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天籁 ——走进侗族大歌之乡小黄

 LAOSUI110 2013-08-15

感受天籁

——走进侗族大歌之乡小黄

“小黄”这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地名,它似乎应该是单位小伙或邻家姑娘的一个简单称谓,然而,它的的确确是黔东南地区的一个处在深山中侗家山寨的地名。作为一个山寨之名,“小黄”这个名字也实在是太普通了,当然,你如果知道,就是在这个有着极其普通名字的山村里唱出了走向世界的侗族大歌就不会觉得普通了。其实这个不太普通的山寨素来就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的称誉,小黄寨无论的男女,不分老少,人人都会唱,个个也都爱唱,爱唱这古老的有着多声部曲调的侗族大歌。山寨以歌传声,以歌闻名,因而也就有了“侗族大歌之乡”的扬名。古老的多声部侗族大歌,让人多少感受到了些神奇;普普通通名字的小黄,也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神秘。走进山寨,去聆听这名扬世界大歌的神奇,走进小黄,去感受、去触摸这青山环抱绿水长流侗寨的神秘。

    来到真山、真水、真性情的黔东南,苗、侗的民族风情比比皆是,而“侗族大歌的传唱却是唯一,“侗族大歌之乡”——小黄的侗家山寨之行成了必须。从都柳江畔的从江县城驱车二十多公里走向小黄,沿线好山好水的精致,让人忘记了路途的颠簸,尤其经过一个叫“拔沙”侗寨,山腰路边偌大的吊脚楼群鳞次栉比的排列,寨中楼间几座鼓楼横空突兀的挺立,虽然是匆匆的一闪而过,也仅仅是惊鸿一瞥,还是让我初步领略了侗家山寨的美丽,使我对小黄之行更充满了期待。

    转过一个大的山弯,一座极具民族特色的侗家门楼和风雨长廊横亘眼前,门前矗立一块巨石,正面镌刻着四个鲜红大字:“侗族大歌”,侧面是两个略小的字迹“小黄”。充满期待的小黄终于到了。汽车穿寨门而过,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街中,这里确实是个充满神秘、神奇的侗家山寨,四周青山环抱,溪水穿寨绕行,百十栋吊脚木楼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山水相连,整个山寨显得格外地安静和谐,只是有些混砖结构的房屋混杂其间多少有些刺眼,破坏了这一和谐,但是,总的看起来这个山寨还是极富有诗意的。

    山寨中流淌着的是一条叫小黄溪的溪流,溪水横断正街,上面架设着一座典型侗寨风格的风雨桥——花桥。花桥是侗寨的三宝之中的其中一宝,上镶有极具民族特色的雕花刻画,桥两侧有栏杆、长凳,形如游廊,桥顶端盖有黑白相间的小瓦,遮风避雨,瓦脊之上建有多角宝塔形的楼亭。花桥不远就是侗寨的三宝中又一宝——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中一种风格独特的建筑物,鼓楼的建筑,卯榫相接,不用一根铁钉。下部一般都呈正方形,上面瓦檐呈多角形,飞阁重檐,层层而上,形似宝塔,高耸寨中,巍峨庄严,气概雄伟。这也是区别侗村苗寨的典型建筑,是侗族同胞用来聚众开会、休息娱乐的场所,特别是逢年过节,鼓楼前的广场就是侗族同胞唱歌跳舞的最好场所。侗族的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较大的寨子多到四、五座以上,小的也有二、三个之多。

小黄的正街路边就有三座高大的鼓楼,三座鼓楼尤以街心广场的鼓楼最为优美壮观,主要是街心广场足够的大。这里无疑是小黄村的政治文化中心,石板铺就的地面,中心点大圆。是鹅卵石摆砌的一个三鱼吉祥图案。这是侗寨人们在节日庆典时,身着盛装,以歌传情,用歌讴颂盛世丰年——倾唱“侗族大歌”的最佳之地。非节日庆典难以重现这“侗族大歌”,也就是这侗族三宝之中的最后一宝的演出盛况。我们的到来既非节日,也无庆典,看来是很难聆听着极具民族特色的“侗族大歌”了,心中多有不甘,寨中四下奔走,坐鼓楼长凳,穿花桥长廊,走吊楼长巷,观民俗风情,觅“行歌坐月”,看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博物馆)。这里侗家民族特色的东西随处可见,侗族民族服饰更是村民的日常着装。我们三十多人的队伍撒向街里并没有引起村民的注意,照相机的随意狂拍也并没有引起人的反感,看来小黄经过多年的游客和驴友的熏陶早已是处乱不惊了。

寻觅大歌,听说花几百元也能听一下缩水的侗族大歌,室内的演出,场面的拘谨不是我们期望的。正当我们苦苦地寻觅商谈时,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一个录像客组织了一场场面较为盛大的侗族大歌表演。大好消息,蜂拥而至来到进寨口花桥边的鼓楼旁,这座鼓楼是这次侗族大歌表演出发点,也是侗族大歌的表演地。参加表演的罗汉(男青年)们要从这里出发去寨子中迎接参加表演的姑娘们。

这些参加表演的罗汉们,说是青年,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一些脸上刻满沧桑的老男人。罗汉们先在鼓楼边集合,分别弹起了琵琶和牛腿琴,吹响了芦笙和芒筒。长长的大街上响彻了高亢的芦笙声,紧接着震天的火铳响起,人们簇拥着罗汉们走向了寨中,穿过街心广场,下至小黄溪岸,跨过溪上的另一座花桥,来到姑娘们的聚集地,一座溪水对岸高地吊脚楼建筑,芦笙稍停,罗汉队伍里一个健朗的小伙走上高台,走进姑娘中间,这些姑娘中也有不少是已过盛年的妇人们,不过她们每一个都艳花带顶,侗族盛装,道也鲜亮几分。健朗小伙在姑娘队伍中不知说了、做了什么?姑娘们一阵骚动,涌出了室外,随着一声吆喝,罗汉们的音乐又重新响起,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姑娘媳妇们鱼贯走下高台,加入进了罗汉们的迎接队伍,队伍顷刻间增加了十分靓丽的色彩,一时芦笀齐鸣,钟鼓和,乐声是更加响亮。大队开始回走,不过绕行的是另一条路,来到正街音乐之声更显欢快,吹芦笙的罗汉们更是吹着芦笙随乐欢舞,姑娘娘媳妇们行进在队伍里满脸是幸福的洋溢,陪伴姑娘的罗汉小伙们也是喜形于色,有三个罗汉还在队伍中玩起了勾肩搭背的游戏,幸福之情,欢乐之意溢于言表。这就是“侗族大歌”的开场白表演。

    队伍回到了开始的出发地——花桥鼓楼,参加表演的罗汉们和姑娘们也在队伍的行进中汇齐了,二十位花枝招展的姑娘,和二十位身着盛装的罗汉都陆续走进鼓楼,两排长条大凳紧围鼓楼的火塘中心,姑娘罗汉分开相对而坐围成一个大圈,最精彩的侗族大歌的对歌表演就要开始了。姑娘队伍里一人起头开始领唱,随后多声部的男女合唱自然跟进,丝丝入扣的配合,天衣无缝的链接,时而能听到高亢宽广的音域,时而能听到低沉悠扬的吟唱,在这里和声在准确随意中慢慢收起,旋律又在自由奔放里逐渐激昂,姑娘们的歌声清纯如水,慢慢注入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田;罗汉们的声音浑厚如山,似能穿透天地万物,给人一种神奇的享受。到底是一方灵秀山川之物,能渗透我们这些匆匆而来,又会匆匆而去行者的灵魂,小黄人用他们的悠悠大歌,一次又一次地洗刷我们骚动的心灵!

    在这里我虽然听不懂一句歌词,但,仍无妨这天籁般的声音把我带到那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听“天籁”之声的绕梁流转,仿佛听到鸟鸣叫的吱响;仿佛听到山的呼唤,荡;仿佛听到了林涧流水的潺潺,仿佛听到了虫蠕蛙动的啾啾听歌如斯,沉静期间,女歌男和,男歌女应,高亢悠扬不是在不经意间自自由转换,感受到了大歌之中多声部的奇妙组合,感受到了和声的完美协调,感受到了格调的柔和委婉,感受到了旋律的曲雅优美,也体会到了小黄人饭养身,歌养心之说的是真切含义,这美妙的“侗族大歌真应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天籁神曲。

    大歌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不仅我们听的如醉如痴,就是天天能听到,天天接触大歌的小黄村民也有不少紧紧围绕鼓楼听得痴迷如初,其中就有不少的小姑娘们。看得出他们、她们是真心喜欢这天籁般的侗族大歌”。和村民们攀谈知道了, 小黄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的由来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非常爱唱这“侗族大歌据说村里不仅有姑娘队、罗汉(男青年)队,亦有娃娃队和老年队。在这里真正是饭养身,歌养心,人们以唱歌为乐,以唱歌为荣。小孩从呀呀学语起,父母就开始教他们唱歌,很多侗族女童从5岁就开始与伙伴们一起自由组成歌队,请公认的唱得好的歌师来教。歌师对歌队进行严格训练,她们除了田间耕作、家务劳动外,整日带着歌队,直到这群女孩子长到十七八岁出嫁为止。在小黄,没有一个儿童不进歌队的,不论男女,婚前经过十几年的训练,婚后仍在歌队,直到年迈唱不动为止。不少家庭三代人都分别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歌队里,这些歌队在鼓楼里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悦耳动听侗族大歌,古色古香的侗家山寨这里就是闻名海外侗族大歌之乡——小黄,来这里吧,来到这里你一定会感受到山寨的清脆与雄浑,感受到山寨的风啸与流水,更能感受到天籁般声音的“侗族大歌,小黄侗寨绝对是放松心灵的好地方。

                         

                               二○一三年八月十五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