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民间说唱文本《赵玉麟与梁四珍》初探

 寒江读舟 2013-08-17

练建安

 

 在闽粤赣边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着客家民间说唱文本《赵玉麟与梁四珍》。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闽西客家地区的说唱者多为从广东梅县前来的乞丐盲妹乞丐盲妹每到一村,即有热心人提供住所。盲妹在导引者带领下,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唱几首五句板,各家各户则量出几筒(几两)大米倒入盲妹随身携带来的布袋。入夜,乡民齐聚在某家大屋厅堂,听盲妹说唱。
 
盲妹的拿手剧目很多,《梁四珍与赵玉麟》《梁山伯与祝英台》《三斤狗变三伯公》《孟姜女哭长城》《高文举》《十里亭》等等是其中广受欢迎的剧目。《梁四珍与赵玉麟》又称《赵玉麟与梁四珍》《赵玉林》《赵玉 粦与梁四珍》,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如 刘大可先生著《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612月版)附录的《赵玉 粦与梁四珍》即与《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收集的《赵玉林》有一些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称谓《梁四珍与赵玉麟》还是《赵玉麟与梁四珍》,主要取决于说唱者的性别特征,如男乞丐说唱,则多半是《赵玉麟与梁四珍》;盲妹说唱,又多半是《梁四珍与赵玉麟》。至于赵玉 粦赵玉麟或是赵玉林的差别,则无疑是该说唱本在流传翻刻中形成了衍文,发音基本相同,对于这一无从查考的虚构人物的姓名,考证某一字形、字义的孰是孰非,本无多大意义。

 

一、客家民间说唱文本《赵玉麟与梁四珍》(武平本)的基本剧情及其与《赵玉林》(永定本)的异同

 

据刘大可先生于武北收集的抄本《赵玉麟与梁四珍》(简称武平本)基本的剧情如次:
   
赵父梁父同朝为官,门当户对,梁四珍由其父许配赵玉麟为婚。不料赵家因水火天灾,全家只剩下一贫如洗的赵玉麟。梁父嫌贫爱富,逼迫梁四珍改嫁,梁四珍抗命不从, 净身出门出嫁赵玉麟,含辛茹苦,割草卖柴度日,助夫读书,为筹集上京赶考路费,梁四珍贱卖金钗,十里相送,情意绵绵。就在赵玉麟高中新科状元春风得意之时,在家乡的梁四珍前往梁府为父祝寿,因贫穷遭大姐、二姐、三姐百般奚落戏弄。衣锦还乡的新科状元装扮成流民往梁府卖唱,竟被辱骂驱赶。赵玉麟梁四珍夫妻相见,竟是如此凄凉场面。赵劝梁改嫁,梁坚贞不渝。赵玉麟亮出状元身份,惩罚众亲。梁父消职为民,三个姐夫抬轿,大姐烧火做饭,二姐清扫门庭,三姐 泼扇到天明,又纳婢女春兰为二夫人,后赵玉麟夫妇共生九子,九子登科震家声。这一故事,据刘大可先生分析为九个层次,即:(1)赵玉麟由富变贫;(2)梁四珍嫁去赵家;(3)恩爱夫妻;(4)玉麟上京赶考;(5)状元衣锦还乡;(6)三姐奚落嘲讽;(7)拜寿;(8)状元乔装;(9)状元回朝。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福建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77月版)收集的是陈炎荣于19982月采录于永定县坎市镇卢寿民、江骞 、 苏天发、卢炯才说唱本,题为《赵玉林》(简称永定本),附记中说:《赵玉林》是一部流传于福建客家语县区的传说故事歌,各县都有自己的流传本,在歌体和演唱形式上各有特点。选入永定县卷本的歌名为《赵玉林》,七言四句版山歌调歌体,有700行;武平县卷本歌名则为《赵玉麟与梁四珍》,七言五句竹板调歌体,有1006行。虽然在演唱上不同,某些细节两县也有些差异,但歌的主题与情节大体相似,都是针砭欺贫爱富,鞭挞势利小人,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宣扬民族传统美德,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以至在民间演唱经年不衰。
细考武平本永定本的差异,主要有:武平本有梁父逼嫁一节,永定本无;武平本言梁四珍砍柴卖钱助夫攻读,永定本言夫妇共同勤俭度日;武平本言梁四珍卖金簪遭欺辱,赵玉麟上京途中遇仙人赠三弦;永定本言赵玉林自卖金簪受辱得钱购买三弦卖唱上京;武平本言三姐相邀前往祝寿奚落梁四珍,梁母不见四珍令春兰邀来四珍为父祝寿,梁爷赏烂衫巾羞辱梁四珍,永定本无赏烂衫巾一节;武平本言赵玉麟乔装为流民为岳父祝寿,以吃相粗卑行为激怒梁父辱骂,赵当场亮出身份显威,永定本言赵玉林乔装为流民说唱,梁父打发残菜剩羹,席间有陈秀才念同窗之谊相邀入席,又遭三位姐夫羞辱。赵梁返回官船,蟒袍玉带,凤冠霞披,前呼后拥,鸣锣开道直奔梁府而来;武平本言赵玉麟轿中加上千斤石块,让三姐夫扛轿游街,永定本则说三人无奈来扛轿,扛他千斤状元身武平本中,赵玉麟发威将岳父削职归里做庶民,田园家产济穷人 ,永定本言梁父羞愧,钻入水缸躲藏,梁四珍一笑了之。武平本言赵玉麟又纳春兰为二妻,共生九生,九子登科振家声永定本
言梁四珍认春兰为姐妹,同窗陈秀才为状元府座上宾。

二、折射客家人精神世界个性的生动文本

 

《赵玉麟与梁四珍》说唱文本的开头,这样唱道:百般讲来也闲情,听我来唱古贤人,家往广西梧州府,立杨村里姓赵人,家财百姓盖近邻。广西是客家人的一个重要聚居区域,据钟文典著《广西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中说,广西有客家人560万,梧州是客家人次要聚居区。但就该文本语境来看,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故事发生在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地区。说唱本是用纯粹的闽西客家方言写成的,整个说唱本的闽西客家韵味比比皆是,仅举第一层次部分为例,如生个男孩好欢心,安名叫做赵玉麟有次山洪大爆发,洪水打田浪荡清梁爷起眼看呵到,大骂贱人梁四珍四珍硬气做赢人,每日卖柴买米煮等等,是地道的闽西武平客家话,其微妙的涵义很难准确翻译成普通话文字。就算是故事的发源地在广西梧州府有确实的依据,之所以这个说唱文本在客家大本营地区广泛流传,也是因为这个说唱文本宣扬的价值观得到了当地客家人的广泛认同。在同一故事存在不同说唱文本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赵玉麟与梁四珍》在久远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注入了流传地区客家听众和说唱者新的注解和阐释。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一支优秀的民系,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始,客家先民开始了数次大规模的举族迁徙,据认为至唐末宋初,形成了客家民系。如今的客家人广泛分布于以闽西、赣南、粤东为中心的南方诸省、海峡彼岸及世界上很多国家与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人数超过5000万以上。
    关于客家精神的研究,由来已久,诸多学者概括为爱国爱乡精忠报国勤劳勇敢冒险犯难锐意进取团结互助硬颈精神等等。应该说,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上其他优秀民族的共性,作为中华民族汉族的一个民系或族群——客家,理所当然地也同时具备了上述精神。或许,要理解一个族群的精神世界的个性,一个不该忽略的切入角度,正是一些流布广泛的民间说唱文本。笔者认为此处所说的精神世界的个性,其中的要义就是通常所言的价值观或说心态。无独有偶,在客家中心地带广泛流传的另一说唱文本《三斤狗变三伯公》,在某种程度上说,与《赵玉麟与梁四珍》有异曲同工之妙,折射出客家人的一些独特的精神世界的个性
    “
松口有个李三松,上夜下夜唔(不)相当,上夜人喊三斤狗,下夜人喊三伯公,名声一下上广东……(见汤明哲、萧建兰演唱CD)。《三斤狗变三伯公》也有多种版本,笔者就收集有大声古说唱磁带和嘉应音像出版社CD等等,但尽管版本繁多,其基本故事构架是基本相同的:说的是广东梅县松口镇有个李三松,自幼父母双亡,靠打短工为生,因其貌不扬、老实木纳,被势利乡人看轻作弄,称为三斤狗。一日,三斤狗在路上拣到一只死鸡,竟被诬蔑为偷鸡贼。阿根伯母“丢失”金簪也气势汹汹地指认三斤狗所为,三斤狗百口难辩,在众人推搡下到伯公坛发誓,因其饥饿头昏眼花摔倒,众人确信菩萨显灵,惩罚贼人三斤狗。大年三十日,三斤狗赊来半斤猪肉,刚落锅煮,屠夫闯入又夺回猪肉并把肉汤倾泼地沟。三斤狗夫妇在大年三十夜饥寒交迫,蜷缩被窝,正唉声叹气间,忽听一阵拍门声,原来,三斤狗的儿子阿发在南洋发了大财,衣锦还乡。这下,三斤狗就神气了,他立即决定明日参加隆重的祭祖活动。三斤狗来呀气昂昂,迈开大步啊入祠堂,三盆花边(银元)桌上摆,还有一盆放中央,毫光闪闪照四方。有人就哇(说)桌唔(不)平,三斤狗一听笑开声,花边(银元)拿去垫桌角,四脚一垫桌就平,几只花边(银元)我看轻。众人此时才知道三斤狗的儿子阿发在南洋做生意发了大财,一个个趋炎附势,连声讨好三伯公三叔公,献鱼献肉献酒,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三斤狗在戏弄了一番仇人后,感概地说:今年年成好啊,上夜还是三斤狗,下夜就变成了三百斤(三伯公)了。
    “
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公
成了客家地区的一条家喻户晓的俗语,意在讽刺之外。

《赵玉麟与梁四珍》与《三斤狗变三伯公》的故事结构是很不相同的,但我们只要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前者是,赵梁落魄--饱受欺辱--高中状元--惩恶扬善--圆满结局;后者是,三斤狗落魄--饱受欺辱--儿子衣锦还乡--惩恶扬善--圆满结局。这说明了客家人的哪些精神世界的个性或说心态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数点:
   
 (一)同情弱者的悲悯情怀。无论是《赵玉麟与梁四珍》,还是《三斤狗变三伯公》,在说唱人的叙说中,都对他们坎坷曲折的命运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说唱者说到伤心处,必定是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戚戚,听众却是一片嘘唏感叹,泪流满襟。
    
(二)崇尚善良、正义,渴望奇迹发生。《赵玉麟与梁四珍》故事中,弱者往往是善良、正义的化身,善良正义的胜利,又往往寄希望于“奇迹”的发生。贫寒书生赵玉麟高中状元的巨大成功和荣耀,正是客家百姓渴望的奇迹。在许多说唱本中,赵玉麟上京赶考囊中羞涩,途中遇仙人赠三弦一把,助了他一臂之力。这应该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而老实、善良的弱者三斤狗在无奈绝望之际,儿子阿发衣锦还乡,奇迹也由此产生。善良、良善,是客家人的重要价值观,流传世界各地客家地区的《客家之歌》唱道:世世代代做一个良善的人,就像俺个老祖先。
   
 (三)惩恶扬善以正乡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嫌来早与来迟。这是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谚,而《赵玉麟与梁四珍》和《三斤狗变三伯公》的流传,对乡村社会有很明确的褒扬警示作用。在很多客家说唱文本的结尾,常有:我今唱完某某事,大家仔细听分明。莫欺穷来莫欺老,善良之人享太平。一类的唱词。永定本《赵玉麟》结尾唱道:奉劝各位莫势利,人难估量水难量。龙游浅水虾公戏,虎落平洋狗去欺。莫做虾公莫做狗,要做公平正直人。

   
 (四)弘扬仁恕之道。《赵玉麟和梁四珍》和《三斤狗变三伯公》的故事主人公,在奇迹产生之后,无一例外地对仇家进行了惩戒,这个惩戒适度的,符合客家人普遍信奉的仁恕
之道。

   
 (五)夸张的出头天。弱者在奇迹发生后,其行为举止一反常态地极为夸张,来了个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出头天作秀。前述三斤狗祭祖场景作秀情况已有引文展示,在此不再赘言。《赵玉麟与梁四珍》之《状元回朝》则有梁父被削职归里做庶民,田园家产济穷人。”“大姐烧火煮饭菜,二姐为我扫门庭。三姐泼(摇)扇到天明,自作自受莫怨人。又有:“状元游街显名声,三个姐夫来扛轿。轿中加石重千斤,扛得两肩血淋淋。的叙述。如前所述,这是适度的惩戒三斤狗毫光闪闪照四方的银元纯粹是一场吸引眼球的显摆;赵玉麟的状元游街显名声无非是让三位刻薄的姐夫吃些苦头长长记性而己,并不危及性命。这一戏辱性的惩戒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根本没有触及乡土社会的道德底线,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公平正义的声张,是善良力量对恶念恶行恶相的报应。问题是,如此夸张的出头天形式为广大客家人接受并张扬,其潜意识中有些怎样的价值观或说心态呢?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三、《赵玉麟与梁四珍》中的客家民俗

 

《赵玉麟与梁四珍》说唱本还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随着这个说唱本的娓娓道来,听众们的眼前依次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客家民俗画卷。
说唱本道:第一有钱姓赵人,老爷朝中做按察,娶妻 陈氏做夫人,笙箫鼓乐过日辰。”“过日辰,夫妻两人在朝廷,成亲不觉三春景,怀胎六甲就上身,手软脚疲无精神。”“无精神,丈夫思量内子贤,怀胎不觉十月足,生个男孩好欢心,安名叫做赵玉麟。
    客家人对十月怀胎娘辛苦有深切的生命体念,另有一首《十月怀胎》的歌谣可以成为上述唱词的补充。根据客家风俗,我们可以想见,当赵母陈夫人生下孩子时,早有亲人准备好姜酒等礼物飞快前往陈府报喜,这就是客家民俗中的报姜酒了。三朝过后,赵父又将亲自前往宗祠拜祖,后嗣绵延,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与此同时,在自家的厅堂正中显眼处,贴上一块红纸,上书:新添丁,取名玉麟,乳名某某,请众同呼。然后是做满月上新灯(丁)做过周
等等,一个生命的诞生与成长,必须经历一系列民间礼俗过程。

说唱本道:

转家庭,立即喊出梁四珍,唔(不)该许配赵家子,谁知先富后转贫,嫁渠(他)到底无超升。
无超升,四珍应付渠(她的)爷身,先日许配赵家子,今日改嫁难做人,生死都嫁赵玉麟。

赵玉麟,梁爷发谴骂不停,你今硬要嫁穷鬼,行嫁嫁妆无一身,莫话你爷唔(不)认亲。

唔(不)认亲,四珍应付渠(她的)爷身,先日赵家敢(非常)富贵,今日由富变为贫,都是女儿命生成。

命生成,四珍修书与玉麟,择取良辰并吉日,花轿来迎梁四珍,花园上轿就启程。

就启程,玉麟闻讯笑盈盈,无钱唔(不)敢娶妻子,贤妻相爱丈夫身,就抬花轿去迎亲。

去迎亲,一直走到梁家庭,四珍妆罢就上轿,随身穿着就启程,哪怕梁爷唔(不)知情。

唔(不)知情,四珍此时走不停,梁爷起眼看呵到,大骂贱人梁四珍,永远莫来梁家门。

    这一节梁四珍嫁赵玉麟,在客家民俗中,既有常态的成分,又因梁爷的悔婚而出现了非常态。客家男女婚姻,一般讲究门当户对。男方对女方若有意愿,即请媒婆问女方年庚八字,此即古礼问名。女方若同意,则用红帖写上坤造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大吉等字,此为婚帖。男方选择吉日请媒人取回婚帖,放置在香案上,若三日内平安无事,则以男女双方年庚八字请算命先生推算,合,则可定婚。 
定婚后,男方择良辰吉日,告知女方同意,即可迎娶。男方此时向亲友广发请帖,同时备办酒席,布置新房。布置新房者,一般为有儿有女、夫妻双全的妇人,此为“好命人”。这边是张灯结彩,那边则是吹吹打打,花轿迎亲。客家地区,有哭嫁习俗,哭父母养育之恩,怨恨媒婆多事,哭未知命运,憧憬幸福人生,百感交集,长哭当歌。闽西客家地区、送嫁队伍中,有拖一条“杉木尾”者,“杉”客家语为“生育后代”之意。此人往往是出嫁者的小弟,大名为“送嫁公”。“送嫁公”在婚宴中坐前席桌,此日极为权威,未动筷子,他人不敢动。话说迎亲轿回到男方门庭前,新郎踢轿门,背媳妇,跨过火堆,杀拦门鸡。新娘入门过米筛。永定坎市还有“打新婚”习俗。客家地区拜堂、闹洞房等习俗与汉族其他民系基本相同。

 客家地区的婚俗,无论贫富家庭,在正常情况下,都是按照古代婚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进行的。“非常态”也有例外。

《赵玉麟与梁四珍》中,可以看出,赵梁两家既已许婚配,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等礼数显然是已经“行”过的,因赵家变故,梁爷赖婚逼婚,梁四珍嫁赵玉麟就有了些“私奔”的性质,虽然不尽人意,赵玉麟的一顶花轿来迎,却依然合符客家民俗中的古制。时至今日,有客家婆媳相骂,婆婆说:“我是大红花轿抬来张家的。”媳妇说:“我是小轿车坐到你张家的。”这些话,都明确地表明了明媒正娶之意,这说明她们都是家族中绝对正统的角色。

说唱本道:

“四珍拜寿好才情,一拜亲爷添福寿,寿比南山万年青,朝廷高官结成亲。”

“结成亲,二拜涯(我的)爷坐高堂,福如东海寿年长,寿比彭祖八百岁,脚踏金阶步步升。”

“步步升,三拜拜涯爷,涯爷福气真唔差,拜得涯爷官星照,出入坐轿坐马车。”

“坐马车,五拜六拜亲爷身,官运亨通旭日升,祝愿爹爹运气好,赛过深山土地神。”

“土地神,七拜八拜涯爷身,涯爷越老越精神,拜到涯爷一千岁,长生不老蓬莱仙。”

 客家民俗:客家人年过六旬后,后辈即为老人做寿,俗称“过生日”。客家民俗有“男做齐头女做一”的规定,即男年六十岁,女年六十一岁即为“大生日”,每进10岁均为大寿。每逢此时,在外子女多设法赶回家为老人祝寿,各方亲朋好友则携带贺幛、贺屏等礼物,登门祝贺。主家先以面食待客,称“食寿面”,而后大宴宾客。家境宽裕者,寿诞前一天,请来鼓乐或戏班唱堂会助兴,儿孙齐聚寿星前后“暖寿”。寿诞之日,长幼有序向寿星拜寿。梁四珍的上述唱词,就是拜寿的内容。在有些客家地区,宾客临走还要带走“寿碗”或“寿杯”回家以图吉利。

 拜寿要送礼,自然是情理中事,梁四珍贫寒遭三位姐姐奚落,只得忍声吞气不敢回娘家拜寿,梁母爱女心切,指使裨女春兰换回梁四珍。依次拜寿时,梁四珍两手空空却唱出了上好祝词。不料。竟遭梁爷再度呵斥。

“拜寿”者送不出寿礼的尴尬故事还有不少,武平县另有一则贫穷者“反败为胜”的传说。话说某满女贫穷,某日为父亲拜寿,送上了一钵红红艳艳香气扑鼻的“虾公卵饭”。虾公长须长寿,虾公卵多,寓意多子多孙。寿星大喜,满堂欢笑。

 也有一些家境欠佳的老寿星无力款待亲友,每到寿诞前即借故外出,此为“躲寿”。

“做生日”这一客家民俗,演绎了脉脉亲情友情,承载延续了客家族群中“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常常成为揭示人生优点弱点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20077月北京第一版。

2)刘大可著《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612月版。

3)钟典文主编《客家区域文化丛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月版。

4)胡朴安编著《中国风俗》,九州出版社200710月版。

5)吴福文主编《客家纵横》第1——3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