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差别化涤纶产业链的发展与创新
2013-08-19 | 阅:  转:  |  分享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赵永霞

撰文:赵永霞彭治汉董奎勇丁龙

特邀专家:张大省王华平陈益人彭治汉



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上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种种设限对我国化纤行业的差别化

率提出了挑战,而涤纶作为我国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化纤种类,虽然其差别化率在过

去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在质量和品种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较大差距。随着新消费趋势的到来,差别化涤纶的系统化开发应受到重视。

Theincreasinglyintensecompetitioninglobaltextileexportmarkethasbeenachallengetothe

developmentofdifferentialfiberofChinesechemicalfiberindustry,amongwhichPETfiberis

oneofthemostattachedtypes.Althoughthedifferentialratehasbeenincreasinglyimproved

aswellastheexpandedapplication,thereisstillalargemargininqualityandvarietycompared

withtheworldadvancedlevel.Withanewconsumptionmodearriving,integrativedevelopment

ofdifferentialPETfibershouldbepaidmoreattentionto.

DevelopmentandInnovationofDifferentialPETFiber

IndustryChain

本期

特稿

SpecialFeature

差别化涤纶产业链的发展与创新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29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0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新消费趋势主导差别化涤纶的发展

NewConsumptionModeLeadstheDevelopmentofDifferentialPETFiber

多年来,涤纶产品的规模和产量一直居于

我国化纤行业的榜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

国际上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种种设限,使过去

以规模和产量取胜的各大化纤企业的销路变

得愈发紧张。而涤纶生产企业可谓在夹缝中求

生存,既受制于上游聚酯原料,又受制于下游

消费终端。虽然两者对于涤纶行情都有极大的

影响,但业界分析,下游终端市场是拯救涤纶

行情的关键。

随着人们对服装、装饰材料等的品种、品

质和品位要求的不断提高,差别化涤纶的消费

量也明显增加。据估计,目前国内市场对差别

化涤纶的需求比例占全部涤纶产量的30%以

上,预计2013年这一数据将超过40%,市场需

求较好的品种主要包括有色纤维、有光纤维、

异形纤维、细旦/超细旦纤维、高强力丝、三维

卷曲纤维等。

据统计,在2008年我国涤纶消费总量中,

服用消费量占53%,装饰领域消费量占25%,

产业和其他市场的消费量占22%左右。今后,

随着人们在住房和个性化产品等方面投资的

增加,加上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大手笔投

入,衣着在社会消费品中的比例将会继续下

降,故涤纶在服装领域的消费比例将有所下

降,在产业领域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非服

领域涤纶市场的开发将前途广阔。而在服用纤

维消费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个性化

消费时代的到来,高、中档品种的需求比例会

逐渐增加。

我国差别化涤纶的发展现状简述

StatusQuooftheDevelopmentofDifferentialPETFiberinChina

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的涤纶差别化率已达

40%以上,差别化涤纶短纤的生产能力已占总

生产能力的60%。多孔中空、高收缩、抗起球、

抗静电、阻燃、防水透湿、抗菌、保健等差别化

纤维在国际市场上相当红火。小批量、多品种

的差别化生产已成为当今国际涤纶短纤发展

的大趋势,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涤纶行业的差别化率在过去几年有

了很大提高,不仅在数量上已达36%,在发展

水平上也有重大提升。据介绍,目前已经有几十

个大类新产品转入批量生产,超细旦涤纶、高

收缩涤纶、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多功能混纤

复合长丝等发展迅速,已由单一功能进入多功

能复合高仿真的第三阶段,尽管各品种、各地

区、各企业之间的发展还不尽平衡,但总体技

术已取得较好成果。

客观而言,我国差别化涤纶的质量和品种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化学改

性的品种总体偏少,生产企业的品种开发多以

仿制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种局限性大。在产

品结构上,表现为原料体系趋同、纺丝技术与

装备趋同、市场趋同。

例如,我国生产的涤纶织物虽然在柔软度

等方面有所突破,但相比国外优质的涤纶面料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1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而言仍处于低端水平,具体表现为制服类面料

硬挺度不足、丰满度差、表面滑糯或滑爽度不

足。悬垂类面料多半采用低密织造,织物软但

纱线硬,织物不能自然平滑地下垂。面料的显

色性不良,外观呆板均一,达不到天然纤维的

自然外观。加上品种少,新风格品种更少,以功

能和风格著称的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涤纶面

料因而大量涌入我国内地市场。

产业用纺织品需求市场快速发展,拉动了

高强、阻燃、导电、医用、环保等功能性涤纶的

升级。作为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要原料,我国涤

纶工业丝在产能高速增长的同时,技术创新和

品种创新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过去主要以普

通高强中缩型为主,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近

年来开发了用于轮胎帘子布、传送带等的高模

低缩型涤纶长丝,用于建筑织物过滤材料等的

高强超低收缩型涤纶长丝,以及耐磨型、阻燃

型、抗芯吸型等各类高强低缩型涤纶长丝,大

大拓展了应用领域,在自主创新、追踪借鉴国

外新技术等方面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

国的产业用涤纶工业丝竞争能力已大幅提升,

但也出现了贸易摩擦以及同质跟风乱上项目等

问题。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涤纶生产企业

追踪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

动产品创新进而促进品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

如被誉为“全球超细纤维专家”的盛虹化

纤有限公司,开发了包括超细、超极细、吸湿

排汗、三叶、扁平、中空等在内的一系列差别化

涤纶长丝,据称其产品差别化率目前已达75%

左右,特别是2008年成功开发的单丝纤度小于

0.14D的20D/144f“超极细纤维”,产品和技

术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恒力化纤研发的高

品质亮光丝,受到国际欢迎,出口猛增50%;桐

昆化纤通过一机多用,将涤纶POY与FDY复合

生产出了具有良好弹性的涤纶长丝,可用于替

代氨纶。这些高新技术的差别化纤维的研发成

功,为高档针织、机织特色产品的开发提供了

技术基础,同时也亟待深度研发。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2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功能性涤纶短纤的技术发展趋势

文/彭治汉

TechnologicalTendencyofDifferentialPETStapleFiber

作者简介:彭治汉,男,196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

要研究方向为绿色环保阻燃剂的合成与高分子阻燃改性等领域。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当今涤纶短纤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三大趋势:(1)大容

量、超大规模的直接纺丝(单线产能达6万t/a);(2)高科

技、多品种、高灵活性和高附加值的柔性生产技术;(3)以

聚合物化学和物理改性为代表,以异形截面、添加剂技术为

主的高附加值、功能性纤维制造技术。

涤纶短纤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1)降低

装备投入和生产成本;(2)提高产品质量、赋予新型功能;

(3)扩大单位生产量,连续化、柔性化生产,以适应市场的

变化;(4)拓展应用领域,特别是产业用和装饰领域以及

军工等;(5)重视产品的综合环保意识和资源的优化意识;

(6)多功能化,赋予纤维以抗紫外、远红外保暖、远红外理

疗、抗菌、驱虫、仿毛、高吸水长效芳香、导电、抗静电、阻燃

等功能,改善染色等性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取得良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功能性涤纶短纤产品的开发重点为:(1)复合纺丝技

术;(2)熔体改性技术;(3)超短和三维成型技术;(4)在

线添加功能助剂改性技术;(5)回收改性技术;等等。

1复合纺丝技术

新型聚酯PBT、PTT、CoPET、改性聚酯(染色改性、抗

静电、吸水等)短纤已逐渐投入生产与应用。

纺丝装备和控制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在消化国外技

术后涤纶复合短纤工程技术有突破性进步,为降低生产成

本和投资成本提供了条件,大容量纺丝技术、直接纺丝技

术、紧凑型纺丝技术(纺丝–后处理一步法)在短纤复合生

产中得到运用。

用于非织造布、新合纤纺织品的热粘合纤维、超细复

合纤维等新型复合聚酯短纤的应用领域愈发广泛。

2熔体改性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前,短纤熔体改性的主要目标是不断

满足纺织面料织物对纤维性能的新要求,如阳离子染料可

染、抗起毛起球纤维等。进入21世纪,开发重点是“纳米”和

“高性能”纤维改性。

随着产业用以及非织造布用市场的发展,当前的熔体

改性技术以满足大型化连续聚合纺丝生产为目标,同时可

满足柔性化生产各种功能化短纤产品,如阻燃聚酯、可水解

聚酯(用于复合海岛短纤)、低熔点聚酯(用于皮芯复合短

纤)以及高收缩聚酯等。

3超短和三维成型技术

根据品种和应用领域的不同,一套具有经济规模并能

满足市场对不同产品需求的生产线,必须掌握如下关键技

术:稳态纺丝成形技术、拉伸定形技术、外观一致性和内在

质量的工艺控制技术、超短纤切断技术、在其他介质中的分

散性技术、纤维表面处理技术以及特殊要求的纤维添加剂

使用技术等。

另外,产业用“三维卷曲”短纤生产技术也是重点,如

日本尤尼吉可纤维公司开发的C81阳离子可染共聚酯潜在卷

曲性短纤。

4在线添加功能助剂改性技术

通过添加功能助剂可以赋予聚酯短纤相应的功能。德

国原吉玛公司、瑞士原Inventa-Fisher等公司开发的在线添

加功能助剂的改性技术为功能性聚酯短纤的低成本、高效

率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其技术特点包括:无机添加

剂的分散性技术和在线混合技术。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4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5回收改性技术

以德国Gneuss(格诺斯)公司的连续过滤技术为基础,

实现了聚酯回收–过滤–增黏–纺丝的连续化。该公司全

自动、工艺恒定的过滤系统RSFgenius具有优良的功能,应

用广泛,在生产加工中会产生相当可观的成本节省。该系列

过滤系统可以帮助聚合物生产商在合成纤维市场巨大的价

格压力下,对生产加工进行优化。这些优点在短纤的加工中

得到了非常好的实现,因为它可大量使用回收料,即使回收

料所占比例非常大,产品质量也不会下降。该过滤系统的投

资回报期通常为6~12个月。

回收改性技术在非织造布用短纤领域的应用前景广

阔,特别是通过添加“远红外”功能助剂、抗紫外线添加

剂、抗菌及有色等无机或有机添加剂,大大提高了纤维的功

能性和附加值。

6产业用涤纶短纤的产品开发

6.1非织造布用基础材料

根据织造工艺的具体要求,涤纶短纤在摩擦性、卷曲

性、亲水性和抗污性等性能上有不同要求。

涤纶超细短纤是制造人造革基布的主要材料之一,主

要以“海岛”和“橘瓣”分裂型为主,一般适用于针刺和水刺

加工。共聚酯短纤和高收缩涤纶短纤将有更好的发展。

6.2非织造布用热熔融短纤

低熔点皮芯复合纤维是指两种熔点不同的聚合物以皮

芯结构分布于同一根纤维之中制成的纤维,主要用作热粘

合纤维,是目前复合纤维商业化应用较为成功的品种之一。

非织造布纤网的加工方法有梳理法、气流法、湿法等,

无论哪种工艺都容易均匀地混合两以上的短纤。在加工

作为主体的高熔点短纤非织造布纤网时,如果混合热熔融

短纤,省去赋予树脂的工序,就避免了树脂液飞散和溶剂挥

发等问题,且只通过树脂法也使用的高温干燥机,就能制造

出规定数量的粘合剂均匀粘合的非织造布。

6.3填充材料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日本聚酯中空短纤生

产技术以来,我国的聚酯中空短纤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产

品品种丰富,具有多中空、多色调以及功能性(如远红外、抗

菌、芳香、拒虫、驱蚊等)等特点。

直接纺丝和复合纺丝工艺满足了不同风格品种的要

求,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枕芯、床垫、被套、床罩、睡袋、滑

雪衫、溜冰服、沙发座靠垫和软玩具等絮片和填充物。

填充用涤纶短纤的开发为聚酯回用材料找到了广阔的

市场。

6.4过滤材料

用作过滤材料的聚

酯短纤一般选用圆形截

面的超短纤维,这是由于

该类纤维的表面十分光

滑,制成的滤纸透气度

高、气阻低,有利于气体

和液体等介质的通过并

减少压力损失,且耐油、

有较强的韧度和强,可

耐一定的温度。目前,这

种纤维主要用于化学与

食品工业用过滤材料、汽

车工业用与汽车滤清器配套的过滤材质等。

6.5道路用超短纤维

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开始试验将合成纤

维用作道路、机场跑道等载荷路面建设的增强纤维,其中

以北欧开发的腈纶超短纤、美国开发的聚酯和聚烯烃超短

纤为代表。90年代末,上海石化成功开发了用于国内沥青混

凝土道路建设的聚酯短纤。聚酯短纤对沥青路面起到了加

筋和桥接作用,提高了路面的柔韧性、高温抗车辙能力、低

温抗裂能力以及抗疲劳性能和防水性能。目前,聚酯短纤改

性沥青混凝土正逐步应用于沥青公路路面、桥面铺装、机场

跑道和停机坪的加强以及旧沥青和旧水泥路面的薄层沥青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5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混凝土罩面等中。聚酯短纤在沥青中的比例约为2000~

4000t/km。

6.6功能性纤维

6.6.1阻燃聚酯短纤

按生产工艺过程对阻燃方法进行分类,该类纤维可归

纳为以下5种:

(1)在酯交换或缩聚阶段加入反应型阻燃剂进行共

缩聚;

(2)在熔融纺丝前向熔体中加入添加型阻燃剂;

(3)普通聚酯与含有阻燃成分的聚酯进行复合纺丝;

(4)在聚酯纤维或织物上与反应型阻燃剂进行接枝

共聚;

(5)对聚酯纤维织物进行阻燃后处理。

涤纶的阻燃改性(不考虑织物的阻燃后整理)有共混

改性和共聚改性两种:

共混改性:在聚酯切片制造过程中添加共混阻燃剂制

造阻燃切片或在纺丝时添加阻燃剂与聚酯熔体共混制成共

混阻燃纤维;

共聚改性:在聚酯生产过程中加入共聚型阻燃剂做单

体,通过共聚法制造阻燃聚酯。

6.6.2芳香聚酯短纤

该类纤维通常采用皮芯复合生产工艺,在芯层加入由特

殊塑料包覆的香料,由于芯层以较低的温度进行纺丝,因此

香味在纺丝过程中的挥发减至最低限度,纤维成形后香味

沿纤维轴向切断的横截面逐渐逸出,达到持久芳香的效果。

芳香聚酯短纤通常采用熔体染色,在纤维的皮层进行

染色,可染红、黄、绿等色,避免了芳香纤维在染色过程中香

味的损失,扩大了产品的使用领域。

目前,芳香聚酯短纤主要用于床上用品和室内装饰面

料,其中床上用品一般选用具有安神、催眠等特效的香味,

而桂花、茉莉等则用于室内装饰纺织品。此外,芳香纤维还

可与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或抗菌作用的纤维结合用于医院

床上用品及病服等中。

6.6.3抗菌聚酯短纤

抗菌聚酯短纤是将高效抗菌剂与合成纤维共混制成的,

生产工艺包括混纺、复合纺丝及后处理等,其中后处理法得

到的抗菌纤维耐洗涤性能差,且抗菌效果持久性较弱。

涤纶及其织物常用的抗菌整理剂主要有5种。

(1)金属、金属盐及其化合物

具有杀菌作用的金属包括Ag、Cu、Au、Zn、Hg、Cd、

Y、Zr、Ca、Pt、Pb等,这些技术的盐及其化合物均具有抗菌

活性,它们都是通过释放具有杀菌作用的金属离子从而起到

杀菌作用的。

(2)季铵盐类化合物

季铵盐的抗菌机理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代谢功能,最

终导致细菌因细胞膜穿孔、内容物渗出而死亡。该方法具

有优良的抗菌效力,但活性较低,持久性较差。

(3)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涤纶抗菌整理,酚类抗菌剂可通

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的作用影响细菌的

代谢,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4)卤素化合物

用于涤纶抗菌加工的卤素化合物主要有溴代和氯代两

类。其中,溴代化合物包括溴代、5,7–二澳–8–羟喹啉

等;而氯代化合物除了上述的氯代酚外,还包括双(对氯苯

基双胍)己烷、3,4,4’–三氯对称二苯脲、次氯酸等。卤素

化合物主要通过与酶蛋白反应,导致酵活性丧失,阻碍细菌

的代谢功能,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5)有机氮化物

吡咯(磺胺甲氧吡咯)、吡嗪、对甲基磺酰肼、苯丙三

嗪,含胍基或缩二胍基团化合物等的有机氮也被用

于涤纶及其织物的抗菌整理。

6.6.4抗紫外线聚酯短纤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增加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而过

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引起皮肤炎症甚至引起皮肤癌等症

状。防紫外线纤维是从技术的角度在纤维中添加抗紫外线

添加剂或在纤维的表面涂布抗紫外线剂以阻碍紫外线对皮

肤的直接影响。

抗紫外线添加剂主要包括作为屏蔽材料的纳米级超细

粉体,如氧化锌、二氧化钛等以及上述无机物的混合体。美

国Eastman化学公司的光学增白剂(OB–1)是最具代表性

的抗紫外线添加剂,由于该添加剂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因

此可以在聚酯反应过程中添加,也可在纺丝过程中添加,具

有良好的灵活性。相对于超细粉末添加方法,这种方法最

大限度地保留了涤纶的纺织加工性能和纤维本身的物理机

械性能。

6.6.5保暖聚酯短纤(远红外发射功能)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6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在纤维中添加无机超细粉末(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锗、

氧化锌等),使涤纶具有一定的远红外发射功能,起到保暖

的功能。

远红外发射功能纤维是利用在常温下具有远红外功能

的陶瓷粉(二氧化钍、二氧化锡、碳化钴、氧化铝)作添加剂

与聚酯共混,纺制成远红外纤维,其功能与远红外陶瓷粉

的品种和添加量有关。

该类纤维具有向双组分、多组分多孔异截面、中空细旦

并具有附加功能的所谓“第三代“填充短纤发展,其所要代

替的是羊绒以及具有理疗功能的保暖产品和仿毛的趋势产

品等。

6.6.6负氧离子发生纤维(除臭纤维)

在PET熔体中添加特殊的无机添加剂(如电气石)可赋

予涤纶四大功能:远红外保暖功能、除臭功能、具有负氧离

子发射功能以及抗菌功能。

电气石以含硼为特征,具有铝、钠、铁、锂环状结构的硅

酸盐,因热电性和压电性,使其极性离子在平衡位置振动而引

起偶极矩变化产生远红外的电磁辐射。因此在温度和压力变

化情况下能引起电气石晶体的电势差,使周围的空气发生电

离,被击中的电子附着于附近的水和氧分子使之转化为空气

负离子,即负氧离子,这种负氧离子具有抗菌、除臭的功能。

负氧离子发生纤维作为填充料时,以单中空、多中空、

特殊异形的截面形式提高纤维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提高和

强化“奇异”效果,用于医疗纺织品的内芯等,也可用于床上

用品、汽车座椅等,以棉型和中长、毛型短纤的形式用于纺

纱,可用于室内装潢、服装等产品中。

6.6.7抗静电纤维(导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的加工方法一是通过共聚在聚合物中导入

亲水基团,提高吸湿性能,降低比电阻,二是添加导电添加

剂。如在PET的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的PEG,经共同缩聚

而制成PET–PEG嵌段共聚物,以此作为改性剂加入到PET

中混合纺丝,用以改进涤纶产品的抗静电性和吸湿性。

所用导电添加剂主要有两种,即以炭黑为导电物质的

添加剂以及以氧化镁、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等为添加剂。

抗静电纤维主要用于制作防护材料、工作服和装饰性

导电材料,其色调优于黑色导电纤维,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6.6.8高阻光聚酯短纤

采用较细纤维织造的薄型织物,其透明性在某些场合

成为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开发了高阻光(不透光)聚酯

短纤,用于窗帘、内衣、泳衣等领域,具有良好的不透光性

和防污性。

该类纤维主要是将二氧化钛等无机白色微粒子添加到

纺丝熔体中去,但在为了获得良好不透光性而增加微粒子添

加量的同时,要解决因添加量增加而造成的纺丝性、设备磨

损和纤维质量等的影响。

通常采用皮芯复合纺丝的方法制得不透明的聚酯复合

纤维。该类纤维采用同心皮芯复合纺丝工艺,芯部含6%~

20%(质量分数,下同)的二氧化钛,皮层含低于0.5%的二

氧化钛。据报道,芯部二氧化钛含量在8%~15%时其不

透明性较好,皮层的二氧化钛含量必须小于0.5%,否则对

设备磨损较大。

6.6.9蓄能(光)聚酯短纤

蓄光材料分为自发光型和蓄光型两种。自发光型基本

成分为放射性材料,无需从外部吸收能量,可持续发光;蓄

光型很少含有放射性物质,无使用方面的限制,但要靠吸收

外部的光能才能发光,且要储备足够的光能才能保证一直

发光。

6.6.10多功能聚酯短纤

多功能聚酯短纤,即在熔体中添加特殊的无机添加剂,

可赋予纤维多种功能,如添加电气石可赋予聚酯短纤远红

外保暖、除臭、释放负氧离子和一定的抗菌效果等。同时,可

采用不同功能的助剂复配使用,增加聚酯短纤的功能性。另

外,采用中空结构的纤维形态,可有效增加纤维的效果。从

长远来看,多功能纤维的开发和生产更贴近市场需求。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功能性涤纶短纤在

衣着、装饰用面料和产业领域的应用日益拓展,特别是在非

织造布及过滤材料(包括食品、建筑、工业应用等)领域,聚

酯短纤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汽车工业、道路等基础设施

的发展,给聚酯短纤的应用带来新的希望。随着消费市场的

成熟,保暖、抗紫外、阻燃、抗菌等功能性聚酯短纤的应用

也将日益扩大。

我国化纤工业的整理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功能性聚酯短

纤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保障。功能性聚酯短

纤的开发应立足理性化的市场与生产模式,早期的对其功

能作用过度宣传的模式已很难为消费者所接受,功能性特

征指标的实用化、定量化和规范是功能性纤维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7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海外最新差别化涤纶产品扫描

GlanceoftheLatestOverseasDifferentialPETFiberProducts

原料和技术是纺织面料及其终端产品获得功能、风格

的最基本手段。近年来,海外涤纶生产商不断迎合与引导消

费者的需求,致力于开发舒适性、流行性、功能性及环保性

的差别化涤纶产品。特别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欧洲的

许多生产商都通过差别化涤纶的应用来提升面料和纺织品

的价值。

1吸湿排汗及瞬间凉感

台湾新光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高科

技聚酯产业”,在功能性聚酯纤维发面拥有丰富的研发经

验。CoolTouchThermo

?

属台湾新光合纤开发的CoolTouch

系列产品,由于具有中空截面,因此具有吸湿排汗、快干、质

轻等特点,且手感舒适、蓬松,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适用于

运动服及户外休闲运动服饰中。

新光合纤在改性聚酯中添加无机粒子开发出的

RecoTex–Cool

?

,可有效地调节人体与织物间的温湿度。用

该纤维织成的织物接触肌肤后,会产生1~2℃的瞬间凉

感,穿着时可降低体温并能快速将体内热气传导于大气中,

可大幅增加穿着舒适感。目前,该纤维的用途涵盖服用、家

纺、产业用三大领域。在服装上主要用于内衣、运动服、休

闲服、西装、衬衫、

工作服等;家居领

域主要用来加工床

上用品、沙发布等;

而工业领域,则可作

为汽车、飞机、游艇

等的内饰材料。

CoolBestII

?

是台湾力鹏公司在

CoolBest

?

基础上开

发的第二代产品,比

热较高,回潮率约

为0.886%,本身不

易吸热,温度起伏

相对稳定。另外,由于扩散面积大,汗水可以通过衣料快速

吸收水分,进而向体外扩散,维持衣着干爽,且不会带走过

多热量使体温过低。据介绍,当CoolBestII

?

接触到肌肤时,

能比一般布料有效降低1~2℃,使穿着者感到舒适凉爽,

同时符合环保节能的需求。

TahTong(大东)集团旗下的ENOVA

TM

凉爽感布料采

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将云母微粒置入纤维中,使布料保持优

良的导热及吸水效果,同时具备抗静电及消臭的特性。使穿

着时不只感觉干爽,更能感受到舒适。云母为层状硅酸盐结

构,物化性质特殊,化学特性稳定,抗紫外线、耐高温,水合

性强,具有珍珠般的光泽,折射亮度高;同时云母微粒还具

备良好的导热效果,加上脱层后云母本身形成的水合效应,

易形成一层水化膜。这种双重效应——“导热+含水”,正

是纱线冰凉的缘由。

2抗菌防臭

力宝龙公司的Dr.Free

?

纤维,是在纺丝的制造过程中

添加复合型抗菌原料,采用该纤维制成的面料,具有抑制细

菌滋长的功能,可用来制作贴身衣物、运动服、休闲装、韵律

服、袜子、窗帘、寝具、毛巾、鞋材等。

台湾三加一能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种多功能

降温抗菌智慧型纤维——天人纱(TalentYarn

?

)引起了众

多关注。该纤维采用独特的纳米技术,添加了纳米级SiO

2



粒和负离子,经银离子化学涂层,据称是一种具有吸湿排

汗、抗菌/抗臭、抗静电、能导热降温的四合一功能性纤维,

已获包含Oeko–Tex

?

认证、SGS检测等全球14项环保、专

利、医疗证书,可广泛应用于内衣、袜子、运动服、床上用

品及休闲纺织品等领域。目前,德国Tchibo及美国MOSSY

OAK&REALTREE&TECL–WOOD等公司已率先使用

该材料制造迷彩服。

新光合纤公司的Amictech

?

是一种银离子型抗菌纤

维,纳米抗菌陶瓷粉于熔融纺丝过程中添加,抗菌剂包

覆于纤维中不会脱落,属于长效型抗菌纤维,可应用于

CoolTouch

?

吸湿排汗纤维中开发一系列功能性产品,非常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8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适用于户外服、运动服、婴儿服饰等中,此外还可用于内衣

裤、袜子、寝具、家饰用布及医疗服饰等领域。

韩国Kolon公司开发的ATB

?

100涤纶由于在原丝内部

导入了银成分从而具有99.9%的抗菌效果。与后处理产品

不同,这种抗菌性在经过多次洗涤后也不会失去。此外,该

纤维还能去除异味,其特殊的截面结构使其具有快速排汗

快速干燥的效果,洗涤30min后即能完全干燥。

3抗紫外

新光合纤的抗紫外线纤维特殊皮芯结构将TiO

2

的纯

光材质包覆于一般半光原料中,使纤维比一般纯光纤维更

容易织造。因添加高含量的TiO

2

可有效阻隔光线,并具有良

好的防透视效果,适用于护士服、泳装、窗纱等。

而ENOVA

TM

产品上使用的抗紫外线技术分为两种,即

在纤维中混入可分散、吸收紫外线的陶瓷微粒,或利用染整

后加工赋予布料抗紫外线功能。将ENOVA

TM

抗紫外线产品

与吸湿排汗结合,可显著提升面料的性能和附加值。

4抗静电、防辐射

台湾力鹏公司的OHMLON

?

经特殊改性,应用于织物

上可有效减少静电累积,改善穿着舒适度,确保穿着者的

健康与安全。这种性能使该纤维可广泛应用于高级西装、

夹克、家居内饰、汽车内饰以及过滤织物、防护织物等中。

OHMLON

?

的抗静电性属长效型,可耐水洗,且染色色系不

受限制。

5保温隔热

ThermoTech

?

是新光合纤开发的一种保温性纤维,质

轻保暖,纤维表面呈中空状,通过纤维内部空气层减少体

温散失。经检测,该纤维的中空率达20%以上,新开发的

CD型中空率更是超过了30%,不仅强化了织物的保暖性,

更因纤维密度下降而使织物变得轻盈。除了保暖轻盈以外,

ThermoTech

?

还有良好的反拨性和挺性,CD型还具有丰富

的色彩,织成的布料手感丰满,不易起皱,易清洗,适用于

户外运动服、保暖衣裤、床上用品等。

PYROCLE是Kolon公司开发的一种中空涤纶,中空率

超过30%,从而使其纺织品与普通产品相比轻便性提高

30%以上。同时,中空截面也给纺织产品带来了丰富的空

气层,保温性大大提高。这一性能使其可广泛用于内衣、外

套、运动服、防寒服、鞋类、提包、天鹅绒等产品中。

欧洲著名的聚酯纤维生产商ADVANSA公司在近期推

出了两款产品:用于服装的Thermo°Cool

TM

与用于睡袋的

Thermo°DRY

TM



Thermo°Cool

TM

是中空纤维与其他组合在一起的表面

带有凹槽的纤维的一种独特组合,将降温和隔热两大功能

一体化,旨在帮助穿着者在外部温度环境和运动水平的变

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体感舒适。带有凹槽表面的纤维使得导

湿性能优异,而中空纤维使纤维本身更轻,且成为隔离温度

的介质,可保护使用者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也可预防运动

后的寒意但能使热气消散到空气中去。Thermo°Cool

TM



应用于多种产品中,如运动服、时装、防水透气面料以及手

套、靴子等中,目

前,其包括各种具

有独特性能和横

截面的纤维产品

系列正在研发中。

Thermo°DRY

TM

可满足睡袋产品

的多种特殊要

求,与Lenzing公

司的Tencel

?

结合

可实现优势互补,

达到环保与功能

的融合。

6再生涤纶的功能化

中国台湾有多家企业开发了再生涤纶,并赋予它们一定

的功能性,实现了环保与功能的统一。从最近推出的产品来

看,台湾纺织业开始重视时尚与环保、功能的结合,以功能

Thermo°Cool

TM

截面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39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性纺织品的优势,串联上、中游厂商,结合成衣厂商,开发健

身服装与时尚系列,发展多元产品,如具环保与吸湿排汗功

能产品的设计开发;全系列兼具保暖与保健等功能的成衣;

高弹并能修饰身形、符合人体工学及时尚感的健身服装等。

南亚塑胶公司纤维事业部针对环保领域开发了一系

列新型涤纶,包括再生涤纶ECOGREEN

?

、常压可染涤纶

ECODYE

?

、无重金属涤纶ECOFIT

?

等。

ECOGREEN

?

是以回收聚酯瓶为原料,经化学回收反

应再生为聚酯纤维,这种纤维的物性与原生纤维差异不大。

目前,南亚塑胶公司除生产50D/72f、75D/72f等通用规格

外,还引入吸湿排汗、抗紫外线、弹性等功能,将绿色环保

与舒适功能结合,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无独有偶,Invista(英威达)公司采用聚酯瓶等再生资

源制成了COOLMAX

?

EcoMade

TM

纤维及面料,满足了消费

者对功能、环保和时尚的需求。该纤维具有独特的四道截

面,因而具有优良的去湿功能,从而使其面料具有快干、凉

爽舒适的感觉。

反观国内,因原料、设备、技术、市场接受程度等因素

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再生涤纶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的棉

型、填充料和非织造布的纤维原料,真正的中高档服用纤维

并不多,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一些高端品牌对

中高档服用再生涤纶的需求。

7其他功能

聚酯分子间结构紧密,一般需在高温高压下染料分子

才能进入纤维内部而达到上色效果,而南亚塑胶公司纤维事

业部的ECODYE

?

经特殊改性技术,使染料在95~100℃

下就能上染,从而能减少热能的使用,也可减少升降温时间

降低染色成本。同时由于染色温度较低,故适合与蚕丝、羊

毛、粘胶纤维、锦纶及氨纶等纤维混纺或交织,减少高温对

纤维的损害。ECODYE

?

与一般涤纶交织时由于上染率差异

可使布面呈现同系配色的效果。

SpanTech

?

是新光合纤新开发的并列型弹性自卷曲纤

维,纤维具有类似弹簧般的外观形状。SpanTech

?

具有低温

可染的特性,染色温度为115~130℃,经染整处理后具有

极佳的伸长性和回复性。该纤维可与棉、醋酯纤维等混纺,

或用于包芯纱。加工的织物触感丰厚、柔软细腻,弹性伸度

可达30%。织物染整加工处理容易。不易起皱,易清洗,且

具有稳定的染色重修性,避免了因加入弹性纤维而带来的

困扰。目前,该纤维主要用于外套、运动服装、高密度针织

物、套装、泳衣、帽子、毛巾等产品中。

ShinSpan

?

是新光合纤开发的新一代聚酯弹性纱,采

用特殊的纺丝工艺及纱线生产技术,具有良好的伸长性及

弹性回复率,适用于各种织物,织物经染整处理后仍具有优

良的弹性及弹性回复性,适用于各种弹性纺织品。

台湾力宝龙聚酯事业部开发的BARCODEYARN(条

码纱)运用特殊的纺丝与假捻技术,使纱线具有蓬松的外

观。织造与染整工艺与一般纱相似,易处理;无需配染与断

染,每根纱线即有不同的色泽与纹路变化。用其所加工的织

物染色后能产生类似条码状不规则的深浅色泽变化,且这

种效果属长效型,耐水洗,条码的深浅纹路不变。染色色系

不受限制,中、深色效果尤佳。

通常,聚酯纤维在合成时为提高聚效率需添加一定

量的催化剂,一般多用锑的重金属。虽然对人体不会有太大

的伤害,但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南亚塑胶公司的ECOFIT

?

使用了新型不含锑的催化剂,但性能与一般聚酯纤维相当,

并克服了普通聚酯纤维在使用含锑催化剂后色泽偏黄的缺

点,同时还避免了重金属在染整过整中析出而污染环境。

本刊2009年第7期编译发表来自AATCCReview杂志2009

年第5期的稿件“TextileFluorochemicals–WhatUsersNeedto

Know”的中文译文,中文标题为“纺织含氟整理剂——使用需

知”,经调查,发现译文存在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问题。为避免读

者误解,本期再以“纺织含氟整理剂——使用需知”为题刊发

该文的正确译文,请广大读者留意。特此更正。

更正启事

《纺织导报》编辑部

前沿

链接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40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涤纶产品的开发趋势

类别

超细纤维

异形纤维





球形纤维

三维卷曲纤维



混纤丝



中空纤维







防透明纤维





负离子纤维



芳香纤维





磁性纤维

加工技术

直接纺丝法:采用特定的纺丝技术直接纺制超细纤维;

间接纺丝法: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后加工中采用剥离技术、碱处理溶解、溶去法等制造技术;

超细短纤维:采用气流喷射、闪蒸纺丝技术。

采用非圆形孔眼喷丝板纺丝。

可以通过机械地改变拉伸比、不均匀拉伸和变形加工等方法制造;

直接采用特殊纺丝组件、纺丝工艺制造。

三维卷曲纤维经粘合、碰撞等特殊技术制造。

采用双组分纤维纺丝或不对称冷却法加工制造。

物理方法:采用特殊纺丝、拉伸后加工工艺纺丝;

化学方法:采用间位酸第三单体共聚纺丝加工制造高收缩纤维。

将具有不同收缩能力、截面形状、纤度的纤维通过纺丝或牵伸、变形加工手段混纤。

化学方法:在纤维聚合物中通过共聚、共混、接枝等手段引入亲水性基团;

物理方法:通过纤维表面处理,形成微孔、中空化、异截面化,利用芯吸效应等物理原理提高吸湿、排湿能力。

采用中空喷丝板纺丝技术制造。

纤维聚合物中添加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的超细无机粉末,如远红外陶瓷粉、碳化锆、氧化锆等复配超细粉末,进

行共聚或共混纺丝。

纤维聚合物中添加具有抗菌功能的超细无机粉末,如各种含银、铜、锌等具有抗菌作用离子的沸石、超细无机粉

末,进行共聚或共混纺丝(关注抗病毒纤维)。

纤维聚合物中添加对紫外线有吸收和反射作用的功能添加材料,如氧化锌、二氧化钛等无机超细粉末,进行共聚

或共混纺丝。

采用复合纺丝方法,将具有高白度的陶瓷微粉加入到纤维的芯层或采用不同折射率材料的皮芯结构形成反射层。

在纤维聚合物中添加对光照或温度敏感的有机材料,利用其结晶结构、络合物等对光照或温度变化引起的颜色变

化达到变色效果。

在纤维聚合物中添加氯乙烯、偏氯乙烯等含氯、溴卤素阻燃添加剂及磷系阻燃剂等及其复合物进行共聚或共混纺

丝,也可以添加无机阻燃剂进行共混改性和后整理改性。

通过共聚或共混的方法在纤维聚合物中添加具有热电性或压电性的含硼的铝、钠、铁、镁、锂环状结构的硅酸盐

负氧离子粉体,利用粉体自身的自由离子、不纯物离子和离子性物质杂质和二、三声子共鸣产生较强的辐射带

宽,产生负氧离子。

在纤维聚合物中添加高极性亲水材料进行共聚或共混纺丝,提高纤维的电导率,或添加具有导电能力的无机材料

如炭黑、硫化亚铜等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等进行纺丝。

利用微胶囊包覆技术将含有香精的微胶囊添加到纤维聚合物中进行共混纺丝。

将某些对湿度敏感的有机络合物或无机结晶材料根据含不同结晶水和结晶水得失时的颜色变化添加到纤维聚合物

中进行纺丝,得湿敏变色纤维。

在纤维聚合物中添加适量的能够对电磁波产生吸收或在外界电磁波的电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与外界电磁场方向相

反的电磁场作用的物质,如金属氧化物、无机导电材料等。

在纤维中添加具有磁性作用的无机超细粉末材料,如铁氧体等,使纤维产生一定的磁场效应。

异收缩纤维



吸湿、导湿纤维



远红外纤维

抗菌纤维

紫外线遮蔽纤维



光/热敏变色纤维

阻燃纤维



抗静电/导电纤维



湿敏变色纤维

电磁波屏蔽纤维

(该链接资料由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华平提供。)

图片来源:Trevira公司。

原料和技术是纺

织面料及其终端产品

获得功能、风格的最

基本手段。

粗细丝(竹节丝)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41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TalksfromSpecialists

专家

点津

话题:如何理解差别化涤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领域有哪些产品可以重点关注?

北京服装学

院材料工程

学院教授、

《纺织导报》

第二届专家

委员会委员

张大省

PET纤维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诸多优点:高

强度、高模量、耐热性优良等。但与此同时也带给

它不良的吸湿、吸汗性能(相应地它却具有快干性

能),平衡回潮率仅有0.4%,染色性能不良,只能采

用分散染料在125℃条件下高温高压染色;且易起静

电,抗沾污性、阻燃性、紫外遮蔽性、抗菌防臭性差则

是聚酯纤维也不能避免的大多合成纤维的通病。

正是由于其诸多优点,性价比高,PET纤维

才得以快速发展,占据着世界化学纤维总量的近

70%,而在我国则占据着近80%。如何弥补其不

足,扬长改短,成为了化纤工作者多年来追求的目

标,这样就出现了许多在化学结构上仍然以PET为

主要成分,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与化学相结

合的手段对常规涤纶的性能进行改进的品种,通常

将这些新型的纤维称之为差别化涤纶。

差别化纤维的主要功能改性大体可以包括如

下内容。

(1)生理舒适性,包括吸湿性(指对气态水

的吸收)、吸汗性(指对液态水的吸收)、防水透湿

性、疏水性、抗静电性、导电性、抗菌防臭性以及芳

香性等。

(2)运动舒适性,主要是对弹性的要求。

(3)安全耐久性,包括难燃性、紫外遮蔽性、

皮肤防护性、耐感染性、防熔融性、防污性、擦拭

性以及强力等。

(4)色彩,主要包括深色性、光致变色以及热

致变色性等。

(5)经济与环保性,主要指可化学降解、可生

物降解性以及可回收、分离及再生的性能等。

PET纤维的功能性改性之中,有些是基本的

功能需求——例如染色性、生理舒适性(保温性、

吸湿透湿性、吸汗排汗速干性、抗静电性、抗菌防

臭性)等,有些是特定场合下的要求或是锦上添花

——例如弹性、疏水性、抗沾污性、阻燃性、紫外

遮蔽性等。

现阶段这一领域最关键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应

当是解决涤纶织物的基本功能需求。自从PET纤

维诞生以来,我国在PET纤维染色这一方面已取得

了很多成果,包括分散染料常压可染PET切片和纤

维、高温高压型及常压型阳离子染料可染PET及纤

维等。阳离子染料可染PET纤维(CDP、ECDP)已经

成为差别化涤纶的最大品种。聚合体也已经由过去

的半连续法生产PET切片、再熔融纺丝制造纤维的

工艺进展到连续聚合–熔体直纺工艺,年产量达到

数十万吨左右,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目前这一领

域值得关注的产品包括高吸湿排汗速干织物用纤

维、抗起球纤维、抗静电纤维、阻燃纤维、抗菌防

臭纤维、紫外遮蔽纤维以及各种工艺生产的以PET

为基础原料的超细纤维等。

实际上终端纺织产品对纤维功能的要求也在

不断地提高或增加着新的内容,目前服装类产品对

纤维材料的功能性要求已不是单一的了,而是朝

着多种功能的复合方向发展着。

通常,纤维材料的改性应当从5个层次考虑:

(1)成纤聚合物的改性;(2)单纤维的改性;(3)

纱线的改性;(4)织物织造的改性;(5)染整加工

阶段的改性。也就是说纤维的改性不是只单纯地从

某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一项牵扯到多方面的

系统工程。有些功能的显现不是反映在纤维上,而

是反映在用该类纤维织成的织物上。而它功能性的

赋予又是从聚合物的设计与制造开始,直到最终织

物乃至服装的制成。

我国PET纤维的改性问题,还需要解决量的问

题。也就是如何实现每年2000万tPET纤维的改

性问题。目前国内PET纤维的生产绝大部分是采用

了10万~20万t/a产能的连续聚合–直接纺丝技

术,有的甚至是40万t/a的产能,其中有几万吨产

能是采用了聚合过程中的化学改性技术生产阳离

子染料可染PET纤维,但90%以上的产量都是同

一性很强的产品,各厂家在低水平上竞争,充其量

是做些纤维线密度的变化、有色丝等等。倘能利用

共混纺丝技术和复合纺丝技术实施大容量PET装

置的柔性化生产,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差别化涤

纶的生产现状。

纺织导报

ChinaTextileLeader·2010No.242

SpecialFeature

本期特稿



TalksfromSpecialists

专家

点津

话题:从纺织产品开发角度而言,差别化涤纶带来了哪些高附加值,今后该类产品的

发展趋势怎样?

武汉科技学

院教授

陈益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追求舒服、

高档、保健、自然等成了新时尚,对服饰的追求出现

了多样化、功能化,这些给差别化涤纶在面料开发

上带来许多机会。

高密织物、仿丝绸织物、仿毛麻织物,功能织

物等,分别用于中高档绒服、夹克、滑雪衫、风衣、

仿丝、仿毛、仿麻、桃皮绒及高档女装等面料,市场

用量相当大。例如涤纶超细纤维能提高织物的柔软

度、透气性、透湿性等,织成的桃皮绒织物、麂皮绒

织物等被广泛用作茄克衫料、风衣料。涤纶异形纤

维最主要的有三角形或三叶形,主要用于仿真丝,

具有特殊光泽,经过碱减量加工后可以仿真丝的

外观、光泽、垂感和柔软;常见的异形截面还有十

字形或五叶形,利用截面中的沟槽来形成快速导水

的效果,具有导湿快干、蓬松透气、轻便柔软不贴

身等特点,在衬衫、茄克、运动衣、内衣中得到广泛

应用。涤纶改性纤维中的阳离子染料可染纤维可在

100℃以下和天然纤维同浴染色,保持天然纤维特

有的风格,用来生产高档仿真、仿毛面料,不但具有

光泽和滑爽的手感,吸湿、透气、抗静电性能也有

一定提高。高收缩纤维的运用也日益广泛,利用较

高的沸水收缩率制造绉类织物、凹凸织物和具有高

花效果的提花织物等来丰富织物的外观效应。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具有优异性能的各种差别化

纤维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开发融舒适、休闲、保健

为一体的纺织面料是未来面料开发的趋势。具有

特殊功能的纺织品将进一步向大众化服装面料领

域拓展,成为面料开发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差别化

涤纶产品的开发中,化学改性将是主要方向,利用

不同的分子结构,有效地改进常规涤纶的缺点,充

分发挥其优点,形成超真的效果;其次,将多种功

能复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发展方向,比如将有色和异

形结合,制成有色的异形丝,将功能性和异形结合,

可以制成导湿快干的抗菌产品,将竹炭和圆中空结

合,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保暖内衣等。再生差别化

涤纶的开发将提升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纳米技

术、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也会使差别化涤纶进入一个

新的发展领域。

CTL

Impression: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DifferentialPETFiberinanIntegrativeWay

差别化涤纶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生产企业除了要积极利用和推广已有技术,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原有设备和落后产能,

还应不遗余力地联合上下游进行产业链式作业,通过官、产、学、研、中“五位一体”合作,促进差别化聚酯和涤纶的技术开发及

其工程化和市场化,并做好开发过程中相关辅助原料及添加剂、油剂的系列配套开发工作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从国家或

行业层面来说,要制定合理且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整体构思,毕竟纤维新产品只是整个产业链的一部分,需在纤维原料的合成、纺丝、

后加工、印染、后整理等多道工序上进行综合设计加工。在原料紧缺的前提下,不能一味追求生产线的大规模,要权衡产量与

品种的关系,考虑建设规模适中的差别化柔性生产线,建立集纤维工艺与装置特征、结构与性能于一体的纤维新产品快速反

应体系。对于后道工艺而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并发挥这些纤维的特点,并通过织造工艺或后整理将其体现到产品的风格

上。此外,还应不断拓展新兴应用领域,对于涤纶而言,要特别注意产业用领域的发展动向,包括环境治理(如过滤、土工纺织

品)、医疗(如手术服、组织工程等)、安全防护等,创新利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制得高端产品,赢得国际竞争力。

感言:系统推进差别化涤纶的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清风藏书楼首藏)