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城市群“中考”晒分 长三角仍是最重要经济区

 zhbin630 2013-08-16

目前,中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地区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均大幅回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区在危机中则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中考”答卷。

  长三角,仍是全国最重要经济区

  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企业独领风骚。这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近10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包括万向集团、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名列全国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16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861.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多亿元,GDP平均增速达到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长三角经济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区域,其定位在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桥头堡。其辐射影响不只在于长江出海口这一个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整个沿江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

  陈秀山对记者强调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价值,“长三角这个经济区,其产业配套能力与区域联系机密程度都是一流的,是我国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它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中的延伸,其价值是其他地区所无法取代的。”

  目前国家正在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双核心概念。并且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使上海逐步形成一个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16城市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626.73亿元,同比下降0.5%,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了22个百分点。工业虽然大幅萎缩,但服务业却一跃而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陈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服务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耀认为,“从二战以来,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其标志在于第三产业的国民生产值,占社会的70%以上。如德国曼彻斯特等原本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现在也转变成为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那么从产业演变规律,以及国际经验来看,国民收入的提高必然导致产业格局的演变。”

  对于目前这种第三产业上升的格局,陈耀表示“这是一个早就该发生的事实”。陈耀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应该早就完成第三产业的结构革命。上海市至今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在50%左右,转变速度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我们的观念上。这一地区的战略目标要坚定地定位为以三产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原本倚重或者说并重的第二产业,逐步外包给周边的地区,让这些地区的经济也能更进一步提高。”

  珠三角,冲击后的战略转型

  相比长三角的经济坚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下面对了重大挑战。今年上半年,珠三角9市GDP总量仅为14222亿元,GDP增幅为7%,远低于长三角GDP总水平。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仅为3.3%。有“珠三角小虎”之称的东莞今年上半年GDP为1690.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6%。

  陈耀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之下,外需降低对以外向型加工制造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强烈冲击。

  然而,在工业衰退的情况之下,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一样,表现出了服务业猛烈增长的态势。然而,对于这一地区来说,三产的增长并不能改变其目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

  陈秀山表示,虽然珠三角地区的加工产业受到冲击,但是在目前条件下,一下子放弃出口型企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是不可能的。

  陈秀山说,“第三产业是以第一、第二产业为基础的。现在所说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不可能脱离第一、二产业独立存在的。只有当前两个产业充分发展之后,第三产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而目前,珠三角地区经济完全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条件尚未成熟。这一地区目前要做的就是‘苦练基本功’,提升技术水平,改变中国产品的‘价廉物不美’的国际声誉。”

  陈耀对这一问题也抱有相同的观点。陈耀表示,“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之下,外需萎缩,国家也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观点,但这是基于保增长、促稳定的基础上的。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外需要完全转向内需。而且内需的刺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经济再发展三四十年,达到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内需更加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它的经济不可能完全脱离国际市场。而在将来,外需对经济的影响会更加重要。”

  环渤海,后来居上双核心

  环渤海地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则有异于其他两地,实现了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增长。

  环渤海经济圈5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大放异彩,与长三角相比几乎不相上下,也远远超过珠三角。其中,天津市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5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2%,居全国第一。

  以重化工业闻名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服务业也由长期以来的“短板”变成“亮点”。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今年上半年,辽宁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996亿元,增长12.5%,高出全国4.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21.2%提高到37.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此外,服务业地税收入占辽宁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已达到63.7%,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陈秀山认为环渤海地区此次经济突显异彩,有两大原因:其一在于该地区发展晚,资源和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较大,外向型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其他沿海区域;其二则是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影响,该区域居民对于内需的消化能力更强所致。

  陈耀则对这一地区服务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不同于上海一直将工业抓在手中导致周边地区不满的状况,北京早早地将工业带外扩,形成“北京提供服务,周边工业生产”的模式。北京的服务产业得到了周边地区的有力支撑,使得整个环渤海经济区形成了一个产业的良性互助而非恶性竞争。

  陈耀表示,支撑服务业发展的三要素——制造业的充分发展;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条件;面向全球市场,资源全球调配——在环渤海地区都已实现,自然使得这一区域服务业得到高速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