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房间,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和常见的税务局办公场所相比,这里看起来稍显冷清、寂静,但70后税官王筱玲却用热情把这里变成火热的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前沿。 王筱玲,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国税局驻钱江经济开发区税务人员,她是普通的税收户籍管理员,也是余杭区国税局设在钱江经济开发区的代表,还是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引资、讨论决策的税收顾问。一个岗位,多种职责,兼具多种身份、担起多个角色的王筱玲,在寂静和热闹的转换中挥洒着真情,在真诚服务和纳税人的理解中感受着责任,在倾心付出和不计回报之间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一名税官:坚守岗位尽职责 电话声此起彼伏,不断有人来咨询涉税事项,电脑上税收征管系统里还有等待处理的事情。刚上班,这间寂静的办公室就热闹起来。 王筱玲的办公室设在钱江经济开发区。中等身材、一头短发、语速很快的她,在电话、电脑和接待来人咨询之间忙碌着。这是2013年1月申报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纳税人的电话很多,这边还没讲完,那边手机又响起来,手机还没放下,又有人来咨询。回答咨询的间隙,她还要登录浙江省税收征管辅助系统查看工作提示,其中显示的企业未申报、税款未入库、小规模纳税人超标准核定等都是她的待办任务。忙碌之间,记者从她的表情和态度中,读出了耐心和热情,而这也是纳税人对王筱玲的感受。 钱江开发区距离所属的塘栖国税分局10多公里,作为余杭区国税局和塘栖分局共同派驻开发区的税务人员,王筱玲每天都很忙。开发区企业的涉税事项,能在这里办就在这里办,王筱玲总是尽力给他们方便。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申报操作和其他事项,“能一次办好的绝不让人家跑第二趟。”正因如此,企业有事都愿意找她。 “遇到税收上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筱玲。”杭州贝因美母婴营养品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沈春德和王筱玲打了两年交道,这是王筱玲在他心里的位置。不久前,公司一批进口原料在进口时有损耗,沈春德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他马上想到王筱玲。虽然已是晚上,电话拨过去,王筱玲耐心解释规定,指导账务处理。 万好万家新能源集团(杭州)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一组生产部件,申报时,新来的财务人员不知怎么申报进口增值税,打电话向王筱玲咨询。当时她正在另一家企业,在电话里详细解释了报税软件下载、申报表填写方法,反复3次,财务人员还是申报不了。那是申报期最后一天,又是下午3点多,财务人员有点着急,王筱玲说:“别急,我去帮你。”4点多,她来到公司,帮助下载软件,指导填写报表,直到报税成功。 本松工程塑料(杭州)有限公司2012年5月开始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表、研发费用报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专项审计报告等的审核,必须税务人员配合。王筱玲全程跟进服务,她担心自己把握不准政策,又请来余杭区国税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一起查看公司的财务处理是否规范,前期纳税申报数据是否符合要求,辅导公司进行账务归集。一大本厚厚的近500页资料报上去了,公司财务人员才松了一口气。王筱玲认真敬业和热情服务的精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公司总经理周永松说:“筱玲是新一代税官良好形象的代表。” 偶尔也会遇到有点“难缠”的纳税人。一天中午,王筱玲接到一家企业负责人打来的电话,这家企业年销售只有18万元,却坚持要求购买25份10万元版普通发票,这明显不符合规定。她向对方解释发票管理规定,对方就是听不进去,认为这是歧视她,还在电话里生气地说:“我要投诉你!”王筱玲不急不躁,耐心解释了40多分钟,并真诚表示,如果有额外用票需求,可以随时打她的电话。就这样,这位企业主终于心悦诚服,并记住了坚持原则又耐心的王筱玲。 “要把工作当作责任来做。”这是王筱玲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的自觉行动。为了方便联系,她把自己的办公地址、电话、手机等信息制成“电子名片”发给企业,对于每天40个~50个电话和不断的咨询,她从来没烦过,总是笑着说:“我是一名税收管理员,这是税收管理员的职责。” 在王筱玲心里,责任是一种可以传递的力量。她把这种力量传递给纳税人。德资企业迪密机电(杭州)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说:“筱玲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她也把这种能量传递给我们。”对此,王筱玲说,作为税务人员,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那么,你就会拥有一种力量,把这种力量传递给纳税人,纳税人就会更认真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征纳之间的理解就会更深一步。 一个窗口:心系大局树形象 王筱玲不仅仅是一名税收管理员,她这间办公室还是余杭区国税局设在钱江经济开发区的一个窗口。 钱江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于2006年,2010年11月,国税管理工作划归余杭区国税局。为了方便企业,余杭区国税局决定派税务人员进驻开发区。该局局长曹水林说,派驻开发区的税收管理员不仅要负责区内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还要有大局观念,能代表国税机关的形象,并参加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活动,宣传解读税收政策,搞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和衔接。派驻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和协调能力。“筱玲综合素质高,工作踏实,为人诚恳,有大局观。”于是成为公认的最佳人选。 而在此之前,王筱玲已在余杭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工作15年,任负责人4年,扎实的业务功底、热情的服务态度、过硬的综合素质使她获得多项荣誉。 面对突然的工作调动,王筱玲开始“有点懵。”在办税服务厅工作十多年,各个岗位都有过的工作经历让她感觉轻车熟路,多年的积累也让她能看到未来的发展,步行只要5分钟的上班路程更带来不少方便。而开发区离家10多公里,乘车上班要近20分钟。工作内容全新,面对的都是大型企业,还要协调各方面关系。新的工作意味着新的挑战。只有短暂的迟疑和犹豫,她就作出了明确的选择。回忆当时,王筱玲对记者说:“我想,我还是喜欢挑战,所以很快就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2011年1月,王筱玲正式走进余杭区国税局驻钱江经济开发区办公室。 性格开朗、喜欢热闹的王筱玲,一下子从忙碌而热闹的办税服务厅走进这间一个人的办公室,真有点儿不适应。谈到那时的状态,她说:“要说没有一点儿茫然那是假话,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不到两星期。” 她很快进入角色。不久,开发区管委会和企业举办团拜会,她主动参加,联系企业,然后开始一家家上门了解情况。当时开发区有300多家企业,很多企业的生产厂区迁到了开发区,但财务管理等主要部门散布于杭州市六大主城区。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先要掌握企业的真实信息。于是,近两个月时间,她每天奔波于塘栖、临平和杭州市主城区之间,最多的一天走访15家企业,最远的企业距离开发区40多公里。她采集信息,征求意见,把企业的办公地点、基本经营情况、公司负责人、财务人员等掌握得清清楚楚,然后依托税收综合征管系统,为300多户企业建立了完备准确的税收户籍电子档案。不久,在开发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班上,她又自己设计了一份签到表,确认企业人员的联系方式。 很快,开发区企业都知道了王筱玲,她的办公室随之热闹起来。 开发区大型企业多,税收事项复杂,王筱玲加强业务学习。只要有空,她就到企业了解情况,掌握工艺流程,根据各阶段工作重点,落实管理,提供服务。业余时间,她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规定,针对开发区不同类型的企业,重点加强相关税收知识学习,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开发区树立起国税机关的良好形象。 一位顾问:招商引资好帮手 王筱玲还有一个角色: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税收顾问。 钱江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局长俞晓翔说起王筱玲就像说起老朋友,“我们配合得非常好。”他说,投资者来考察时都会提出税收问题,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法律规定、涉税办理流程,筱玲向投资者解释得清清楚楚,“每次大型招商引资座谈会,我们都把筱玲请来。她熟知政策,讲解权威透彻,能消除投资者的误解,解决投资者的疑问,投资者很相信她。”座谈会上,王筱玲既严格把握政策,又热情讲解指导,从她这里,投资者感受到开发区良好的税收环境。“这是开发区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俞晓翔说。 万好万家新能源集团公司在投资选址时,走访了多个开发区,最终因为服务规范、税收等政策环境好而选择了这里。公司财务经理陈伟娟说:“企业入驻,生产进入正轨后,税收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公司落户后,王筱玲主动联系,请来区国税局人员,就新能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账务处理方法等帮助公司梳理讲解。良好的税收环境,吸引该公司在2012年初把总部也迁到了这里。 目前,钱江开发区企业户数已从2011年初的32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622户。同时,在王筱玲的努力下,开发区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很快走上正轨。2010年,开发区国税收入4290万元,2012年已增加到1.82亿元。 开发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对余杭区国税局局长曹水林说:“你们国税局做得比说得更要好。”曹水林对记者说:“这是对王筱玲工作的最大肯定。” 在平凡的岗位上,王筱玲肩负多种职责;作为一名普通税官,王筱玲担起多种角色。每一项职责她都认真承担,每一个角色她都真诚演绎。她说:“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要承担起他的社会责任。”于是,她把工作岗位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用自己的努力,尽量做得更好。 在王筱玲家里,记者见到摞起来一尺多高的荣誉证书,浙江省国税系统优秀税务工作者、杭州市文明服务标兵、杭州市余杭区优秀共产党员、余杭区十大杰出青年,等等,这些荣誉记录了她走过的路程,也诠释了她对责任的理解和践行。她珍惜这些荣誉,而荣誉带给她更多的是激励。在一次获奖感言中,她说“我将努力如昨,坚持如昨。” 刚刚静下来的办公室,电话再次响起。她接起电话,随着一声“你好”,又开始了和纳税人亲切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