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银行理财产品费率调查:预期收益有玄机2013年08月17日01:1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丛佳佳 荆丽娟 如果该产品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达到6%,则按照产品合约规定,超出预期的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将以投资管理费的名义流向银行,银行可以在2000余元的手续费基础上增收2500多元 面对多家银行推出的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是否收获了明明白白的财富收益呢? “银行理财的投资风险会更小,更有保证吧。”投资人赵女士坐在理财经理对面,笃定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有些理财投资者,在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过预期收益之后,直接进行投资交易,没有更多地关注相关的费用与合同条款。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的最终落点往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然而,与之相关联的收费情况,很多投资者常常忘记深入探究。 预期收益有玄机 查阅16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记者了解到,在运作每一款理财产品时,银行都要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包括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服务费、管理费及托管费等几大种类,细分之下又涉及销售服务费、托管及保管费、投资管理费、交易费、信托费用等众多名目。 费率越高,银行从投资者收益蛋糕上切走的比例越大,特定情况下,甚至直接将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收入囊中。 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某分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很多银行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往往已经扣除了各项费用。“投资人能拿到的,也就那么多,低也没有低过多少,高也没有高过太多。” 然而,多数并不能代表全部。也有银行将各种费用直接包含在预期收益之中。 以某城商行为例,投资者购买其任意一款理财产品时,银行至少要收取三种费用,一是销售服务费,二是托管费,三是投资管理费。一些产品还要另行附带上投资顾问费、信托报酬、特别信托费用等收费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产品合约规定,这些收费条目一并包含在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率之中,在产品到期时从收回的理财计划资金中扣除。 如果投资者选择该行于8月初起售的“心喜”系列非保本理财产品,进行大额短期理财,以100万元的认购额计算,投资期93天,预期收益率5.00%,按照合约给出的预期收益计算,产品到期时,投资者账面收益应为:1000000×5.00%×93/365=12739.73元。 但产品合约约定,投资者需要按照申购金额缴纳0.3%的销售服务费、0.3%的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管理费、0.12%的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费以及0.08%理财产品托管费,合计费用约为0.80%。 按此粗略计算,则这款产品剔除这些费用后的预期收益率在4.20%左右,实际可获得投资收益10701.37元,其中有超过2000元归银行所有。 同时,如果该产品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达到6%,则按照产品合约规定,超出预期的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将以投资管理费的名义流向银行,银行可以在2000余元的手续费基础上增收2500多元。 统计显示,记者关注的16家银行理财产品费率年化在0.08%~1.55%之间波动。其中,收取费率最高的是中国光大银行,部分产品收费费率为1.55%,最低的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费率统一为0.08%。 对于这些收费项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银行也要经营,提供的服务理应有偿,银行抽走超预期收益部分作为服务费是可以接受的。” 对此,理财专家徐建明也表示认同,按照金融经营的逻辑,风险和收益共存,理财时银行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获利时收取相应的回报,这是符合市场规则的。 如果处于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自由竞争,收费项目和定价是银行的自主行为,无可厚非。不过,徐建明同时指出,“很遗憾,我国金融体系不是市场定价。”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定价,此时,针对收费项目定价确实需要一定的程序审批和公示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