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雪峰读书 2013-08-19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众所周知,猴子喜欢香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习惯。直到10年前,我才明白了“猴子与香蕉”故事背后的哲理。起初,是听现任北大党委副书记于鸿君教授上课讲的一则猴子与香蕉的故事,觉得不错,后来我给企业家讲课时也时不时引用这个故事。没想到,天津“津乐园”的老板吴晓龙也很喜欢这个故事,他邀请我给员工讲课时,还特别指示要讲这个故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将5只猴子关在一个大笼子里,然后在笼子顶端挂一串香蕉。很快就有一个猴子爬上去摘香蕉,就在它马上要抓到香蕉的时候,巨大的水管对着整个笼子喷水,全部猴子都被淋得透湿。过了一段时间,又有猴子上去摘香蕉,结果所有猴子再次被淋得透湿。重复数次,猴子们终于明白,只要想摘香蕉,大家都会受到伤害。于是没有一个猴子再惦记香蕉,再饿也不上去摘香蕉了。

后来,科学家把其中的一个猴子换出来,放进了一只新猴子A。猴子A到笼子后,对于香蕉事件一无所知,它和从前的猴子一样看见香蕉就兴奋,刚要上去摘就被其他猴子暴打一顿。猴子A很委屈,虽感到莫名其妙,但因敌不过其他四只猴子,只好认栽。又过了一段时间,猴子A禁不住香蕉诱惑还想去摘,结果又被其他猴子们暴打了一顿。重复数次,猴子A终于变乖,认为香蕉不能碰,碰了就会挨打,终于再也不敢去摘了。

再后来,科学家又把另一只猴子换出来,换进一只新猴子B。和猴子A一样,猴子B到了笼子后也是兴奋地要去摘香蕉。 这次仍然逃脱不了惩罚,而且猴子A还打得特别卖劲。猴子B很委屈,和当初的猴子A一样无可奈何。重复数次,猴子B被教训得再也不敢去摘香蕉了。

循环5次后,最初的5只猴子全部被换成了新猴子。但新猴子们依然没有一个敢去摘香蕉。尽管它们对最初的香蕉事件毫不知情。直到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已经更换了好几拨,顶上的喷头也早已拆除了,但只要有新进来的猴子试图去摘香蕉都会遭到其它猴子的暴打。至于为什么会遭到暴打,没有一个猴子知道原因,但每个猴子都很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并不断地传承下去。

有人不服气,他们改变了试验方式,用5只新猴子同时交换原来的5只猴子,结果与最初的5只猴子刚被关进笼子里的情形是一样的。

现实中,企业的情况也跟这个故事非常类似。实践证明,组织往往由于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不得不去改变员工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这就导致很难形成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固化组织特有的文化特征,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老员工影响新员工。

前面谈的是猴子与香蕉的科学实验。回到人与香蕉上,你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其实,不管从哪头剥,吃香蕉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形成了习惯或组织惯性后,要想改变恐怕就是一个问题了。许多企业之所以转眼间便成昨日黄花,命落黄泉,并非他们面对环境变化无能为力,而是在事过境迁、环境改变的时候,由于受“组织惯性”的桎梏,一味恪守前人经验,以致在时代变化的端倪中,不能敏锐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使许多战略举措出现偏颇,变革创新被搁浅。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企业在实施任何变革时,如果是少数人试图改变多数人,阻力一定很大。只有当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变革后,让多数人去改变少数人,这时的阻力就会小得多。

更多“知识解决”内容: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