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图】遗失的抗战面孔

 菩提树下思如泉 2013-08-1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已结束68年,那些曾经参加二战的各国老兵,都享受着来自国家和民众补偿的优渥生活和至高荣誉。而在中国,绝大多数老兵收获的承认、尊重和温暖却太显寡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已结束68年,那些曾经参加二战的各国老兵,都享受着来自国家和民众补偿的优渥生活和至高荣誉。而在中国,绝大多数老兵收获的承认、尊重和温暖却太显寡廉。(文中部分资料由关爱抗战老兵网提供)摄影/蒋晖 编辑/翁倩

杨逢钱,103岁,现居湖南永州道县蚣坝镇。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0师特务连任班长职务。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第4次长沙会战和衡阳保卫战。身受多处枪伤,现在身上还留着5颗子弹,身体很差,居住环境恶劣。

麻进荣,100岁。1935年入伍,任职于第5陆军宪兵队,长官李宗仁。在西乡塘训练3个月后,从广西坐火车经长沙、开封、郑州到江苏省李宗仁维持长官部,负责保护长官安全。随李宗仁在台儿庄作战3次,三进三退,取得巨大胜利。目前生活贫困。

唐金宏,100岁,现居湖南省双牌县平福头乡,无任何政治背景。于1943年8月自愿参加湖南永州博爱乡忠孝团自卫队当队员,豫湘桂战役时,随队多次在零陵区进行抗击活动。老人现在年迈体衰,家庭生活相当困难。每月只有政府发放的75元农村低保金。

2/8

黎福珠,103岁,广东南海丹灶人,现居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938年因家里吃不上饭,出村寻找部队,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65军157师,于广东新兴受训完后被编到机关枪连当通讯员,同年部队开拔到清远与日军作战。目前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记忆力不是很好,心愿是想要一枚纪念章。

刘元发,92岁,广东梅州兴宁合水镇罗英村人。1939年到岭南师管区,然后至昆明行营总监部。1940年加入71军,在独立步兵团当文书,后到辎重团第一营在加油站负责相关工作。经昆明干训班训练后回到71军,分配到87师山炮营担任运输排排长。在松山战役刚开始时,由后方往前线运送弹药途中遭遇炸弹袭击,腿部受伤,疗伤后归队,任71军辎重团排长。目前因高龄无人照顾,被志愿者送到广州养老院,孙辈在广州打工。

谢德华,92岁,广东梅州人。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桂林分校第17期步科,1942年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452团副营长、团部参谋,隶属于第4路军。该军先后两次参加粤北战役,奉命抵御日军由广州北犯。1944年7月,第62军奉命支援衡阳,隶属第9战区,先后参加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第62军奉命赴台湾接受驻台日军投降,谢德华没有前往。目前孤身居住在梅江区慈爱颐养院,无收入。

欧阳维正,102岁。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73军77师。参加了江西马当保卫战,到湖北守过长江,参加过第1、2次长沙会战。目前老人身患脑瘤,大小便失禁,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3/8

李水松,88岁,广东梅州兴宁人。1944年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到兴宁兴民中学报名入伍。然后集中前往江西瑞金训练,分配到青年远征军208师638团迫击炮连。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杭州训练,1946年回家务农。目前老人无低保无收入,与女儿生活在一起,长年需带导尿管。

徐隆淼,93岁,广东梅州人,现居广东蕉岭县城碧水西街。曾在黄埔军校4分校17期步科学习,1942年军校学习结束后,分配至当时从缅甸远征退回驻扎昆明的第5军,后至陆军总部第2处。目前精神尚可,但身体欠佳,腿脚不太方便,以坐卧为主,老人有农村医疗保险,但没有任何收入。

耿荫龙,97岁。1938年冬报考黄埔军校,录取后分配到贵州龙里16期2总队辎科学习。1941年,受命赴缅甸仰光抢运国内抗战急需战略物资。1949年12月,随部队在成都起义,整个后勤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在西南军区后勤学校一年的学习后,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处,参与汽车整修工作。1979年退休。目前老人腿脚稍有不便,无收入。

黄刚,94岁,湖南长沙县福临铺孙家桥人。参军后被分配到重庆,在中央宪兵第3团团部教导队任排长。1942年第3次长沙会战期间,被调回湖南长沙,协助58军鲁道源部作战,负责督战、指导,并调查宪兵内部存在的问题。1944年想返回重庆,但是部队被打散,后到54团做副官及作战参谋,54团被打散后,加入广西民团阳朔白竹指挥部做参谋,在荔浦,阳朔,永福一带打游击。目前孤身一人,无收入。

4/8

何国清,94岁,湖南永州人。曾于黄埔军校第17期学习。后任军事委员会别动军第7纵队直属中队长,少校军衔。直属中队主要负责别动军第7纵队司令部的警卫工作,也在衡阳、祁阳一线进行游击作战,采取以大吃小的战法伏击日军。老人现在孤身一人,生活贫困。

何凤祥,96岁,广东梅州兴宁人。1938年加入“河源抗敌救援会”,曾于黄埔军校桂林第6分校第17期步科学习,毕业后到12集团军第3野战补充团,后进入第4军军部人事科任参谋,参加了长沙会战,广州沦陷后驻扎粤北韶关坚持抗战。1949年回乡务农。目前老人无低保无收入,仅有每年黄埔同学会的补助。

陈惜强,96岁,广东梅州人,现居广东梅州市梅县丙村镇联和村。1942年4月26日在梅县应征入伍,后从梅县走路到韶关再坐火车到湖南。同年8月在湖南衡山补充至74军炮兵连,参加过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常德会战。目前靠捡废品维生。

青蕴金,97岁。1938年于黄埔军校武冈分校17期步科学习,2年半后毕业,分到国民革命军46军19师55团第一营营部。1941年在衡阳附近的雾山与日军作战,后转到广东廉江与日军继续作战,在海南接受日军投降。目前无收入,政府每月补贴50元。

容州,95岁。1941年在广东台山入伍,后徒步至广西柳州及贵州都匀,编入新编38师孙立人部。到昆明检查身体合格后乘坐军用飞机直达印度蓝姆茄营,于雷多训练4个月。从缅甸北部密支那出发,参加了缅北八莫战役。为新38师112团2营6连8班炮兵,后任步兵8班中士班长。从单位退休后,住在小女儿家,环境一般。

唐祖桐,94岁,湖南东安人。曾在黄埔军校汉中1分校第17期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高炮42团8连观测手,参加了太原会战,后转至国民革命军27军45师,在河南、陕西与日军作战时负伤,至今仍留有一颗子弹在体内。在军政部165后方医院疗伤后考入军校读书,一年半后再上战场,分入27军补充团。1945年2月转入第1军167师,参加了豫西会战。1950年回到原籍。目前老人身体较差,家境一般。

5/8

熊寿明,96岁,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14期交辎科,1939年毕业。桂南战役期间,任桂军46军170师参谋处见习军官,参加过昆仑关坚攻战高峰坳阻击战,1941年长沙外围汩罗河、益阳一带阻击战。1942年入缅,任中国远征军15团12连连长,1944年参加了滇西松山战役。从南宁某厂退休,目前生活暂时无忧。

吴肯,94岁。1938年参加第五战区徐州会战,任青年军团艺术总编。1939年到第四战区驻柳州,后至黄埔军校第4分校任第17期教官。现居住于广西南宁四中,是为数不多生活无忧的抗战老兵之一。

黄建忠,86岁,广西横县人。1941年8月至1943年在云南“扫荡报”当学徒,1943年10月正值16岁,满腔热血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任新六军50师150团平射炮连下士射手,参加过缅北密之那战役。1946年9月在南宁参加荣誉二师。后于徐州独立工兵第5团汽车连、四川成都辎重汽车26团7连国防部交通车队当驾驶员至1949年12月。是现在为数不多生活无忧的抗战老兵之一。

6/8

吴淞,91岁,现为湖南常德德山乾明寺释来空法师。曾在黄埔军校第17期学习,后为国民革命军10军3师9团3营战士。1938年8月16日,于孙立人军营担任上等通讯兵,1939年夏,被调到政工组,军衔是准尉附员。参加过常德会战、衡阳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目前在乾明寺出家,生活暂时无忧。

苏应权,94岁,广东佛山顺德人,所属部队为中国驻印军新6军22师65团战车防御排,任排长,现独居住于台湾省高雄市。1944年随军由印度利多出发反攻缅甸,进攻缅北时65团主攻孟关等地,1945年空运返国支援至抗战胜利。现在每年会返回顺德两次。

黄树开,87岁,常住香港。所属部队为中国驻印军新6军22师66团通讯排,任中士,与苏应权一起从韶关出发至印度参加了进攻缅北的战役。

付凡珍,女,99岁,湖北洪湖人,现居湖南岳阳县。1930年年底于洪湖经介绍加入鄂西游击总队第一支队担任通讯员,1936年随部队长征在江西吉安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围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4军,担任抗日宣传员,皖南事变后被分裂,1942年下半年于上饶铅山县加入国民党抗日。目前老人身体不好,无收入,由残疾养子照料。

张君廉,100岁,广西南宁宾阳人,现居原籍。曾于黄埔军校18期2中总队炮科学习。1937年参加了广西84军189师1105团,分在机关枪连。黄埔军校毕业后,到湖南洪江机械化学校受训半年,于昆明搭飞机到印度中部蓝姆茄训练营,在印度呆了一年时间。目前无收入,大儿子前几年过世,其它孩子或务农或下岗也全到了退休年龄。

7/8

奉天坤,100岁。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9师机枪手,曾参加过昆仑关战役,见证了中将师长郑作民将军殉国。目前老人身体状况一般,平时生活靠子女供给。

林郁奇,100岁。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广州燕塘分校步科,抗战期间被任命为广东远征军独立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参加过松山战役。目前老人行动比较困难但思维清晰,与老伴生活在养老院里。

韦万泽,100岁,广西藤县人,黄埔军校湖南武冈2分校17期学员。抗战期间曾任高射炮班班长、搜索排长、步兵连连长。参加过桂林保卫战,梧州防空战。解放战争后期投诚解放军,解放后定居南宁,在南宁第二糖烟公司工作直到退休,是少数生活无忧的老人之一。

陈明光,100岁,广东兴宁人。作为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78师工兵营第4连少尉排长参加了1?28淞沪会战,后考入广州军政干部学校、黄埔军校4分校第1期学员总队,毕业后进入独立第9旅626团,参加过潮州攻击战;在粤北会战时指挥战斗左手被打掉一截手指。后到40师师部担任中尉副员,搞后勤工作,最后到第七战区兵站总监部,负责军队枪支弹药鞋袜补给调度,其时军衔为上尉。目前老人居住在乡村地区,家里务农,十几口住在一起. 生活环境一般。

8/8

邓维敦 97岁,现居广西南宁。1933年入伍,当时在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陆军48军174师1039团医务所,1937年驻防桂林荔浦、平乐、恭城等地。七七事变后,11月上旬随部队在上海南翔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最高军衔为上尉军医。老人身体不好,目前每月有1千多元退休金,但仅够平时打针用。

郑国雄,101岁,马来西亚归侨。于黄埔军校第14期工兵科学习,因战事紧张提前毕业。之后又进南岳游击队培训班,经过短暂学习后安排到54军,在军司令部任工兵排长。目前已在广州增城定居。

宋启林,102岁。抗战期间就职于广西民团,此团曾被称为中国民国时期最凶猛的准军事组织。目前生活暂时无忧。

麦维长,102岁,广州黄埔区南湾村人,现居原籍。1937年日本侵华时,于广州西湖路附近报名参军,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62军158师473团,任职炮兵机枪班。刚参军就出发到中山石岐抗击日军,后转战粤北,抗战胜利后随部队到台湾受降。老人现在居住乡村,子女孝顺。

黄胜庸,108岁,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现居原籍。1927-1928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60师119旅357团;1932年参加1?28淞沪抗战,任团部少尉副官;1932年5月随部队回到福建,负责押送团部的军饷。后来部队解散,返回和平县老家务农。目前老人身体尚可,子孙合计110人,家族庞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