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与地理学习(转)

 昵称13556095 2013-08-19

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地图、心灵图、脑图,是一种将发散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资料,包括语言、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形象和空间意识等来表示人脑思维过程。地图是地理信息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表现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经过一年多的理论积累、资料收集和教学实践,笔者对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思维导图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高质高效具有明显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优势
    1.思维导图能直观地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就不需要阅读大量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内容上。如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时,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由学生依据所给资料和教科书内容,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共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从而有效地、直观地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后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善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
    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是层次隶属关系十分清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理。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的教学中,学生自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就是对相关资料和教科书内容的有意义的建构,同时也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鸡蛋的圈层结构)中找到与新的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产生联系的已有知识,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内容。
    3.思维导图可有效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教师可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问题,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教师也可从每张作品中了解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个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样,学生也可以互相观看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头脑风暴”的教学策略,大家就同一个主题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需要追求想法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4.思维导图可有效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及计划。
    在完成了某一单元或某科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在进行分析和计划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结点的形式罗列出所有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目标、局限、后果、可行性等,再将所有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重组,把所有想到的观点绘制出来,最后整理成清晰的计划表。
    5.以思维导图为主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一堂课、一章节、一学期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结点,再分别考虑每个要素的细节,逐级扩展下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若再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结点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将积累起来的所有教案、课件等组建成个人资料库,以备后续教学的参考,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时,可以直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修改,非常方便。这会大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从而真正使教学资源达到整合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使用思维导图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有效整理,从而使本节的教学流程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可见。如我在设计“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找准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而在此之前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历史景观,它有什么特色,“特”在哪里,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构建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师生再来共同探讨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
     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本节课最直观的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后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反思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晰明了地展现在自己面前,这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从学生反馈来说,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效果更加突出,学生通过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可以检验自己的单元知识结构是否完整有效,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漏洞。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思维导图对于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握,对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和及时的点评。这对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目前还主要在选修课和讲座、访谈及部分实验班教学中展开,如果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入思维导图,作更长时间的研究,我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思维导图能直观地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就不需要阅读大量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内容上如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时,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由学生依据所给资料和教科书内容,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共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从而有效地、直观地表达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后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善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

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是层次隶属关系十分清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理。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构建自己的认知图式,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的教学中,学生自绘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就是对相关资料和教科书内容的有意义的建构,同时也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鸡蛋的圈层结构)中找到与新的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产生联系的已有知识,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内容。

3.思维导图可有效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交流障碍的状况。教师可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问题,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教师也可从每张作品中了解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在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个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样,学生也可以互相观看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头脑风暴”的教学策略,大家就同一个主题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需要追求想法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4.思维导图可有效地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及计划。

在完成了某一单元或某科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合理,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计划。在进行分析和计划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结点的形式罗列出所有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目标、局限、后果、可行性等,再将所有因素按重要程度进行重组,把所有想到的观点绘制出来,最后整理成清晰的计划表。

5.以思维导图为主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把一堂课、一章节、一学期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结点,再分别考虑每个要素的细节,逐级扩展下去。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若再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个结点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每个单元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将积累起来的所有教案、课件等组建成个人资料库,以备后续教学的参考,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时,可以直接在原来的思维导图上修改,非常方便。这会大大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从而真正使教学资源达到整合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Tony Buzan开创的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和思维模式。作为图解工具,它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学习者的思想(知识网络)画出来,如同全息照像一样把采集到的重要信息表达出来。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地理教学设计,进行组织教学, 一定会给我们的地理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以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Ⅱ》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增长》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二、《人口增长》的“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设计 - gis123 - gis123的博客

    本教学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过程,下面重点分析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绍兴市名人广场上的马寅初雕像图片,介绍他的事迹。马寅初是人口学家,是新中国第一个提出中国要实行计划生育的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里面有我国人口增长的一系列数据,用这些数据引出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导入新课。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极为迅猛,“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必然选择。那么,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2.师生携手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

    用多媒体出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据图分析历史上人口增长的特点并探究人口变化的原因。在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前, 教师给学生进行读图方法指导。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补充。通过刚才的思考,我们知道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 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下面就来探讨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原因及地区分布。

2)人口增长模式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列表分析比较人口增长的三种类型。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设计 - gis123 - gis123的博客

    合作学习使用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设计 - gis123 - gis123的博客

3.课堂小结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 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同水平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类

型主要划分为“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三种,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布地区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相同。本节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设计 - gis123 - gis123的博客

三、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有多方面的优点,现将传统教学设计和基于思维导图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如下表。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设计 - gis123 - gis123的博客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托尼?巴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尚卫平.关于“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调查报告[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

【摘要】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从高考命题的方向看,区域地理是综合题的必然构件,是考纲中要求的十大地理能力考查的载体,高考中更多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面临的瓶颈。本文着重探讨思维导图在解决区域分析问题中的运用,通过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分析区域问题的设问规律、建立区域分析模型,在教学中应用加强对区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区域地理; 区域分析模型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大比例尺区域案例的出现频率很高,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进行判断推理,这就使得许多一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加大对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力度,结果是初中地理强化区域地理知识的记忆,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要强化对区域问题的学习,但学生面对高考试题中的区域问题时却又不知所措。问题出在哪里呢?如果我们将高考题目认真分析,不难发现题目本身虽然使用了区域国家的一些素材,但是其作为案例仅仅是载体的作用,涉及的基本考点知识在题目本身已经有所体现,即使我们备考过程中记忆了大量的区域知识,但对解答问题的帮助估计还是微乎其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方法,将《高考考纲》中的十项能力要求特别是摄取有效信息能力、读图绘图能力、空间定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渗透到区域地理复习的全过程,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思维导图也称脑图(Mind Map),它是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 博赞(Tony Buzan)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助学习者像局外人一样看见自己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学习者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学习者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够增强学者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在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明确分析问题的方向,理顺答题思路,把握答题的要点,提高复习效率。
        1
思维导图的制作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从某种程度来说,大脑的思维也是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也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因此,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统一的。是一种利用大脑语言思维的模式,而只有利用大脑自身的语言来思考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一张思维导图就能使你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不会遗忘思维的每个环节。思维导图还运用了创造性思维理论、回忆功能理论等多种科学理论来迎合思维的规律。比如,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它倡导使用不同颜色和线条。颜色和图像能让大脑兴奋,颜色能够给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与此同时,思维导图中和中心图像连接的不仅有主要分支,同时依次有二级分支以及三级分支,层次十分清晰。而由于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这些连接起来的分支必然会使人更容易地理解和记住许多东西。
        2
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从高考命题的方向看,区域地理是综合题的必然构件,重视系统地理原理在区域中的具体应用,强调区域研究方法,重视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尤其是进行具有相似性地理特征的中外区域对比,题干中提供越来越多的区域地理住处信息以供提取和分析,减少对具体区域特征的记忆。在近几年文综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所占比例大,对学生能力要求高。面对庞杂的区域地理内容,学生掌握难度大,更多的是局限在对区域域具体知识的掌握,缺少思维方法的训练,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不能有机结合,分析应用能力、从地图或背景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较弱,这是导致考试中得分率低的原因。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用加强对区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分析区域综合性试题的设问规律,建立区域分析模型,精选例题进行专项训练。
        2.1
区域分析问题中的设问方式: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内和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决定特定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各区域并不是孤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分析区域问题应加强区域对比分析,如中国西北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联系美国西部、中亚地区、北非地区等;区域地理特征往往与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命题专家可以命制出一些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如中东问题、东北亚问题,不仅有历史原因,还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区域分析中应熟悉问题的设问方式如图2
        2.2
区域分析的思维模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定向思维,能根据题中的关键词联想出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理顺答题思路,运用相关地理原理组织问题的答案。在区域问题分析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
        2.2.1
区域空间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具体的位置,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都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区域,文综地理高考要求学生有清晰的空间概念和对重点地区空间位置的识记。清晰的空间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和关键。空间尺度不同,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在全球尺度的空间定位中应熟悉半球位置的确定(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七大洲四大洋的界线,以及大洲所处的海陆位置;在区域尺度的空间定位中能根据重要的经纬线和海陆轮廓确定相对位置;在微观尺度的空间定位中能确定大比例尺地图中的重要的地理事物,更关注位置的地理意义,如典型的河流、湖泊和山脉等。区域的空间定位是一个综合过程,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考虑,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加以判断,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
       
区域空间定位中首先要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粗略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地图,我们要把握一些关键的经纬线(地理位置、特征鲜明的重要经纬线),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格状地球仪。在已经形成的网格状心理地图上叠加自然地理要素:六大板块图、13大气候区图、洋流模式图、大洲地形图,丰富我们的心理地图,让空间定位的地理参照物变得更丰富。
        2.2.2
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地理内容的掌握要以图为载体,把基本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常进行读图、填图、析图训练,在单要素地图上重点把握颁分布规律,要素叠加图上要理解要素间的关系。复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重复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常说初中的知识,高中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要将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应用到区域地理复习中,同时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特征的分析模式,理清分析思路,掌握答题规范。
        2.2.3
区域发展分析:区域地理学习除了要求整体把握区域主要特征外,还要重点学会进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分析思路,能分析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的主要思路,以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为例,建立区域发展分析模型。
       
这类问题可能会以等值线图为材料呈现方式,对流域内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特征进行考查,分析河流价值(包括水能开发和航运开发)开发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建水利枢纽的条件分析和可能产生的效益与问题。
        3
结语
       
区域分析是中学地理学习的难点,也是地理考纲中规定的十大能力考查的载体,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思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也必须相应转变,不仅要讲清考纲要求的知识点,更要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练后反思和解法的归类。给学生以时间与空间去探究、去体验,由对地理知识的简单、重复的记忆转变为提升学生对地理原理的应用能力、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清晰的分析思路,选取高质量的题目练思维、练方法、练心理、练规范、练速度、练感觉,并在演练中领悟试题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能力价值,从中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认真感悟提高思维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和效果。这样,学生地理技能就能提升,面对区域分析问题能从容做答。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英国)著.李斯译(1999.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
[2]
王树声.区域地理[M].济南:山东地图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