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如果爸妈二人使用不同的育儿标准,就会给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是非观造成混乱。 严父:令孩子冷酷无情,不诚恳爱撒谎,心态灰暗暴烈,爱跟人过不去。 大凡严父一般没有深究过育儿之道。严父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点,也不想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的行为是怎么回事,他也许爱孩子,但是缺乏耐心,他会习惯性地使用当年自己父亲对付自己的法子来对待孩子,用那原始方法去“严加管教”,从表面现象看问题,打骂过后孩子果然一时变“乖”了,严父于是乐此不疲,继续当他的严父,而且引以为荣,嘲笑其他父亲“养不教,父之过”。 孩子出生到三岁左右基本是白纸一张,他们是没有缺点和错误的。那些在大人看来的所谓调皮、捣蛋、逆反等等“错误”,要么是孩童成长的必然,要么是幼小肌体的必然,要么是新生命在用无尽的好奇心探讨周围和世界的必然,要么是身体不适的自然表现,而更多情况下,是对大人的不良育儿所表现的自然反应。 在成人世界,任谁对别人严厉都会激起他人的不满,但是作为父亲,本应当是以爱为主导的家庭主要成员,对待自己的孩子却是严厉起来没商量,下命令,颐指气使,吹胡子瞪眼睛,孩子不听?那就等着瞧!轻则打屁股,重则使棍棒,打孩子没商量。不错,严父再严厉,孩子也不会报复,只会哭闹一番,似乎过一会儿就忘,又高兴地去玩了,似乎严父之道可以继续。然而,儿童世界无小事,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给孩子树立样板,都会在孩子的精神世界烙上永远的印记和影响。要知道,孩子是十分敏感和弱小的,严父必然让孩子害怕,让孩子神经紧张。害怕是一种很不好的负面情绪,它让人失去自我,失去自信,它让人违心地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它让人瞧不起自己,也让人猥琐懦弱没志气。 慈母:让孩子狂妄自负、为所欲为、个人意识无限膨胀。 是母亲都爱孩子,母亲看到孩子受了严父的管教,自然心痛不已,原本的母性会无限膨胀,会失去原则,会不分是非去袒护孩子,哪怕孩子撒谎耍赖,打滚要挟,欺负侮辱他人,对母亲发脾气使性子,慈母为了给受到严父管束的孩子找补,不忍心去纠正孩子,于是,受了严父伤害的孩子大都不在意母亲,母亲往往是他们发泄气恼的第一人选。“慈母”则对这种来自孩子的不良行径乃至欺负藐视逆来顺受、听之任之。于是慈母手下的孩子逐渐变得为所欲为,自私贪婪冷酷,个人意识无限膨胀。这种母亲其实不是慈母,而是“溺母”。 为了逃避严父的责骂、训斥或殴打,孩子必然千方百计在父亲跟前唯唯诺诺、甚至不惜说谎,找借口逃避。刚开始,幼小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与生俱来的自尊心,他会伤心、哭闹、抗争。但是渐渐地,孩子发现自己不但无法改变强大的父威,而且自己越是苦恼和抗争,所遭受的耻辱和给心灵带来的伤痛越大,于是后来,他悲剧性地发现,只有让自己变得麻木、心硬,他才能少受心灵伤害。这虽然是一种自然的心理防御本能,但与此同时,孩子却也变成了无赖冷酷的人。 孩子:会模仿父亲的易怒和冷酷 另一点必须引起严父注意,孩子的神经系统非常弱,抗压能力很低,父亲生气时举起的手脚给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怕。心理学研究指出,惧怕情绪能促使大脑分泌过多负面荷尔蒙,从而抑制良性荷尔蒙的生成,使孩子的智力和情商社商都受到莫大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孩子总是要模仿的,男孩总以父亲为样板,无论他多么讨厌甚至憎恨自己的父亲,他还是会在言行上不由自主去模仿父亲,这是人为的意志无法转移的,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然。长大后,不论他是否愿意,一方面,他会像父亲那么严厉易怒、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冷酷不仁;另一方面,母亲的溺爱让孩子无法无天,不论是非,老子天下第一。这样的双重人格必然给自己带来不幸,父母也是不幸的:父亲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同时,这种人会将小时候所遭受的伤痛发泄给他人,对社会、弱者、家人造成无法逆转的危害。 文/刘姥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