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周家大院:穿越五百年的青莲

 文山书院 2013-08-18
周敦颐后裔百年院落入选全国第七批国保
永州周家大院:穿越五百年的青莲

    夕阳烧红天际,暮色中的永州周家大院,显得更加庄重古静。

    周家大院的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优美,又称风火墙、防火墙或封火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时起隔断火源的作用。

    周家大院“幅员辽阔”,从这家院落望出去,与对面的院落隔着一片大水田。(本组图片由曾益海 摄)

    龙溪李家大院,居民们凑在一起打牌。遥远的历史与眼下琐碎平静的生活融为一体。

    周家大院,一位老人生火烧水。他依然沿袭着500年前先人们古老的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黑白影像利用光线和阴影,更能表达被摄主题和拍摄者的心境。黑白摄影可带我们进入一个单色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任何色彩都不再存在,物体只表现为明暗两种。现在,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正在重新认识自然的力量和永恒黑白主色调带给作品独特的生命力。

    ■文、图/刘子毅(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教授)

    李家大院里,一个小孩正赶鸡回笼。

    盛夏,正午的李家大院里纳凉的人们。

    (本组图片由殷昆仑 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湖南永州,周姓家族有着一个令人欣羡的文化传统:理学的开山鼻祖、写下《爱莲说》的周敦颐,就出生在永州道县濂溪。

    近日,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永州涧岩头周家大院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道馨、殷昆仑等湖南省建筑学会的数十位建筑师们,赴湘南开展民居考察之旅活动,专程来到这里采风。他们用镜头寻根,倾听湘南古建筑的诉说。

    国保档案

    周家大院:

    位于永州零陵区富家桥镇东南18千米何仙观涧岩头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总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李家大院:

    位于永州祁阳县藩市镇龙溪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总建筑面积11098平方米。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百年光阴雕琢的“祖屋”

    对远方的游客来说,这里是永州市零陵区的周家大院,零陵目前发现的最大古民居群。对于从贤水河畔周家大院走出来的游子来说,这里只是他们的祖屋,经五百年光阴雕琢而成的“祖屋”。

    周家大院始建于明朝,经周氏一族子孙世代接力,至清朝光绪年间建成六大自成一体的院落。分别是建于明朝的“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和建于清朝的“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

    六大院落依山就势,有分有合,建造时间跨越四百年,却依然感觉布局井然有序,且暗合北斗七星之式。难道真是上天遗落在地上的星星,还是家族的遗传密码在悄然传递?实际上,六大院落并没有一套成形的标准图纸。明朝的“老院子”不到五百平方米,清朝的“新院子”、“子岩府”和“四大家院”面积则扩张到了上万平方米。但是,天井院落中轴对称的格局没有变,院子套着院子的品字形的格局没变,建筑通过天井与四季共呼吸的姿态没变。更重要的是,这里世代相传的风水学中讲究的“藏风聚气”没有变。为什么六大院落历时四百年建成,整体格局、空间秩序和细部构造不仅貌合而且神似?这四个字可谓道尽内中“天机”。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在传承了二十六代的院落里,至今五百年来,村中无“杂人”,都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聚族而居,现在还有近千人居住在祖传的老屋之中。血脉在延续,生活在延续,历史和文化也在延续。这正是周家大院罕有而珍贵之所在。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以及中国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中,耕读传家的祖训宗言作为家族绵延的精神指南还能走多远?有多少周敦颐的后裔还会记得自己的“祖屋”?我们已经在为她的未来隐隐忧虑。

    ■文/曾益海(湖南省建筑师学会副理事  中铝国际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声音

    “背山、面水、向阳”,如果一个建筑群落符合这几项,我们会说有“好风水”。

    其实,所谓的“风水”,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湘南古建筑群,无一不是“好风水”的典范。著名建筑专家蔡道馨和殷昆仑,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谈论周家大院和李家大院的建筑特点。

    ■蔡道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研究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湖南省建筑师学会理事)

    《爱莲说》已深深植入周氏族人的心中

    谈到永州市零陵区的周家大院,与别处的大院有什么不同之处,还得先从周姓说起。周姓是一个大姓,现在周姓人口2500多万,在全国排名第九。而周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湖南省;最令永州、湖南乃至全国周姓人氏引以自豪的是,周姓家族有着一个令人欣羡的文化传统。理学的开山鼻祖、创始人宋朝的周敦颐,就出生在永州道县濂溪,周敦颐的理学理论对中国文化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他的《爱莲说》成了千古不朽之作。

    因此,走进周家大院,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莲花图案,在入口的石门墩上、柱础上、额枋上、窗花上,甚至梁架上的童柱下方、卵石铺地上都有莲花这个母题,可见周敦颐的《爱莲说》已深深植入周氏族人的心中,成了传家立业之根本,这是周家大院与别处大院最大的区别之处。这是其一。

    其二,周家大院的选址也是非常好的,它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自村前流过,视野开阔。“背山、面水、向阳”,不仅是古代堪舆、风水之说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从现在的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处在最佳的天然的居住环境之中。有这样绝佳的居住环境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周姓族人人才辈出就不足为怪了。

    其三,周家大院的建筑顺应地势,前低后高,依山而建,这种布局既利于采光、通风,又便于尊卑长幼的排序。

    其四,由于建筑进深较大,周家大院和别的大院一样,都是以天井来分隔空间,便于采光通风,聚敛内气。周家大院虽是同族人共建,但分成若干个小院落,有分有合,联成一体。

    所谓“一方风土造就一方文化”,湖南民居不同于北方民居的厚重、闭塞,显得较为轻巧、通透;而与江南沿海地区民居不同,显得较为朴实、粗犷,没有那么细腻、圆润。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湖南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外来移民前来填补人口的空缺,因此产生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建筑领域也不例外,互相取长补短,岳阳县张谷英村古民居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在湖南,由于地域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的民族,造成湖南民居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是一笔很大的社会财富,有待我们进一步整理发掘。

    ■殷昆仑(湖南省建筑师学会秘书长、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这些古建筑群最大程度利用了自然资源

    此次永州之行,是省建筑师学会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建筑考察活动。我们学会旨在繁荣湖南建筑文化,团队来自全省设计机构、大学建筑学院等各个领域。我们现在主要围绕学术沙龙和湖南设计百家论坛这两个平台,开展建筑、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门类的活动,并邀请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专家前来讲学。我们不局限于开展建筑方面的活动,而是吸收各个领域大家的智慧,团队凝聚了一大批建筑工作者和艺术家,一起来推动湖南建筑文化的发展,繁荣建筑学术创作。

    周家大院和李家大院都有一个共同点:选址与自然和谐结合,最大程度利用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友好、和平相处,可谓天人合一。周家大院和李家大院,都是在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气候下产生的建筑形式,先人们总结了一套适宜的技术,比如,在当时生产力和技术条件下,以砖木结构为主的房屋,防火功能不是特别好,他们就发明了风火山墙,也叫马头山墙。马头山墙有优美的弧线,与周边的山水相呼应,体现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还有花格窗上雕刻的富有各种意味的动物,以及梁、柱、地面上的很多细节,都寄托了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