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

 玉面书生湘逸 2013-08-19
全网发布:2011-06-23 19:51 发表者:楼金玕 (访问人次:2928)

新生儿出生2~4h内即开始有不同的菌群进入体内,有益的正常菌群不停地发展,与小儿迅速成长的各阶段各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对儿科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近20多年,尤其近10多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上市的各种微生态制剂已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在儿科范围内应用越来越广。正如康白教授所提出的微生态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最新的核心的学科,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微生态制剂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简述如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楼金玕

1、  小儿腹泻(包括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卫生部材料,我国每年约8.36亿人次患急性感染性腹泻,其中<5岁小儿约2.09亿,是发病最多的年龄段。研究表明不论何种病原所引起的小儿腹泻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正常菌群紊乱,特别是双岐杆菌减少。腹泻病情越重,时间越长,这种紊乱表现越严重。任何原因所致肠道菌群紊乱,又容易导致小儿腹泻的发生。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小儿腹泻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使用抗菌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可避免对肠道正常菌群发生严重影响,使肠道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肠道生物菌膜破坏,肠道免疫屏障降低,同样可以出现腹泻及可能出现继发肠道内源性感染。同样儿童迁延性、慢性腹泻也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密切关系。肠道菌群紊乱不经会使腹泻迁延不愈,同时可导致肠道内源性感染甚至由此引起全身性感染。微生态调节剂在小儿腹泻中是用得最早和较多的。国内大量文献报道益生菌对于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作用。国外Meta-分析资料提示益生菌的应用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腹泻病程、益生菌可以用于AAD的治疗,同时也提示益生菌可以预防腹泻的发生,尤其是抗菌素相关性腹泻。益生菌治疗感染性腹泻的机理主要与益生菌通过改善结肠菌群的组成和拮抗致病菌有关,具体机制如下:(1)产生抗微生物物质(2)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3)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的黏附(4)改善毒素或毒素受体(5)刺激或改善机体对致病菌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6)阻断致病菌和宿主细胞之间对话。益生菌拮抗肠道致病菌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以上机制是建立在体外和动物试验研究基础上的,特定的益生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同,同样不同肠致病原(例如细菌或病毒)和益生菌制剂作用机制也不一样。

 

2、  小儿肠易激综合征

本病为小儿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之一,是慢性非器质性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复发作性脐周疼痛、排便后症状缓解,腹胀、腹泻及便秘(或二者交替),也常有厌食。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对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还未完全明了,一般病程长,治疗较困难。病因与精神、遗传、感染、饮食、药物(抗酸剂、抗生素、b-受体阻滞剂、麻醉剂)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几年来认为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在IBS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表现为优势菌群减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上海二医大瑞金医院许春娣等用微生态调节剂妈米爱(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对40例3~12岁的本病儿童,服妈米爱4周为一疗程,治疗4周时,40例中症状完全缓解25例,明显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87.5%,不少患儿面色改善,体重增加,40例患儿在治疗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小儿厌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国外Saggioro A用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Bifidocterium Breve治疗IBS 患者2周后,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4周后结果与治疗2周后一致,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3、  乳糖不耐受

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使乳糖不能消化吸收,在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会出现肠胀气、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当未分解吸收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存在的细菌发酵成为小分子的有机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并产生一些气体如甲烷、H2、CO2等,这些产物大部分可被结肠重吸收,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肠鸣、腹胀、腹痛、排气、不舒服、腹泻等症状,有的人还会发生嗳气、恶心等。这些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严重的乳糖不耐受多于摄入一定量乳糖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乳糖不耐受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并会同时伴有尿布疹、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已有国外文献报道部分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在肠道中可以表现出乳糖酶活性,帮助消化及减轻症状。因此益生菌治疗乳糖不耐受有明显菌种特异性。

 

4、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尤其是肠道外藉菌等腐败菌增加,产生相应有毒代谢产物如:胺、酚、吲哚等物质,大量吸收使肠蠕动减弱甚至肠麻痹。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可使腐败毒素减少,其有毒产物吸收减少,有利于调整恢复内分泌-免疫功能,恢复肠蠕动。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分泌弱酸,降低肠道PH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增加粪便水分,促进肠道蠕动。

 

5、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胃癌关系密切。发展中国家的儿童Hp感染率高,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急剧增长,Hp感染是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还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多数学者主张儿童Hp感染需要进行治疗。目前抗Hp治疗主要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治疗1~2周,然而大量长期广谱抗生素的治疗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例如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感染、肝功能损害等,还由于细菌耐药致抗Hp疗程延长,Hp根治率下降。近几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建议将益生菌制剂同时用于抗Hp的治疗,推测益生菌制剂可以减轻抗Hp治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抗Hp治疗的疗效。基于此,国外学者对益生菌与HP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Mldolo等(1995)发现,乳杆菌可在体外抑制H.pylori生长,Coconnier 等(1998)研究发现,乳杆菌LB株的培养物上清(LB-SCS)与H.pylori共育后,H.pylori发生一系列超微结构的变化,例如在菌体内形成泡样结构,增大了细菌的弯曲度,使细菌成为U形甚至类球形。而这些球形改变被证实H.pylori死亡的一种形态学特征。也有学者发现乳杆菌LA1株也能分泌一种抗菌物质,可作为抗生素—抗酸治疗的辅助制剂,预防H.pylori再感染,乳杆菌还可抑制H.pylori感染所致IL-8的分泌,降低胃粘膜的炎症反应。Lykova 等(1999)报道将含有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和三联抗生素同时用于儿童的H.pylori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益生菌用于H.pylori的治疗主要作用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轻抗生素治疗后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顺应性。

 

6、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与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部分为未分型结肠炎( indeterminate colitis, IC)。IBD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小儿UC 最早在1920年报道,CD于1945年报道,国内发病率无精确的统计数据,儿童IBD的资料见一些零星报道。和成人一样,近年来儿童IBD患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据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脏病学和营养学会(ESPGHAN) 报道,儿童CD的发病率从30年前0.1/10万上升到4.6/10万,UC从0.5/10万到3.2/10万。IBD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但目前大多认为IBD的发生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感染、精神、环境、饮食、粘膜局部免疫紊乱等因素。IBD患儿可能存在针对肠道原籍菌或遗传易感个体菌群紊乱的超敏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因此,纠正菌群紊乱、清除炎症致病菌、与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联合辅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方法是合理的。Rembacken BZ 等的研究结果提示合用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同时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的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手段之一。

 

7、  过敏性疾病

在工业化国家,过敏性反应日益增多,这与环境因素的变化使TH1与TH2细胞平衡倾向于TH2有关。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已受到重视。肠道菌群可以降低TH2的细胞反应性,增强IgA反应增加肠道抗原的排出,具有下调过敏性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促进脾脏吞噬细胞IL-12的分泌,IL-12可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从而降低TH2细胞的反应性,抑制过敏性反应的发生。补充有益益生菌也可减轻过敏反应。已经证实对牛奶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的患儿,益生菌的应用可以减轻过敏性皮炎患儿的症状。对于食物过敏的患儿,肠道菌群参与食物抗原的处理,改变潜在抗原的结构,降低其免疫原性。Majamaa H等对10例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婴儿服用Lactobacillus GG 检测粪便中α1抗胰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浓度,发现服用后α1抗胰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下降,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变化不明显,认为Lactobacillus GG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可作为治疗食物过敏的一种手段。

 

8、  新生儿黄疸

有报道以多维乳酸菌散应用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另有报道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满意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益生菌应用可帮助迅速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发挥其生理功能,同时降低肠道-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国外Goldin等(1984)证明乳酸杆菌可使粪便中?-GD活性下降,服用4周后,活性较实验前约降低80%,Norin等(1991)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不能或仅产生少量?-GD,Guerin-Danan等通过给31名10~18个月的新生儿服用含乳酸杆菌的奶粉,发现每克粪便乳酸杆菌含量增加, ?-GD活性降低。

常见微生态制剂的成分

商品名

细菌性质

细菌成分

整肠生

活菌

地衣芽孢杆菌(2.5*108

米雅BM

活菌

宫入菌(酪酸梭菌0.35-1*106)

贝飞达

活菌

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

乳酸菌素片

死菌

乳酸杆菌菌体及代谢物

美常安

活菌

枯草杆菌(5*107)、尿肠球菌(4.5*108

妈咪爱

活菌

枯草杆菌(1.5*107)、尿肠球菌(1.35*108

思连康片

活菌

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各0.5*107)、蜡样芽孢杆菌(0.5*106

丽珠肠乐

活菌

青春型双歧杆菌(0.5*108

培菲康

活菌

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 (各1*108

聚克/聚克通

活菌

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0.2*105

金双歧

活菌

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活菌 (0.5*108

乐托尔

死菌

嗜酸乳酸杆菌100*108

亿活

活菌

布拉氏酵母菌(50*108

常乐康/肠乐康

活菌

酪酸梭状芽孢菌(1.0*107)、双歧杆菌(1.0*106

促菌生/肠复康

活菌

腊样芽孢杆菌

普尔拜尔

活菌

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0.5*108

乳酶生片

活菌

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0.03*108

乳康生

活菌

干酪乳杆菌、乳酸链球菌

抑菌生

活菌

枯草杆菌

降脂生

活菌

肠球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