛,以及梦遗滑精等,证属肝肾不足,精血两亏者,亦可应用本方治疗。
 

《救荒本草》-何首乌(笔者加注标点符号)

一名野苗,一名交藤,一名夜合,一名地精,一名陈知白,又名桃柳藤,亦名九真藤,出顺州南河县,其岭外、江南、许州及虔州皆有,以洛西嵩山(笔者注:洛西府嵩山,位居河南)、归德柘城县(笔者注:归德府在河南商丘)者为胜,今钧州密县山谷中亦有之。蔓延而生,茎蔓紫色,叶似山药叶而不光嫩,叶间开黄白花,似葛勒花, 结子有棱, 似荞麦而极细小, 如粟粒大,根大者如拳, 各有五楞瓣, 状似甜瓜样,中有花纹形如鸟兽山岳之状者极珍。有赤、白两种, 赤者雄, 白者雌。又云雄者苗叶黄白,雌者赤黄色;一云雄苗赤生必相对,远不过三四尺,夜则苗蔓相交或隐化不见。凡修合药须雌雄相合,服有验,宜偶日服,二四六八日是也。其药本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采服有功,因以采人为名耳。又云其为仙草,五十年者,如拳大,号“山奴”,服之一年, 髭髪乌黑;一百年如碗大,号“山哥”,服之一年,颜色红悦;百五十年如盆大,号“山伯”,服之一年,齿落重生;二百年如斗栲栳大,号“山翁”,服之一年,颜如童子,行及()奔马;三百年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服之一年,延龄纯阳之体,久服成地仙。又云其头九数者,服之乃仙。

味苦涩,性微温,无毒。一云味甘,茯苓为之使,酒下最良。忌铁器、猪羊血及猪肉、无鳞鱼;与萝卜相恶,若并食,令人髭鬓早白,肠风多热。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册),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p 1015-1019

【颂曰】何首乌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在处有之,岭外、江南诸州皆有,以洛西、嵩山及河南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 茎紫色。 叶叶相对如薯蓣而不光泽。夏秋开黄白花,如葛勒花。结子有棱, 似荞麦而细小, 才如粟大。 秋冬取根, 大者如拳, 各有五棱瓣, 似小甜瓜,有赤、白两种: 赤者雄, 白者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