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間是阿拉斯加最宜人的季節,凜冽刺骨的寒風暫告停歇,融化的積雪下面裸露出黑色的岩石,白晝延長到每天20個小時。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從美國各州、世界各國絡繹而至,大小旅館均告爆滿。遊客們除了觀賞冰川勝景、飽覽極地風情,還可參加一項令人興奮的節目——捕撈三文魚(Salmon,或譯鮭魚)。原住洛杉磯縣派拉蒙市的攝影發燒友宗魯平,已經連續兩年生活在阿拉斯加,最讓他渾然忘我的,正是每年夏天當「漁夫」的日子。 阿拉斯加是全球三文魚的重要產地,這種魚類與眾不同,牠們在海洋中成熟,之後沿河上溯到淡水水域,在其出生的溪澗中產卵,完成傳宗接代的神聖使命。每年夏季,數不清的三文魚就在激流中騰挪跳躍,力爭上游。阿拉斯加州也在6月至8月之間開放捕撈三文魚,每季的漁穫量可高達2億尾。 宗魯平因為在該州生活時間超過一年,按規定得以當地居民身分申請捕魚執照,手續極簡便,收費24元,全年有效。他與熟人從所住的小城瓦西拉(Wasilla)出發,驅車兩小時到達鹹淡水交匯的河口,在這裡穿上漁人專用的橡膠連靴褲,走到齊腰深的河水中,就開始「瘋狂作業」。 急於到上游產卵的三文魚,對「漁夫」們的攔截視而不見,也不因有同類不斷被捉而稍加閃避,只顧一味勇往直前。人們張開大小網具,爭相將魚兒「舀」進網中,動作敏捷者甚至可以徒手將其捕捉。但早晨的河水冰冷刺骨,人在河中堅持不了太久。只有到中午陽光燦爛時,才可連續操作一小時以上。 退潮魚擱淺 撿鮭魚事半功倍 在阿拉斯加的河流捕魚,只要肯下水,基本上不分生手熟手,均能有所斬獲。年過半百的宗魯平,一天的收穫也能有40多條,每條都有七、八磅重,堪稱鮮嫩肥美。他在瓦西拉的冰箱很快就塞滿了這些「戰利品」,即使天天吃魚,也騰不出空間來存放源源而來的「新貨」。 宗魯平注意到,當地的白人漁夫捉到三文魚後,往往就在河邊當場宰殺,去頭剔骨,只將美味的魚肉帶回家中。宗魯平還發現,退潮時有不少魚擱淺在河灘上,這時去「撿洋落」,更見事半功倍。總之,每年的捕魚季都能讓他陶醉不已,成為難忘的人生樂事。 雖然三文魚的資源相當豐富,但阿拉斯加州對捕撈活動仍設置了一定的限制,例如不准使用網眼太小的漁具、捉到幼魚要放歸河中等等。此外,在三文魚溯流產卵的季節,嚴禁向河川傾倒任何廢棄物。由於立法及時,控制得宜,阿拉斯加州30年來從未發生濫捕情事,保持了三文魚的生態平衡與永續繁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