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涂料的定名和分类

 文山书院 2013-08-17
关于涂料的定名和分类

时间:2013-08-17 06:56来源:中国涂料 作者:马庆麟
    读了《中国涂料》2005年第8期刊登的赵全生先生撰写的《“涂料”与“油漆”解读》的文章,笔者很同意赵先生文中提出的“术语的定义是一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准确、科学地定义‘涂料’与‘油漆’名词在当今我国尤其有必要性,只有科学、规范的定义才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的观点。赵先生文中提出不赞成社会上将“涂料”与“油漆”拆解为两类不同产品,认为在国家标准术语的定义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的意见,笔者也赞同。笔者认为当前确有必要对“涂料”和相关名词的定义等做些基础性工作,完善标准,加强宣传,统一认识,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笔者根据个人对“涂料”和“油漆”等名词称谓的理解,谈一些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1 名词“漆”和“油漆”在我国已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它的内涵在20世纪初期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我国“油漆”和“漆”两个名词,确切地说,“漆”这一名词是最先使用的,早于“油漆”一词可能达几千年。由于漆树,还有桐树都是我国的特产,我国古代先民发现了从一种树干上采取的汁液称为“漆”,把产“漆”的树称为“漆树”。经过多年的实践,开发了采漆、制漆和用漆的技术,并不断发展。20世纪我国考古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和江苏吴江出土的用漆彩绘的陶器,都达到很高水平,这些都是5 000 年前用漆的实物,那足以证明,“漆”一词的出现要提早若干年了。古代文献对“漆”和漆器等都有记载,比如2 000 多年前战国时代的《韩非子》一书中就提到舜和禹把漆器用于食器和祭器,还有战国时代的庄周曾做过漆园吏,这都说明,距今2 000多年前,“漆”已经是广泛使用的一种专用材料的名词了。根据文献记载,至少在2 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发出利用我国特产的桐树的籽实榨出桐油的技术,桐油和大漆合用又开发出若干品种,用于装饰和保护。于是就由桐油大漆,简化演变出“油漆”一词,到600年前的明代,“油漆”一词广泛应用,如当时皇宫设有“油漆作”,至今在北京原皇城内还有“油漆作胡同”。但是在文献中广泛使用的是“漆”字,如《考工记》中说“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一直到19 世纪末期,在我国都把“漆”和“油漆”作为用桐油和大漆制成的专用的装饰和保护的表面涂饰材料的称呼。“漆”和“油漆”的含义是相同的。对一些具体产品的类型和品种则称为某某漆,如推光漆、大木漆等。“熟桐油”也是“油漆”的一个品种。
欧洲各国没有漆树和桐油,因此他们没有和我国同类型的“油漆”。欧洲国家采用草木本干性油植物的籽实轧制的干性油和一些天然树脂类(最先使用阿拉伯胶)制成涂饰材料,英文名称为Paint,是和绘画近似的意义。另外,把透明的称为Varnish。和我国传统的“油漆”本质不同。英国在1792年首先将Paint工业化,19世纪中叶以后,这些Paint的产品输入到我国,由于它们的用途和我国的“油漆”产品相同,因而将它们归入到我国传统的“油漆”一类,将它们称为“洋漆”(对Varnish特别称为“假漆”)以示区别,后来也用“人造漆”一词。对其具体品种则由其英文名译成“油”或“漆”,如Boiled Oil最初译为“鱼油”或“熟油”(20世纪40年代以后改称“清油”),Paste paint译为“铅油”,后称“厚漆”。英文名称以paint结尾的则多译为“漆”,如Ready mixed paint译为“调合漆”。但这与中国传统的“漆”已经不是同种物质了。
到20 世纪初期,我国民族工商业得到发展,于是第一个按照欧洲的产品类型结构生产的工厂在上海诞生,定名“油漆厂”,这是我国现代“油漆工业”的开端。但是,其名称是用传统的,内容则是新的,从此时起,所谓“油漆”不再是传说几千年的“桐油大漆”,而是与西方接轨的Paint类型了。新开创的“油漆工业”成为当时以及以后几十年的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当时因地区习惯,工厂虽有“油漆”、“制漆”、“造漆”等不同称呼,但都是属于“油漆工业”,“油漆化学”也成为工业化学的一个分支,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专科学校都开设“油漆化学”课程。这样从20世纪初期到60年代末的50多年间,“油漆”一词就以新的含义出现了。它继承传统,更新内涵,成为一类化工产品的总称。但是传统的“桐油大漆”却不在“油漆工厂”生产之内,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有称作“国漆厂”专门生产大漆产品,熟桐油则多还属作坊型生产。当时的辞书上把“油漆”释义为包括天然漆和人造漆两类,油漆行业主要是生产、销售人造漆的行业。按照传统习惯,油漆行业对于具体产品,无论按类型、所具特性、品种分类和商品名称都用“漆”字称呼:如按类型称调合漆、清漆、磁漆等;按其所具特性称防锈漆、绝缘漆等;按原料称油脂漆、酚醛漆等;按商品牌号称飞虎漆、永明漆等。漆字成为一个通用的名词,不再像古籍上的专指“生漆”一类。有一点就是其前面都有限定的词,很少见单用“漆”字,这是多年习惯造成的,也影响到后来。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以农为本,无论我国传统自有的“油漆”和20 世纪引入的“油漆”,都属于高级消费品,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传统的“油漆”产品,从最早用于食器、祭器,以后发展到车船、乐器、棺椁和一些用具,都是当时的王公贵族或豪门富户使用的。用于建筑物也只有富贵人家用得起,在建筑上使用油漆主要是皇宫、寺庙、名胜阁楼、富家宅院,所谓“雕梁画栋”,也只限于木质构件上,墙壁上使用还不广泛。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百姓住的是茅庐草舍、土坯窑洞,能遮风雨已很满足,与“油漆”是无缘的。20 世纪中期,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居住条件稍有改变,也只限于砖木结构的房屋逐渐增多,开始在木质门窗使用“油漆”,至于墙壁好的只是在砖或灰墙上“粉刷裱糊”,裱糊用纸,粉刷最早用白灰,以后用“大白块”刷浆,即用大白粉(天然碳酸钙)加胶制成块状,使用时加水稀释成浆状,涂于墙壁。当时已认为很美观了。这种“大白块”不是当时的油漆厂所生产;也不列入油漆品种之内,还是手工作坊生产,在当时的“油漆颜料庄”出售。在那时国际上也是如此,西方国家在生产使用paint的同时,还有一种产品称为distemper,中文译作刷墙粉或水浆涂料,也是固体粉状,用时加水稀释,和我国的“大白块”性质用途相同。一直到20 世纪20年代出版的油漆专业书籍还有对distemper的叙述。所以说按现在的涂料分类,当时生产的油漆产品是以“工业涂料”为主,建筑用的是“木器涂料”的一类,涂饰墙壁的“油漆”品种很少。

2 用“涂料”一词代替“油漆”一词,作为这类产品的总称,能够科学和准确地反映时代的进展
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世界的“油漆工业”发生巨大的变化,油漆产品的种类和品种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是从使用天然原料向使用合成材料转变。欧美各国油漆界人士开始感到用paint 一词不能准确反映现实,于是提出了用coatings一词取代paint。例如英美等国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图书都用paint作为书名,到40年代,美国Mattillo编著的5卷本油漆专业图书即标名为《Protective and DecorativeCoatings》。其后还有Payne的《Organic CoatingsTechnology》等书。到六七十年代使用coatings一词就更加普遍了。我国在60 年代以前还是普遍通行“油漆”一词,如1956年化工部在天津举办“油漆培训班”,所用教材于1959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书名《普通油漆工艺学》,1965 年出版“新1 版”时仍用此名。到60年代后期,行业内部开始感到“油漆”一词不能完全覆盖大部分用合成材料制成的产品,酝酿更改产品的总称,最后确定用“涂料”取代。
笔者理解当时选用“涂料”一词的理由,可能是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油漆是一类涂饰材料,“涂料”可解释为涂饰材料的简称,可把油漆包括进去,更能广泛地涵盖以后发展的产品。其次,在当时“涂料”一词使用还不广泛,在我国传统上这个词并不专指某类具体产品,虽然在有些油漆店里宣传词是“油漆涂料”联用,所谓涂料一般指水性刷浆材料,广泛性及所占比例不如油漆,有一定局限性,所以用“涂料”代替油漆,并可把与其相关的材料都包括进来,更为广泛,是完全可行的。再有,当时主要的情况是社会上使用“涂料“一词通常在其前面加上限制性名词。如当时建筑上用沥青液(纸或毡)做防水层,通称为防水涂料,而不是单称涂料二字。可能由于这样的认识,再和英文coatings一词相对应,就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涂料”做为“油漆”的新名词。从1970年原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部分科室迁至甘肃省兰州市,成立西北涂料工业研究院(现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和兰州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前身)开始,1973年原燃化部在兰州举办了“涂料技术训练班”,以涂料命名。所用教材编辑成《涂料工艺》一至九分册,于1976 年3 月起陆续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是70年代以来的我国涂料专业的经典著作。在该书第一分册由居滋善先生撰写的《绪论》中明确提出将“油漆”改称“涂料”的意义。
此后,从主管机构化工部成立涂(料)染(料)处开始,各地成立的机构、出版的图书等也就采用“涂料”一词冠名,如上海的上海涂料研究所,出版的期刊命名为《上海涂料》;行业学会“中国化工学会涂料分会”于1980 年成立;行业协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于1985 年成立。70年代以前成立的油漆厂在此以后还多维持旧名,但到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各地改制的工厂和新成立的单位,大多改用“涂料”一词冠名,如天津油漆颜料总厂改制易名为“天津灯塔涂料有限公司”;北京油漆厂易名为“北京红狮涂料公司”;还有后来成立的“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等等。各种专业刊物也都用涂料一词命名,如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出版的《涂料工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出版的《中国涂料》。在得到行业内外认可的基础上,在80年代制定的国家标准GB5206-1色漆和清漆词汇中正式确定了“涂料”的定义,用标准的形式规定下来。
笔者对“涂料”这个术语的理解是:
⑴明确给出涂料一词所指是一类特定材料的总称;
⑵明确涂料一词是替代油漆一词,它包含了原来称为油漆的各类型和品种,在定名涂料以后,油漆一词就不再使用;
⑶涂料一词做为总称,根据不同分类得出的各种基本品种,原则上应称为某某涂料,在“注”中提出可用“漆”字表示,这表示用做基本名称,涂料可用漆字表示,漆可视为涂料的代称或简称,这是照顾使用多年的称呼习惯,约定俗成,是应该承认的,无须改动。至于其文字包含不全面,是可以修改使之完善。
在制订术语标准的同时(80 年代初期),也制订了GB2705-1981《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国家标准,明确了涂料产品的分类,当时是以成膜物质的种类做为分类的基础,把涂料分为18 大类(这种分类是从1966年以后采用的),得到行业内外的公认。同时规定了命名原则,确定了基本名称的称呼是表示涂料的基本品种、特性和专业用途(这比术语标准中的说法完整),标明了各种基本名称,基本名称的尾词采用漆字的不少,这也说明是遵从使用习惯。这个标准经过1992年的修订,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2003年做了重大改变,在分类上订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以涂料产品的用途为主线,并辅以主要成膜物的分类方法,将涂料产品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建筑涂料、工业涂料和通用涂料与辅助材料。这个分类方法与国际接轨更有实际意义。方法二是除建筑涂料外,主要以涂料产品的主要成膜物为主线,并适当辅以产品主要用途的分类方法。将涂料产品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建筑涂料、其它涂料及辅助材料。在命名上取消了编号,并做了相应的补充。这个标准编号为GB/T2705-2003,从2004年1月1 日起实施。有了术语标准和分类命名标准两个标准,就把涂料一词肯定下来。油漆不做为总称,“漆”字只是与指定的名词连用作为具体名称,不再单独使用,笔者认为把“漆”字单列入术语标准中似无必要。另外现在推荐使用的分类方法比以前完整,也和国际上通用名词接轨,如与美国商务部统计局使用的工业生产量的统计分析用的有机涂料的定义接近。美国统计局的分类是: 建筑涂料;原厂生产的产品涂料(OEM 涂料);特种涂料。当然具体细分可有不同,这个标准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它是最新修订的,符合现在实际,实施应该不存在问题,推行这个标准,对规范术语名词和分类命名是合适的,希望得到行业内外的重视。

3  通过宣传、实施和完善已制定的标准,促使对涂料的名词和分类更准确和规范
从20 世纪70 年代到现在的30 年中,用涂料一词替代油漆一词,已基本上得到社会上的公认,逐步推行开来。如果说推行还不广泛,现在已经改进了。例如1979 年出版的《化工辞典》第二版中还有“油漆”的条目(1989年出版的第三版仍然相同),到2000 年8 月出版的第四版中就把“涂料”列为正式条目(见该书939 - 940 页),而把“油漆”注释为“见涂料(939页)”(见该书1 103 页),这就肯定了用涂料代替油漆的现实情况。但是一直到现在,在行业内仍然存在一些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赵先生文中已提出一些现象。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涂料”与“油漆”做为两类产品,表现是两个名词同时使用,如称做“油漆涂料”,或是在文章或商品宣传中出现“油漆”和“涂料”两词,或者仍用“油漆”,如有的涂料厂广告宣传生产某某牌“油漆”。此外把“涂料看做水性的,油漆是油性的”说法也有出现,自然是看做两类产品了;另一方面是用涂料做总称,而把“油漆”做为涂料中的一类,如有的文章中说我国涂料总量多少,其中油漆总量多少,或是把建筑涂料与油漆并列等。这些现象说明,涂料行业对标准术语的宣传推广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从行业内做普及工作,争取能正确理解。探讨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一个是“油漆”一词使用历史悠久,为人们所熟悉;另一个是改用涂料一词时间不长,涂料又是一个多义词(可与多个词合用构成不同的事物),容易造成一些误解。这种误解的现象不但我国,在国际上也存在。比如美国Coatings和Paint的使用也有混乱情况。举例来说,美国出版的涂料杂志和图书的名称就有4种情况:①以Coatings命名的;②用Coatings前面加形容词;③将Paint与Coatings合用;④用Paint为名。所以美国1999 年出版的由Wicks教授等编著的《Organic Coating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译本书名《有机涂料科学和技术》,经稃良等译,化工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书中第一章“什么是涂料”就分析了这个现象。在中译本第1页作者写到“由于Coating一词的多种含义,造成了一些混乱状况”,对Coating的定义是“一般它是用来描述施工到底材上的材料(通常是液体),成为最后的干膜和施工作业”。“并且说,通常Coatings这名词的具体含义能从前后文推断”。Wicks 教授等在文中提出“将有机涂料的讨论限制在那些历史上可追溯到油漆的材料”。文中提出“我们给涂料下定义的方法是以全球业务上通用的名词为基础”。涂料Coatings 和油漆Paint的区别是什么?这两个名词往往可互换使用,但是已成为一种惯例,Coatings作为更广泛的名词使用,而将Paint限于建筑和家用涂料,有时用来称呼桥梁和贮罐维修漆。我们遵从这一习惯(见中译本第2 页)。”这就肯定了涂料一词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和我国推行用涂料代替油漆一词的目的是同样的。

笔者认为产生上述误解也与近年我国涂料行业发展的特点有关。如上所述,我国早期的房屋内墙用涂料,确实不是“油漆”类产品,当时的“油漆”中的建筑漆只包括溶剂型的门窗用漆和有限的几种墙壁漆(如氯化橡胶墙漆)和地板漆。用来刷墙的“大白”不属于油漆范围,当时的油漆颜料店曾经用刷墙涂料出售,有时就简称“涂料”。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建筑材料需要发展,原有的刷墙大白不耐擦洗、容易掉粉,质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曾经出现使用干酪素为粘结料的粉状内墙涂料“可赛银”,也因质量问题不能满足要求而被淘汰。60 年代以后,当时的油漆厂开始研制和生产乙烯树脂型的内外墙用乳胶涂料,增加了建筑涂料的品种,但由于价格较高(与刷墙大白比),不能普遍推广。一些建材研究单位开始研制以硅酸盐和聚乙烯醇系列为粘结剂的水性内外墙涂料得到推广。到8 0 年代以后成为内外墙涂料的主流,最初命名的“801”或“802”涂料在全国广泛应用,生产工厂多达几千家。90 年代是发展高峰,产量增长很快,社会上将之作为建筑涂料的代表。由于它是水性的,所以形成“建筑涂料是水性的”概念。由于时代的发展,这种涂料进入21 世纪以后受到限制,现在,国内众多的建筑涂料厂所生产的内墙涂料已转变为合成树脂乳液型涂料,即乳胶漆
由于建筑涂料的产量飞速发展,在城乡建筑上使用较广泛,普通居民接触较多,把它简称为“涂料”与“油漆”对立起来,或者是把它做为水性,而把油漆看做油性,在普通用户是无可非议的,但在行业内就不应有这种看法。首先,用涂料做为总称是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的,建筑涂料近年快速发展,在涂料的总量中比例越来越大。行业内根据发展的需要,已在GB/T2705-2003《涂料分类和命名》中按产品用途分类,把建筑涂料做为三类产品中(方法二是两类产品中)的一类,与建筑涂料并列的也以用途命名,不用油漆二字。统计产量也好,文字叙述也好,都有章可循了。其次,在这个标准中,对建筑涂料也按现在生产的实际予以分类和定名,即分为以下四类:①墙面涂料(包括合成树脂乳液型和溶剂型两种类型);②防水涂料(溶剂型和聚合物乳液型两种类型);③地坪涂料(非木质地面用);④功能性涂料。墙面涂料的主要类型是合成树脂乳液型即乳胶漆型。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系列没有列入,品种以内墙涂料为主。无论是内墙或外墙用的乳胶漆在建筑涂料专业工厂和原来称作油漆厂的工厂中都普遍生产经营。现在的内墙涂料只是涂料中的一小类。至于建筑物的木质门窗(以及钢窗等)和木制地板用涂料,按理应列入建筑涂料之中,在此标准中列为工业涂料的木器涂料的一类品种,也就是建筑涂料不再是原来的品种,也包括原来油漆厂生产的溶剂型品种,而原来油漆厂已经生产的水性涂料则已成为涂料今后发展的目标,再按20世纪90年代对建筑涂料和其它涂料的看法已经不确切了。
再有行业外人士对涂料行业的内情不了解,提出所谓“水性”和“油性”的说法,其实这两词在行业内不是按同一类方法称呼的。涂料有固体和液体两类形态,液体涂料按所含可挥发介质的有无,分为无溶剂涂料和有溶剂涂料。有溶剂涂料按所含分散介质的种类,分为水分散型(简称水性)涂料和有机溶剂(溶解或分散)型涂料(简称溶剂型)两类,这在行业内已有定论。水性和溶剂型是在一个基础上划分的,所谓“油性”只能解释为具有油的性质或感觉,与行业内对“水性”解释不相对应的。对这种说法行业内应该对外界多做工作,宣传行业内的分类规定。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采用涂料代替油漆一词,涂料包括各类涂料(简称为漆)是个总称和已经列入标准的分类方法都应该得到行业内外的认可。笔者还认为:为了准确地、规范地使用“涂料”的名词术语,建议有关部门以现有术语标准和分类命名标准为基础,加强对行业内外的宣传介绍,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在刊物上、展会上以文章或广告形式宣传已实施的标准情况等,将标准推荐到社会各界。在适当时期对已有标准进行完善或增加新标准。对术语标准“涂料”的文字做些完善工作,如按赵先生所提修改“早期大多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故有‘油漆’之称”,“注中在具体的涂料品种名称中可用‘漆’字表示”等词句。对于涂料的分类和命名标准中基本名称也应标明尾词可使用漆字。还有如果能将行业内公认的分类方法(如按形态、按分散介质的品种、按成膜机理等),以适当的形式,在行业内推广,将对规范化工作有所裨益。
编后语:“涂料”、“油漆”、“漆”几个词语在实际使用中如何区分和理解,进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用哪一个词语更为准确和规范,多年来一直困扰行业内外人士。本刊编辑部非常感谢赵全生、朱传 、马庆麟三位涂料行业的老专家拨冗赐稿,三篇文章均从独特的视角、古今中外的实例、精准的专业理解为广大读者阐释和求证了对以上词语的理解及运用,为规范行业用语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