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出门办事觉得还是电瓶车好:停车容易、比较凉爽、没有罚单、不怕堵车。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短途交通工具。然而电瓶车蓄电池的使用或者充电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使用的好那怕每个蓄电池的寿命延长5%;试想全国有那么多的电瓶车计算下来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可减少能源消耗保护我们的环境都是有利的。 去年电瓶车的蓄电池充鼓了,为此进行了半年的蓄电池和充电器的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改进了原来的充电器,现撰文跟读者探讨。 一、蓄电池充鼓的成因 看着充鼓的蓄电池,纳闷:蓄电池的外壳用高强度的塑料制成,要使他变形,要多大的能量所产生的热量来使他扭曲变形?从蓄电池和充电器两个方面来揭开谜底。 1、蓄电池:任何产品都有使用寿命限制的。蓄电池每一次放电、充电后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回到原来的状态;总有一部分物质变成了死物质不参与化学反应,每一个轮回总要损失一点,积累下来这个可逆反应就不能进行了,寿命到了。所以对可充电的电池的寿命总是以充电、放电的次数来衡量的。研究发现当蓄电池寿命终期,表象为:正常充电一会儿就跳绿灯了(绿灯表示充满),但这车骑一会儿就无力了。 2、充电器:对充鼓了蓄电池的充电器进行解剖。空载测量电压42V、充电时测量电流 3、不跳灯和二次跳灯原理。当缺水和硫化严重的蓄电池和上述充电器的配合问题就出来了:接上充电器、 偶然发现了二次跳灯:一次对蓄电池充电,一个小时后就跳绿灯了,过了一个小时发现又是红灯了,蓄电池也热起来了。这就是蓄电池的奇怪之处:接上充电器开始充电、蓄电池端电压开始上升,充电电流开始下降,当端电压接近44V时电流降至 二、蓄电池充电特性与充电器的配合 1、蓄电池充电方案 对于蓄电池充电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电流,一个是电压。根据马斯理论,对蓄电池的充电有一条理论曲线,曲线内是充电安全区。现有的充电器其限流的大小都在 ![]() 图解:(针对 36V蓄电池)开始限电流2、对现有的充电器进行改造
![]() 买一个充电器虽然便宜,但杂牌众多,不知充电的性能和充电的方法。对已有的充电器比较了解,还是自己动手改造旧的充电器吧。根据电路板的实物画出了电路图,现在修改后的状况。改动线路说明: 1、充电程序,如图: 2、限流变换电路:原电路2脚的设定电压为0.18V(采样电阻是0.1欧姆,限流值是 3、各个转换点电流、电压的合理配置 要合理配置各点的电流及其电压,首先要了解充电器的充电特性:充电器的等效电路用E1和R1组成。E1为充电器的电动势(约为开路电压),充电器中R1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充电器是“硬”还是“软”。所谓:“硬”就是E1与端电压的压差很小时电流也能够达到设定值。像用半桥式494集成块做的充电器,压差零点几伏还能达到恒流值 充电中几个参数:恒流电流、最高充电电压、转换电流、浮充电压、浮充电流。这几个参数中,恒流电流 实验1:最高电压设定44V,充电后期电流下不来,这个充电器充电特性比较硬,电池发热,不行;实验2:最高电压设定43.6V,在退出恒流区后1.5小时之后跳绿灯,情况正常,蓄电池不发热,也充满了。另一个充电器特性比较“软”,设定44V,在42V上面就退出恒流区了。 4、实际效果:用改造调整参数后的充电器,4小时充电跳绿灯,充入电量3.8AH(与放出的电量相当),跳绿灯后电压41.4V,电流降至 三、新充电方案设想: ![]() 上图为蓄电池充电的原理图,充电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蓄电池的特性,决定了充电工作的优劣。 1、蓄电池的特性:蓄电池的等效电路用E2和R2组成,E2可视为端电压。E2和R2在充电过程中都是个变数,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E2上升,R2降低,容量增加。这里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蓄电池对电流(电荷)的接受率。蓄电池的容量是用AH来表示的,从理论上讲对于12AH的蓄电池可用
![]() 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才发觉马斯的充电曲线很有道理。实验证明:开始对蓄电池充电时电流一定要大一点,这时蓄电池对电流的接受率最大,蓄电池容易充满。
2、分步降电流充电法:采用充电器特性“硬”一点的电路,在不同的电压点位上用不同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上图)。设想蓄电池端电压小于39V(3组12V蓄电池)充电恒流电流 3、蓄电池的新旧与端电压的变化:新蓄电池开始几次充电时其端电压能上到41.5V以上,改造后的充电器能跳绿灯。在5-6次充电后充电电流在 四、网上讨论蓄电池的几种说法: 1、充电方法:有的说一天一充、有的说用了就充等等。笔者看了天能蓄电池制造企业在网上公布的几张图表,跟大家探讨一下。
![]() 假如说你每天使用电瓶车用去电量为10%的话,从图表上可看出:你5天充一次电,可使用5000;2天充一次电,可使用6000,三天充一次电,可使用6000。也就是说2-3天充一次电最合算,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最长。如果每天用量在20%-30%的话就要天天充电喽。 2、蓄电池用电量估算:以12AH、36V电瓶、180W的电动车为例,一天骑半个小时,一般骑车时的平均电流为 3、蓄电池内阻的估算:未接充电器测量端电压V1,接充电器测量电压V2,恒流电流I,估算其内阻R,R=(V2-V1)/I,如V1=39V、V2=41.2V、I= 总结:蓄电池的生产,不同厂家稍微有点不同,但差异不大。充电器生产厂家多,品种多价位也相差很多。笔者认为:三段式充电器,只要几个电压、电流的值设置合理、准确。充电的效果也不错的。笔者的设置:限电流(恒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