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人养生要诀
2013-08-15 | 阅:  转:  |  分享 
  
古人养生要诀

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养生保健、延缓衰老之法。许多有识之士都总结了自己的养生经验,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养生要诀。今整理汇总一部分以飨网友:

心理养生:

有人主张:胸怀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虽境遇坎坷蹭蹬,但仍不改其乐,过着恬淡自适的生活。这样便能“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认为“养生之要,唯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有人主张:“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计。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有人以为:“治有病,不若治于无病(即无病先防);疗身不若疗心(即重在心理治疗);使人疗,尤不若先自疗也。”还认为:“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乱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矣。”这就是说,要使身体健康,保持心态平衡、心情舒畅、乐观知足、顺其自然,不患得患失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孙思邈曾经作的《卫生歌》所说:“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世人须防损失真元气。”“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愼怒去,心诚义正思虑除,理顺修身去烦恼。”这些的确是养生的至理名言。

饮食养生:

孙思邈的《卫生歌》说:“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适。”他强调饮食宁节毋多,所谓“食防难化常思节”。他对那些暴殄天物的饕餮之徒给予严厉的批评:“奈何世之肉食者流竭其脂膏,供其口福,以为分所应尔,不知甘脆肥腊,乃腐肠之药也。大概受病之始,必有饮食不节。俭以养廉,淡以寡欲,安贫之道在是,去疾之方亦在是。”这几句话对于当今生活上某些经常出入豪华酒店,用公款吃喝玩乐,甚至把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恬不知耻地美其名曰:“享受消费”而心安理得的人是一种警示。那些刚过“不惑”便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人,并非健康的标志而是短命的预兆。

养心养脾是养生的关键“

在古文《医药溯源》中说:“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摄生最要。”意思就是说:“心”是人体功能的主宰,“脾”是气血生成的源泉。故养心养脾,是养生最重要的。心主血脉、主神明,是血液运行、精神思维的主宰,有协调整个机体功能活动的作用,是谓“君主之官”,故为一生之宰。脾主运化,是机体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吸收生成的源头所在,是谓“后天之本”,故为“万物之母”。所以养心养脾,是养生的关键。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