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健儿们曾在空战中英勇杀敌,捷报频传,屡建奇功。其中有一位最受人们称颂的英雄,他的名字叫高志航。他是中国空军驱逐司令,兼第四大队大队长。虽然他在抗战开始后不久,在敌机的一次空袭中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册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立志报国 苦练技术
高志航是辽宁通化(今属吉林)人,原名子恒,从小接受教育,开始懂得爱国报国的道理。他1924年毕业于奉天(沈阳)中法中学。
他看到日本欺凌自己的国家,立下了学武报国的志向。于是他考入东北陆军军官学校,先学炮科。后来张学良组建空军,他报了名。当时飞行员要到法国培养,高志航会法文,这是个有利条件。他出发去法国前,把名字改为志航,立定了航空报国的志向。
在法国莫拉诺高等航空学校,他除了吃饭睡觉,把时间全花在训练场上。他对每一项飞行科目都努力钻研,并注意学习高难度动作。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东北航空所任少校驾驶员。
1928年春天,有一次高志航执行飞行任务到满洲里,认识了一位白俄①小姐嘉莉。嘉莉看到高志航一副军人气概,又会法语,也能与她说几句俄语,熟悉欧洲生活和礼仪,就爱上了他,不久两人结婚了。真是人有旦夕祸福。1929年高志航调到东北航空学校任教。没料到,他在一次飞行中因机械故障失事,右腿折断。请了一位日本医生治疗,拖了两个月没治好。后来请到哈尔滨的一位俄国医生医治才治愈。高志航说:我是飞行员,腿是我的生命,我必须走路。为了走路稳当,在右脚鞋底里垫高了一分。他在嘉莉的搀扶下练习走步。他真感激心爱的嘉莉呀!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影响了高志航的命运。
“九?一八”事变在高志航的心上留下了深重的疮疤。日军突然进攻,中国军队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城改变了颜色。中国东北的这个心脏,在9月19日早晨挂起了膏药旗。作为爱国军人,还有什么比异国军队占领本国土地,祖国河山沦亡于敌手更为痛心的事呢?当然高志航决不会在日本刺刀下生活。他离别了父母妻子,奔赴关内。1932年他到南京航空委员会去报到,分配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当教官。但是他没想到,那里有规定,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结婚。这对娶了俄罗斯妻子,并且夫妻恩爱的高志航来说,是个多么严峻的考验呀!他陷入痛苦的思索。不过他很快作出了决断,爱情虽然甜蜜,但军人的天职是报国,爱国心是他的第一生命。他只好与爱妻嘉莉分手了。这真是地地道道的忍痛割爱呀!后来高志航经人介绍,与一位名叫叶蓉然的女士结了婚。
①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地主贵族资产阶级被驱逐出境,逃亡外国。有部分流亡到中国东北,中国人称他们为“白俄”,有别于布尔什维克的“赤俄”。
高志航飞行技术水平很高,被提升为分队长。他仍不断钻研飞行和空中射击技术。一次,外国飞行员在南京举行飞行表演。高志航也要参加。他在蓝天或作弧形拐弯,或向前滚翻,灵活自如,技术精湛。中外观众感到惊异:中国也有这样出色的飞行员,这么高的技能!不久,高志航被提升为飞行大队大队长,并任中国空军教练总队副队长。
高志航对飞行射击技术精益求精。他有句口号:百分之百。无论飞行、战斗、生活都要严格达到标准,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部下,他都这样要求。而且,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自己做到。比如说,空靶训练,他要求打满分8人半信半疑,他自己打给别人看,他连续练了6个中午,打出6个“百分之百”。全大队的人看到靶上的枪眼,无不惊叹。为了演练空中攻击技术,他曾连续飞行14个小时,飞机加了三次油,他粒米未进,滴水未沾。为掌握过硬功夫,他勤学苦练至此。
“八?一四”空战旗开得胜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刚一个月,日本帝国主义又把战火燃烧到上海。中国军队在黄浦江畔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了。为了配合陆上作战,中国空军部署对盘踞在上海的日军基地和停泊在黄浦江里的日本舰艇进行轰炸。
当时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驻扎在河南省周家口机场。8月14日第四大队奉命飞往杭州笕桥机场,从那里出发执行作战任务。大队长高志航于前一天(13日)就到南京空军指挥部接受作战任务去了。他14日一早给周家口他的部队下达转移任务后,即搭乘一架运输机飞到南昌,随即又从南昌飞到杭州。所以,当14日上午第四大队战鹰降落到杭州觅桥机场上的时候,他早就等候在那里了。
高志航也好,他手下的飞行健儿们也好,原本以为降落到机场后要休息休息,飞机加加油,然后再执行战斗任务。没有想到,就在第四大队的飞机刚刚滑过跑道,停到机场上时,空袭警报拉响了。原来,日本海军鹿屋①航空队从台北②起飞,前来轰炸笕桥机场。高志航一听到警报,不由分说,立即命令四大队飞机升空迎战。他也跳进了自己的座机,直冲云天。幸好命令下得快,四大队飞机都腾空而起时,鹿屋航空队的攻击机俯冲下来,向机场投弹轰炸了。
高志航看到敌机来犯,满腔怒火,他决心要狠狠揍它们。他灵活掌握飞行高度和速度,追逐敌机,逼近敌机。高志航看到敌机机翼上涂着的太阳旗徽了,它正在盘旋向下,准是要寻找目标投弹。他眼疾手快,在分队长谭文的配合下,瞄准敌机开火。可是敌机很狡猾,升高加速,钻到云层里去了。高志航气愤极了,也立刻腾升,紧追不舍,跃升得比敌机更高,猛地斜冲下来,对准敌机连连射出仇恨的子弹。刹那间,敌机“开花”了。随着一团烟火消散,一些断残碎块,往地面坠落。事后,在钱塘江边,发现了敌机残骸。
在这次“八?一四”空战中,大队长高志航旗开得胜。这是中国空军抗战史上第一个捷报,也是中国空战史上首创击落敌机的光荣记录。
高志航击落了敌机,他的伙伴们也个个精神抖擞,英勇战斗。在这场空战中,第四大队击落击伤敌机数架③,而本大队的飞机均安全返回地面。“八?一四”空战这样胜利的战绩,粉碎了日本航空
①鹿屋为日本地名,此处为日本一个航空队名称代号。
②自甲午战争后,中国台湾即被割让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归还给中国。
③过去说这次空战战绩为六比零,击落敌机6架。根据考证,实际当场击落两架,两架重伤,返回台湾基地时,或在水面沉没,或在机场破毁。兵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空军英雄高志航的名字传遍全国。当人们夸赞他击落敌机“首创记录”时,他说:我们大队每个人都开了枪,大家打的。 “八?一五”空战再建功勋 日本海军航空队当然不甘心8月14日在杭州上空的失败。第二天,它们对中国各机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报复性轰炸袭击。这次来袭击杭州的,是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上的一批轰炸机攻击机。 因为经过一天的驾机远航,和激烈紧张空战,第四大队的战斗英雄们14日夜里睡得很香,第二天早晨真想多睡一会儿呀。 可是高志航要比伙伴们想得多一些。他预料到,日本空军飞机明天肯定会来报复的,所以他夜里让大家抓紧休息,明天一早天一亮就得起身。他心里想着:敌情和战斗在等待着我们。 8月中旬,刚过立秋,早晨4点多钟天就亮了。高志航比谁醒得都早。他的命令一传达,笕桥机场上就忙碌起来了。虽然下着细雨,飞行员和机械师们还是赶紧检查飞机,加油,装弹药。正当准备工作就绪时,空袭警报响了。第四大队不能出征了,首先得升空迎战。 首战告捷的高志航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因胜利心骄意满。高志航他们想的是,敌人这样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杀害我国父老同胞,我们空军将士的责任就是与敌人争夺制空权,要把那敌机射杀得有来无回。 第四大队里,又是高志航首先盯住了一架敌机。有了昨天的战斗经验,他更加充满了胜利的信心。他看着敌机回旋着降低高度斜着往下飞时,他紧紧跟踪。逼近时,他凭着娴熟的射击技术,向着敌机开火。好像是高志航连中好运,那架敌机被打着了,很快,它踉踉跄跄地似乎翻滚了一下,往地面上栽下去了。 高志航不愧是作战出色的空战英雄。他击落一架敌机后,又毫不松懈地追寻下一个猎物了。当他又盯住另一架敌机时。他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一回要捉个活的,缴获一架敌机,兴许还能审问出一些敌情。 敌机绕了个圈,冷不防,敌机向高志航射击起来了。高志航一只臂膀中弹,鲜红的血涌流出来。他气愤极了,马上放弃了逼敌机投降的念头,忍住疼痛,继续驾着战机,向着敌人开火。 在杭州上空,我空军第四大队又一次与敌搏战。原来趾高气扬、想把笕桥机场炸得稀巴烂的敌机群,没想到又遭到我国空军的迎头痛击,损机折兵。他们败退了。 打退了敌机,高志航和他的战友们安全降落。战友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大队长负了伤。只有笕桥地面航空总站站长发现了,他惊讶地要开口问时,高志航制止住了他:“不要声张,免得影响士气!”他想的是,要让大伙儿保持旺盛的斗志,准备明天的战斗…总站长叫来一辆汽车,赶紧把他送往医院治疗。 改造战机 智胜强敌 高志航在杭州治疗了几天后,转到汉口去养伤了。 正当抗日前线战事空前激烈、对敌机空战方兴未艾的时候,作为处在战斗第一线的空军指挥员兼战斗员的高志航,怎么安心在后方养伤呀!他在一次散步时,听到悲切感人的歌声: 我的家 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 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他想起自己家乡沦陷于敌寇之手6年了,现在战火又燃烧到关内,敌机天天在轰炸扫射,多少军民流血牺牲,多少同胞流离失所,多少房舍被炸成瓦砾场,多少婴儿在哭泣。他得回到目己的战斗岗位去。高志航决心在“九?一八”这个国耻日之前结束休养生活。医生满足了他的要求。 “八?一四”空战后个把月时间里,中国空军虽然屡挫敌锋,战果辉煌,但是中国空军实力与日本相差本来悬殊,经过一个月空战,日本因为能自造飞机,损失了飞机能得到补充,而中国飞机损失一架少一架。当高志航回到第四大队时,中国空军已处于窘迫状态。 那时,第四大队和第二大队担负南京防空战斗任务。高志航动脑筋想办法,琢磨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提高空战能力。他一面等待航空机械厂赶修受损伤的战机,一面设法改造原有的飞机。第四大队使用的“霍克-3”型飞机,是一种可以俯冲轰炸的攻击机,不是专门用于空战的战斗机。他想,在南京防空作战,可以去掉炸弹架和副油箱,去掉后可以提高航速,更加灵便,利于战斗。 但是,改动飞机结构谈何容易?航空总站站长也不敢作主答应呀。高志航想到了宋美龄,她是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向宋美龄报告,她倒是利索,立刻批准同意。于是高志航给飞机“动手术”成功了。“霍克-3”型飞机经过改造,就像战士身上卸去背包行装,轻快便捷得多了。 高志航到南京后那段时间,上海战事更加激烈,日军空袭南京更加频繁了。中国空军力量毕竟有限,难于与敌机作实力较量。高志航想,要运用智慧,巧战,与来袭的敌机周旋。一次日机袭击南京大校场。接到警报后,高志航让关掉大校场和南京市区灯光,而开放预先准备好的假机场(像大校场一样)的灯光。敌机在这个地方轰炸扫射一番,中了计。在敌机返回经过南京附近的汤山时,高志航大队预先在高空埋伏,拦腰截杀了一番。 接机试航 遇袭牺牲 缺乏飞机,是中国空军最大的难题。抗日战争开始,中国政府向英国、美国求援,它们以保持中立立场作理由,不肯伸手援助。当时只有苏联,与中国有共同对付日本的战略需要,慷慨答应。根据1937年8月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孔苏联陆续供应中国大量武器军事装备,当年即运来战斗机72架,轰炸机54架,侦察机20架。 那时,苏联军援物资都通过新疆入境,再转运到兰州。已升任空军驱逐司令的高志航,奉命率队赴兰州接运飞机。苏联援华战斗飞机为伊尔-15式、伊尔-16式,这些飞机体型小,机翼短,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比日本“九五”、“九六”式性能还好。看到这些锃亮崭新的战机,高志航和伙伴们多么高兴呀! 换用新的飞机,要熟悉它的性能,掌握它的脾气。为了熟练地驾驶这些飞机,高志航和他的伙伴加紧试飞,飞航程,飞速度。兰州西北地区与黄河长江下游一带的地形气候条件不同。那里深秋天气,已很寒冷,风沙又很大。一些山很高,山顶常年积雪,辨识地面目标有难度。高志航迎着恶劣的天气条件试飞。他想着,抗日前线多么需要我们赶紧驾着这批新战机投入战斗呀。 11月5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12日上海沦陷。听到上海失守的消息,高志航心急如焚。上海一失陷,南京危在旦夕。他不能再在兰州停留了,他要赶去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从兰州起飞,本来可直飞汉口,再转到南京参战,但接到命令是飞洛阳,然后到周家口待命。 从周家口到南京,航程不算长。但正待起飞,高志航接到急电:“南京大雨,天气恶劣,切勿起飞。”高志航心里多么难受,在这南京危急万分的时候,他不能前去参加战斗,他怎能安枕入眠,安咽下食? 终于等到起飞命令了。 那天拂晓,飞行员们一个个跑到机场,进入机座,飞机发动机响起来了。突然传来警报。高志航仍跳进座机。有人喊:高司令,来不及了,快下来吧。高志航沉着镇定,坚持要起飞,可偏偏这时飞机启动不了。他命令机械师扳动螺旋桨帮助启动。本来,周家口的警报就很不及时,加上这一耽误,敌机已俯冲到机场上空了。高志航听到空中有“咝咝”的声音,他判断出,敌机投弹了。他赶紧叫机械师趴到机身下。忽然一阵巨声轰鸣,高志航的座机在火与烟的雾气中消失了。 一位伟大的空军战士的生命在战斗岗位上燃烧了!一位爱国主义英雄为了民族牺牲了! 处事严谨 以身许国 高志航是一个处事严谨,律己很严的人。 为了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增强空军实力,他积极培养飞行人才。他要为国家筑起一道御敌的空中长城。他对学员和部属要求非常严格。他常对部下说:“空中作战,决胜负于俄顷之间,如不于平时养成守纪律服从命令之习惯,则临阵之际,有如散鸦,何以作战?”所以,他对学员部属日常训练抓得很紧,每个飞行动作,每次射击练习,他都要提出要求目标,亲自检查。他管第四大队纪律也很严。后来第四大队在作战中取得的战绩比较突出,与高志航的严格训练有关。 高志航还对管理军需的人员说:“经费手续,及一切应办事项,必须每日清理。因为空中作战,随时随地可能牺牲,假如一旦发生不测之事,则一切经办事项,将不免于一塌胡涂,那就对不起我们担负的职务,也就是对不起国家。”可见他处理事情多么严谨、细致。 高志航在笕桥空战立功后得到一笔奖金。他在庐山养伤期间,就把这笔奖金一万五千元如数交给了他的妻子。他对妻子说:“我平日没有积蓄,我参加空战,对你们不无顾虑。这笔奖金交给你,以备将来你们生活。” 高志航对公对私,平时都预先作好了布置,他以身许国之心早就定下了。 高志航牺牲后被追赠为少将。他身前因功曾被授三星星序奖章。 高志航是一位为国牺牲的神勇飞行员。他牺牲后,他指挥过的空军第四大队,习惯地被称为“志航大队”。人们称颂他为空军“天神”,这表现了对他无比的崇敬,也表明,他活在人们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