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D技术和“柳枝接骨”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8-15

3D技术和“柳枝接骨”


  □李思源
  最近科学技术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东西就是3D技术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个电脑爱好者,卅年前在3D的“前身”2D——平面“线切割”技术上有所体会。那个时候根据计算机程序加工的零件都是平面或是可以平面化处理的,在一个圆柱管的侧壁上打洞之类的问题已经算是很立体的了。当我看到3D“打印”出来惟妙惟肖的立体零件、服装、食品、建筑材料和人的耳廓模型后,立刻想到少年时代亲眼目睹过的一次“柳枝接骨”——
  同伴的父亲被车轮辗得上臂粉碎性骨折,西医说要截肢,家里人哭得死去活来,因为穷,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哪儿来钱付医药费?何况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一只手怎么养家啊?这时人们请来了一位老和尚,他锯了一根柳树枝,削成伤者的手臂骨的形状,给患者服了麻醉剂后把手臂划开,把“柳骨”换上去,再缝好。第二年,当我再到他家去的时候,看到他父亲正在用当初那条伤臂劈柴时,简直惊呆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可能由于当时时间太紧,“柳骨”削得比较粗糙而致手臂的两头突出得不太好看。
  后来,当我把这件事讲给一些老中医听时,他们大多表示肯定,有的也目睹过这门绝技并说“柳骨”上还搽有药水,这种药水会使柳枝像结石那样钙化。这事从有记载的清朝《金针度世》和《伤科补要》算起,也至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也有人表示怀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此事就根本没有被再提起过。
  最近有中医界的朋友欣喜地告诉我: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柳枝接骨”又开始受到了重视,获得科研基金的资助了。如果上面讲的“柳枝接骨”还能完整地发掘出来并结合3D技术的话,那春天俯拾皆是的柳枝将给成千上万个骨科病人带来多大的福祉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