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海珠区有一个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园”保护区内的村庄,面积4.5平方公里,南临大学城、生物岛,四面环水,河网纵横,形似小岛,古称“瀛洲”。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是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果林面积270公顷,水网面积30公顷,是岭南最具特色的水乡,到过此地考察的地理、人文、环保等方面的专家普遍称赞――“北有周庄,南有瀛洲”。

广府第一水乡
小洲村自元朝开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广州市内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倚着河涌而建的民宅,散发着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被誉为“广府第一水乡”。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紧靠广州之肺“万亩果园”,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模样。虽然村子里很多村民建起了新楼房,但是一些古建筑和水乡的基本格局保留了下来。


艺术家们的伊甸园
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员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南非和国内许多地区的知名艺术家、众多中青年艺术家聚居此地,建立各种工作室潜心创作,小洲村已成为艺术家的伊甸园。
自从小洲村沾染了艺术家的气息之后,很多追求艺术的年轻人都扎根在这里,搞创作、开画展、开店铺……这些店家的风格大多整洁、简约,保留旧房所有能使用的东西,房子的结构重新被加固,一般进到店里,石条甚至土砖铺的地板都有,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一尘不染。

小洲村纯朴的风情,宁静的生活环境,当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关山月、黎雄才等著名画家纷至杳来,在此居住。同时,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建立了雕塑公园和各种类型的创作室,成为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是艺术家们的伊甸园。
小洲村在海珠区,虽然也是广州市区的城中村,却因其四面环水又长期没有大路通向岛外而成为一个几乎封闭的世界。大学城建成后,这里成了通往大学城的一个必经路,于是首先被美院的师生发现并陆续进驻,成为广州市有名的“艺术家村”。在这里,随处可以见到艺术家们的“家”:



也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览:


这些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里作栖息之地呢?因为他们发现这里远没有被现代生活干扰,是个不折不扣的岭南水乡古村寨:
.
古道老树枯藤

小洲村独具岭南水乡的古村风貌。小洲先民就地取材,收集蚝壳建造的房屋,俗称“蚝壳屋”,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见证着岭南的“沧海桑田”。村内古桥、古树和古建筑遍布。大量散座在村内的明、清、民国期间的祠堂、公庙、民居,如嘉告堂(即简氏大宗祠)、天后宫、玉虚宫、广州市界碑等属于广州市文物保护的古建筑,以及司马府第、三帝庙、泗海公祠、西溪简公祠、慕南祖、粤梅祖、东池祖、吕山祖、清代商业街、登瀛古码头、古寨墙等其他古建筑,明清时期的翰墨桥、娘妈桥等古桥,明清时期的花岗岩和红砂岩砌成的古井等,都得到了修缮和维护。“翰桥夜月”、“西溪垂钓”、“孖涌赏荔”、“崩川烟雨”、“古渡归航 ”、“松径观鱼”、“古市榕荫”、“华台奇石”等“瀛洲八景”得到了恢复和重塑。古树参天的绿荫深处,保存着岭南建筑风格之中的珠江三角洲典型特色的古祠堂、古庙宇、古民居,灰筒瓦脊,灰雕、砖刻,别具一格。村里晚清特色的商铺店号和“三间二过厢一天井”的特色民居,使人还可以领略到久远的商业繁华和先辈的生活起居。

小桥流水人家


老屋宗祠宫庙
.
每年一度的端午节祭拜先祖,龙舟走乡过村探亲,请柬相邀,龙船饼回礼,外出人员相约回村,万人空巷齐涌到河边观看龙舟竞渡,锣鼓喧天,鞭炮轰鸣。村民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吃龙船饭,浓郁的水乡民俗亲情,宛如欢庆盛大的节日。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刺绣(丝绣、铁绣、珠绣)仍然保持着生命力,传统的民俗民风也在延续。

.
蚝屋古井砖雕

(蚝屋墙体是生蚝壳所砌,目前仅存三户,还是因屋主举家移民没再重建得以幸存。古井为明代掘建,水很清,至今村民仍然取用)
有人把小洲说成“岭南周庄”,其实小洲的特色并不是观感上的水上人家古朴村寨(且不说河涌变得越来越脏),而是它身在现代都市的怀抱却竟如与世隔绝。进入小洲首先的感觉是恍若隔世:


小洲人民礼堂。亲切啊,想起小时候县城里的电影院。现在尚在使用,多用作村里艺术家们展览场地。

这位陈师傅现在是大名鼎鼎了。理发店只有一把理发椅,一套理发工具,陈师傅集理发、收银、老板为一身。理发椅是百年前从俄国进口的,陈师傅已在此经营37年余。当初理发两三毛钱,现在也不贵,五六元搞掂。

理发店布满“历史印记”:“凯歌”收音机、“钻石牌”电风扇、“三洋牌”录音机、“日立牌”小彩电等等,都是上世纪的大件。墙上到处是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陈师傅还要贴上“现役”班子。瘾?

新开的小小咖啡馆,也要拿出老爷物件做摆设。

河涌边榕树下打牌下棋的村民

渔家人的水边生活

这家小店的年轻老板非常腼腆,却深得大家喜爱。想象他在其他地方会被如何欺负,叹一声这里真好。【“减压(鸭)咖啡店”,摆了很多鸭子玩具等你去“减”】

老榕树的魅力

艺术家的鸟巢

老地砖和藤椅

老艄公的家私(船木制)
.
有故事的老砖墙

小洲村还有一个亮点“猫”,走在大街小巷总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猫,当然还有工艺品猫,惹人爱。


这里不像广州其他的城中村,显然经济方面要落后很多,多数房子没有重建、扩建,但随着“艺术家村”的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在此开课办班,目前在小洲村开设的美术培训班有五六十个,每个培训班的学生,多则七八百人,少的也有近百人,多是为参加广州各大院校艺术系每年一度的专业考试而来“临阵磨枪”的,学生们来自广东各地甚至其他省市,这里快成高考村了。村屋租金不断上涨,也不断有村民开始扩建房屋。这使得最初来到这里的艺术家们感到不安了:原来古朴、宁静的小洲村还会存在吗?


外来人的大量进入肯定会导致淳朴民风的丢失,这块牌子用语实在好玩,但反映出些许无奈:

显然政府已经意识到小洲村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性,也提出要“打造”水乡文化,但这不免会使小洲村沦为符号。
无论如何,请至少不要破坏小洲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及节奏。





快过年了,小洲村的艺术家也有小小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