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说: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今天下午,雷公一直唱着不明何意的歌,就是不下几点雨。我在等雨的焦虑中,慢慢懂得了我国民谚的真理性和实践性。 毫无规律可循的雷声伴着装潢机器的阵阵轰鸣,搅得人心烦意乱。我不得不停下自己的创作思绪,也来寻求一下逍遥,也来迎接一下姗姗来迟的甘霖吧。就如楼下广场上的迎雨人一样: 楼下广场上喜悦而聚的人们,鸟雀聚会般地叽喳不停。小孩在漫无目的地互相追逐着,即使追到对方,只轻轻“嘿”笑一下,放开对方,又重复着追赶起来。我惊讶于孩提时代的天真无邪了; 大人们大都在议论天气,猜测着天公的脸色和心情,他们的嘴巴在说着,眼睛却不断瞟着玩耍的孩子,生怕孩子遇到什么意外。我笑他们的愚和可笑,距离孩子那么远,还能保护孩子头脚的跌摔吗? 几个半大的男女少年,三三两两地簇拥在一块,显得那么的如胶似漆,原来啊,他们在玩弄着手机或者在打着游戏。 只有那偶尔走在广场边上的大姑娘们,才是最安稳、最亮丽的风景线,她们那窈窕的身姿在薄如蝉翼的裙衫的衬托下,格外的迷你多彩。让广场上的你我他,发生瞬间的电流短路。 几个穿着大型裤衩,光着脖子的小伙子,本来是吹着口哨,叼着烟头,懒散地伸着腰,无所事事的。然而,姑娘的相继出现,勾起了他们的情绪。他们的目光一律齐刷刷地转向风景线,又齐刷刷地互相凝视,揣测着谁是最想结交某位姑娘的色狼。他们即使装着不看姑娘,也总是从低头、弯腰的瞬间偷窥着姑娘,他们的形象,确实叫人难受。 雷声还在轰鸣着,天上的乌云挤得愈来愈紧,愈来愈浓。风在地面上方向不定地吹刮 ,我知道,那是高楼大厦的阻隔效应。眼望着,几粒豆大的雨点捶向了地面,大雨——大雨——就要来了!广场欢呼了;楼窗欢呼了;道路上的一切欢呼了。老人伸出了双手,在捧着雨点;小伙张开了大嘴,在吮吸着雨点;姑娘伸出了手臂,在感应着雨点;小孩们跺着双脚,在地面上数着雨点。一切是那么的幸福和欢快。笑声和雷鸣声唱和起来了。我也躲进了房间双手合十地感谢上天,蒙着双眼制止着那感动的热泪。 当广场上笑声消失时,我害怕了,怎么啦?难道雨走了?当广场上的欢呼声不再热烈时,我得到了万千的肯定了,雨,还是走了,就这样吊着人们胃口地狠心地走了。 我又想到了民谚——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于是,我呐喊起来:雷公啊,你哪天能不再唱歌,让久别的雨点洒向楼顶,洒向地面,洒向人们的心田呢?因为,生长的禾田需要雨点!干涸的塘库需要雨点!燥热的工矿之地需要雨点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