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塑造自我(附照片)![]() □艾米·卡迪
这是一个免费的人生窍门:改变自己的姿势两分钟——多少人正蜷缩着自己?弓着背,翘着二郎腿?或是双臂环抱? 关注自己的肢体语言,并尝试有所改变吧!这会让生活变得很不一样。人们习惯于以肢体语言相互评判,但常常忘了,他们的想法、感觉、心理,都会受到自己肢体语言的影响。 人们真的很在乎他人的肢体语言,一次尴尬的互动,或是一个微笑,轻蔑的一瞥,或是一个奇怪的眨眼,甚至是一次握手,都能让人们讨论数周。 在社会科学中,肢体行为是一种用以沟通、互动的语言。社会科学家们花了许多时间来求证肢体语言产生的效果。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肢体语言预测生活中的某些结果——哪个人得到雇佣和升迁,或是被请去吃饭约会。 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员安贝迪的实验显示,当人们观看一部30秒的医生和患者互动的无声片段时,他们对医生善意与否的感受可预测将来这名医生会否被告上法庭。这和医生能否胜任工作毫无关系。更戏剧化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亚历克斯·托多罗夫表示,我们对政治人物脸部仅仅1秒钟的判断,就有70%的概率能预测美国参议院和州长的竞选结果。甚至在网络世界中,在线聊天时用的表情符号都能帮助你从交流中获得更多反馈,所以——千万别弄巧成拙。 作为一名在商学院上课的社会心理学家,我不可避免地对权力和支配领域的肢体语言表达感到兴趣。 权力和支配领域的肢体语言表达究竟是什么?在动物王国,它和扩张有关。动物会尽可能地展开身体、占据空间。不仅灵长类动物如此,人类也一样,无论是长期占据权力顶点的封建帝王,还是只在某个时间点感到充满权力的人,像越过终点线、张开双臂庆祝的短跑运动员。后者尤其有趣,因为它展示了权力的表达是如此普遍和悠久。研究显示,无论是视力良好还是天生视障,当人们在越过终点线时,他们都会张开双臂庆祝——双臂呈V字形朝上,下巴微微抬起。这是一种天然的自豪的表现。 当人们感到无力时,行为则相反。他们会封闭自我,把自己蜷起来,甚至最好不要接触任何其他人。这再一次证明了动物和人类行为的相似性。当人们感到有力量时,他们就会迎合他人动作,而当他人更有力时,人们则会倾向于蜷缩自己,并作出相反的举动。 在课堂上,我发现MBA的学生就很会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有些人就像统治者一般,在上课前走进教室,一屁股坐在正中间,似乎想占据整个空间,他们坐下时,会展开身体,笔直向上举手。有些人则不然,他们坐在椅子上看上去萎靡不振,屈臂举手。这和性别差异也有关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无力。同时,这也和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有关。在MBA课程中,课堂参与度占总成绩的一半。因此,商学院一直为此伤脑筋:刚入学时男女生是不分轩轾的,而成绩出来后却有明显差异。 我开始思考,让这些学生在行为上“假装”参与是否能让他们感觉更有力? 我在伯克利大学的主要合作伙伴,达纳·卡尼和我一同进行研究:“假装”是否能通往真正的成功?一个人能否通过“假装”一小会儿,然后体验到更为有力的行为?肢体语言会影响别人的看法,但是否也会影响到自我感觉?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有据可依的。例如,人们高兴时会微笑,但是,如果叼着一支笔练习笑容,人们也会感到开心。行为和心理是相互作用的。对于力量而言同样如此。当一个人在“假装”有力时,这种行为也会反过来令他真的感到有力。 心理状态会影响肢体语言,相对地,后者也能影响心理。心理指的是想法和感觉,以及组成想法和感觉的实际物质——荷尔蒙。 有力和无力的心理差别在哪儿?前者往往果敢、自信、乐观,在打赌时也觉得自己会赢。他们更倾向于抽象思考,更敢于冒险。实际上,两种不同的荷尔蒙造成了这种差异:睾丸酮,支配型荷尔蒙,以及可的松,压力型荷尔蒙。 在研究中发现,灵长类雄性首领总是有着高浓度的睾丸酮和低浓度的可的松。在人类中,相同情况见于强有力的领导人。人们过去只关注睾丸酮,因为它代表了支配,但有力与否在于你如何应对压力。在灵长类动物的金字塔中,如果一个领导想要掌控这个种群,或是取代原先的首领,几天之内,它体内的睾丸酮会大大上升,而其可的松会大大下降,这就证明了身体可以影响心理,至少表面看来如此。 同样,角色转换也会改变心理状态。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两组实验对象分别保持有力或无力的姿势两分钟后,取出他们的唾液,再保持原先的姿势,随后进行赌博,最后再取出唾液。我们发现,选择何种姿势影响着风险承担能力。当处于有力姿势时,86%的人会选择赌博,而当他们处于无力姿势时,则只有60%。前者的睾丸酮会提高20%,后者则会下降10%。前者的可的松下降25%,而后者则上升15%。两分钟的姿势就会让荷尔蒙发生改变,从而令一个人变得果断、自信、自在,或畏缩不前、与世隔绝。肢体语言确实掌控了人们对自己的看法。 维持数分钟的姿势,是否真能令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呢?如何在实际的社交生活中应用肢体语言呢?比如在被人打量、同学聚餐、演讲、或是工作面试时。 以工作面试为例,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让实验对象保持有力或无力的姿势两分钟,然后进行5分钟的高压力面试,在整个过程中,面试官将没有任何反馈。实验结果是,面试官在不知道实验的情况下观看录像,他们会倾向于录用那些摆出有力姿势的人。这和演讲内容无关,而是他们在演讲中的存在感。他们真实地表现自己,毫无芥蒂。 当我告诉人们身体改变心理,心理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时,他们都不相信,认为这不可能。我就对他们说,“假装”直到你成功。19岁时我遭遇了一次车祸,头部受重伤,并得知自己的智商下降了2个标准差。我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时,认为自己不应当在这里。在第一次演讲的那个晚上,我觉得根本做不了。直到有人鼓励我,你一定要继续“假装”下去,直到这件事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后来,我自己上课时,遇到了一个整学期都没有在课堂上说话的学生。那个学生很挫败地对我说,我不应该在这里。于是我鼓励她:“你应该在这里,而且你会发表最棒的评论!”结果,她真的在课堂上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几个月后,这名学生不仅“假装”成功,而且已经融汇贯通,整个人脱胎换骨。我想说的是,“假装”到成功还不够,要让“有力感”一直融入到骨子里去。 小小的调整可以有大改变。我想建议每个人:在下一次紧张的评估前,在电梯里、房间里,改变两分钟姿势,提升睾丸酮,降低可的松,千万别留下“哦,我没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的遗憾,而是要做到“这就是我想让他们看见的自己”。 (作者为哈佛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