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武陟妙乐寺塔的调查报告

 laoxuesheng 2013-08-15

关于武陟妙乐寺塔的调查报告

 

根据孙立坤市长对武陟妙乐寺塔进行调研的指示精神,市教育局在第一时间组成了以党组书记、局长马秀泉为组长,副局长郭宪武、白战海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市教科所组织力量对武陟妙乐寺塔进行认真调研。同时,为确保调研的质量和水平,特别邀请了对焦作地方史、教育史有深入研究的河南理工大杨玉东教授和焦作师专程峰教授全程参与指导。通过查阅有关网络信息以及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到现场考察实物;与文物局领导及文物管理人员以及当地群众走访与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武陟妙乐寺塔的历史和现状,获得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妙乐寺塔概述

 (一)  妙乐寺塔的珍贵价值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武陟县阳城乡东张村北隅,始建于唐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重修。在河南省现存530座古塔中是唯一一座大型寺塔。
      《武陟县志》记载,后周的重建碑有这样的文字:“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众所周知,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其中中国十九处,举世闻名的法门寺为第五处,妙乐寺塔为第十五处,由此可见妙乐寺塔地位之高。该塔体为13级密檐叠涩式方形砖塔,高34.19 ,塔身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檐逐渐内敛,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身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共有17尊。其中两尊为铁质佛,其余为玉石佛,铸造、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佛学和艺术价值。塔刹为铜制鎏金,高6.74,由须弥座、7级相轮、宝华盖、水烟、仰月、3重宝珠、刹尖组成,刹柱上有铁链4根,系于塔顶四角,由4尊鎏金铜狮镇压。塔刹所有构件均一次浇铸成型,没有焊口和铆钉,工艺精湛,实为全国罕见珍品。特别是鎏金铜狮,造型独特,面部狰狞,保存完整,堪称文物精品。塔刹上还铸有建塔铭文,是为同期塔宇中所仅有的。该塔明显地表现出了唐塔向宋塔的嬗递关系,也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宗教史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千余年来,虽历经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但塔体及木结构保存完好,妙乐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之一。五代历经50余年,现存砖石塔甚少,大型寺塔更是凤毛麟角。故该塔为全国罕见的五代大型砖塔,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19636月,妙乐寺塔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6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的东北20处,原有宋朝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塑立的巨型石经幢,由13节组成,高约7,幢顶雕刻有4大护法神、仰覆莲、妓乐,幢座雕刻有8力士、8舞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据说,现也埋在院内陆下。

   (二) 妙乐寺塔修建的历史背景
     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卷四“舆地·古迹”武陟县部分记载:“舍利塔,在县西十一里张村。按:唐时建,五代后周显德二年重修。侍御苏允平有记,今字迹磨灭,不可考矣。”根据这条记载,可知此塔初建于唐,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对它进行了重修。

   塔的修建,是在唐末至五代后期两次大规模的废寺活动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一是唐朝立国以来,历代君主都对佛教以极高待遇和大力提倡,到了唐敬宗时佛教势力日益膨胀,逐渐威胁到封建统治,而唐武宗本人又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因此他即位后,便开始筹划砭佛。会昌二年(842),武宗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四年(844)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五年(845)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毁佛运动。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46百余所,还俗僧尼265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同时还“勒大秦穆护、祆三千余人还俗”,以使“不杂中华之风”。(《旧唐书·武宗本纪》) 武宗死后,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继位以后励精图治。由于宣宗曾当过和尚,所以一改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根据上述史实,推测妙乐寺塔可能就是始建于唐宣宗时期。  二是五代周世宗在显德二年(955年)4月下诏,严禁私自出家,对全国佛像进行大规模清理。当年废寺30336所。  显德二年五月,“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即只有国家认证的寺院才可存在,私办的被废了(《新五代史》)。可见,重修妙乐寺塔,恰恰正是在后周为了限制佛教的发展而大拆佛教寺院、寺塔时因为“敕额”的原因,才幸免遇难而得以重修。

当地另有传说,显德二年,周世宗力排众议,率军亲征后汉,在高平大胜后汉军。周世宗率军北上山西时,路过妙乐寺,并在此休息。高平大捷后,为纪念这场关乎后周存亡的胜利,就重建了妙乐寺塔。

也有说建塔年代可能在唐代以前,甚至远溯到法门寺初建时的东汉末年。但需进一步考证。

(三)妙乐寺塔和妙乐寺

据本地民间文化爱好者撰写的《妙乐寺的由来》,从寺名上讲,认为“妙”字取于佛教经典《妙法莲花经》的第一字,“乐”字来源于“极乐世界”的第二字,意思是熟读、感悟和忠实于佛教经文,便可修成正果,圆寂于极乐世界。

唐宋嬗递之际,当时妙乐寺已有相当规模,传说那时寺院容有寺僧一百多人,每天香客如潮。为此,又在寺西北再建百亩大小的“配寺”,专门供于全寺僧人的起居和招待远方香客。历史上的妙乐寺建筑雄伟,布局完整合理,有山门、大殿、配殿、钟楼、碑廊、经亭等古建筑,与寺塔交相辉映。不幸的是,抗战期间,日寇于1939年扒开了沁河大堤,随即水淹沁南,其后国民党伪区长孟新吾又再次扒河,波涛汹涌的洪水肆虐地将整个寺院夷为平地,泥沙於没3米深,眨眼之间寺院全毁,唯塔独存,塔门也被淹没,底部受到严重侵蚀。
   
 (四)历代保护
    
妙乐寺塔建成后,历代朝廷对其几次进行大规模的洗塔:宋皇佑五年(1053年)洗塔;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冬十一月十六日洗塔。四十一年(1613年)塔东南隅坠下了一角,万历泰昌天启至崇祯元年(1628年)进行了多次修复;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月二十日,塔东北第八级坠一角,康熙四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又开工对妙乐寺塔进行了维修。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塔的维修和保护。1960年,省文化厅拨专款将塔底部包修。1993年,省文物局拨专款十五万元,由省古建所对该塔进行测绘和维修。目前,武陟县政府在此建立了武陟县妙乐寺塔文物管理所,直属县文化局管理。为加强文物保护的“四有”工作按上级要求已全部完成。1989年根据省政府豫政文(1989215号文件要求,划定了保护范围,树立了界桩及保护标志牌;1993年完成了建档工作。2003年塔周围建起了围墙。2006921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秘书处印发[文物保函批文]文物保函[2006]1077号 关于武陟妙乐寺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立项的批复,使该塔保护工作掀开新的一页。201139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王晨在文化、旅游、宗教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专程对妙乐寺塔的保护开发进行了调研。

二 、 妙乐寺塔现状

(一)目前、塔体完好,塔门以及一些碑刻仍被淹埋在地下。但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进入8月以来除游客外还有省人大、省旅游局和国家发改委领导分别光临。

(二)塔下每月逢五、逢十有集会,附近老百姓聚集到此,买卖农副产品,热闹非常。每年正月十四到十五,是大型庙会,各种活动均有,接连唱戏三天,吸引大量老百姓参与。

(三)已请省古建研究所编制妙乐寺塔的保护和整体规划维修方案,目前已基本完成,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进行立项,现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资金,予以保护和维修。

(四)在焦作市和武陟县领导大力关怀以及圆融寺等有关方面积极努力下,“妙乐寺”复建工作已经启动。在妙乐寺塔建设控制土地范围之外,现场已基本建好复建指挥部办公室所用简易用房。

三、目前存在问题

1.妙乐寺塔文物管理所是保护该塔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了保护该塔的重大责任。但仅有机构和编制,却没有办公场所,没有办公设备,甚至连电话、电脑、监控等基本设备都没有。

2.塔周边环境较差,塔体需洗刷;塔四周的围墙内土地,还没有给群众明确说法和任何补偿。只是协调临时征用。

3.从焦作市出发沿塔南路到妙乐寺塔,一路没有任何旅游路标,不便游客前往。据说从新乡、郑州、洛阳过来同样没有旅游路标。

四 建议

1.尽快协调解决文管所办公场地和设备,尽快安装监控设备,加强日常保护,防止被盗和破坏。特别在当前一些不法分子依然活动猖獗之时,更不可掉以轻心。

2.围墙内土地牵涉周边四个村的农民,有关部门应有明确处理意见。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3.加强协调,使“武陟妙乐寺塔整体保护维修规划”能早日落实。

4.武陟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更凸显河文化特色,建议加强旅游环境资源建设,充分关注武陟县县城周边旅游资源。将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明清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阁、风格奇特大气无比—东岳庙、祈雨龙文化圣地—青龙宫、五代古塔—妙乐寺塔等县城周边特色景区与诸多历史名人故里、美丽神话董永与七仙女以及黄河湿地旅游和毛泽东视察过的人民胜利渠渠首整体规划,积极引资,改善环境,提升档次,选点定线,加强宣传推介,增设路标,方便游客前往。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创造精品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作用。

 

附件1  调查组成员

附件2  照 片

 

 

                            

                        二○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1 

妙乐寺塔调查组成员

 杨玉东 河南理工大教授

  峰 焦作师专教授

慕小永 焦作市教科所所长

梁振宇 焦作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本文执笔)

 

 

 

 

 

 

 

 

 

 

 

 

 

 

 

2   照 片


 

 

 

  西


 

                     塔东北

塔 东

 

塔东南

                                                

 

 

 

塔 顶

 

 


 


 

  

檐翼铁蹲狮

 

 

 

 

 

 

 

 

 

 

 

 

 

 

 

 

 

 

 

 

 

 

 

武陟东岳庙五龙池

 

 

武陟东岳庙

武陟千佛阁

武陟青龙宫

嘉应观

嘉应观龙碑底座

武陟何塘祠

 

妙乐寺塔庙会

青龙宫庙会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